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导航
理论
2011年 第 6 期
总第 574 期
财会月刊(下)
理论
我国股市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

作  者
葛志远 郝孟佳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

      【摘要】 针对股票市场上存在的与理性人假设不符的异常现象,本文参照Debondt与Thaler(1987)的研究方法,以2000 ~ 2009年间的上证A股股票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非重叠法和重叠法对反应不足与过度反应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12个月内出现了不太显著的过度反应现象,而大于12个月时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反应不足现象。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心理周期”的观点。
  【关键词】 过度反应   反应不足   心理周期   非重叠法   重叠法

      一、前言
  大部分的经济金融理论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个人理性行动。有效市场假说(EMH)认为,股票价格中已包含了所有的信息,在任何时候价格都等于价值。有效市场假说体现了经济学家一直梦寐以求的竞争均衡,它实际上是“看不见的手”在金融市场的延伸。但是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票价格存在一定的预测性,股票价格并不是随机游走的。并且人们不总是以理性态度做出决策,在现实中存在诸多认知偏差,这些偏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的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到资本定价。人们逐渐认识到行为心理主观因素在投资决策中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股票市场中,会存在一些金融市场的异象,如市盈率效应、小公司效应以及本文中即将研究的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现象等。彼得·伯恩斯坦指出,“在人们得出问题的结论和做出选择面对不确定性时,非理性、不连贯、无能会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