理论
2010年 第 09 期
总第 541 期
财会月刊(下)
理论
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三维框架构建

作  者
杨黎明

作者单位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

摘  要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包括“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两个视角、内部控制系统的双重属性以及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两个层面”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三维框架,以期为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三维框架   内生性   外用性   显性制度   潜规则

      一、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两个视角:“管理”与“审计”
  “内部控制”有两个完全不同的起源和功能——作为审计方法和作为管理手段(李心合,2007),因此也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轨迹。
  审计人员是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也是最大受益者(张宜霞,2007)。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同时,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更多地满足政府监管的需要而得以上升至国家法律层面,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内部控制实务的发展和左右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方向。在美国,有三个法案对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①1977年颁布的《惩治外国行贿法案》,该法案规定进行内部控制是公司董事会的职责;②1991年颁布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其要求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③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其明确要求公司内部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并要求管理层对其做出评价(李连华,2007)。“内部控制”这一概念在我国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1年发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着较大的影响(张研等,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