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 10 期
总第 662 期
财会月刊(下)
金融与理财
常州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调研

作  者
余敏丽

作者单位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常州 213022)

摘  要

      【摘要】 要充分发挥金融资源支持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本文以常州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情况为例,总结了常州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常州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产品创新  农村经济发展

      2004年以来,党中央一直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连续出台了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涉农金融机构的支持与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为此银监会要求涉农金融机构主动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变化,全面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
常州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有效促进了金融资源向常州农村倾斜,推动了常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常州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做得还不够,跟不上常州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要充分发挥金融资源支持常州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一、常州涉农金融机构状况
经过多年努力,常州已经基本建立了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大致有以下几类:
1. 政策性银行,即农业发展银行常州分行,该行坚持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主动对接常州新农村建设需求,积极为涉农企业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如承办25亿元的常州花博会信贷支持项目。
2. 商业银行,如农业银行常州分行、江苏银行常州分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等,其中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常州市辖内原5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武进农村商业银行、溧阳农村合作银行、常州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常州市新北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金坛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于2009年合并组建的全国首家非省会地市级农村商业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方向不变,支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7月末,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超过65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94.84亿元,占总贷款的29.6%,比合并前提高了5.05个百分点。
3.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常州自2009年7月开始组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2年1月,共组建了共27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如龙城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汇通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汇昌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目前常州市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占江苏省8%,累计发放贷款285亿元,先后支持了4 400多家农户,新增贷款中95%以上为“三农”类贷款,已成为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
4. 保险公司,如人保财险常州分公司,截至2012年5月,常州保险公司承保了涉农地区的多个险种,农业保险出险赔付近3 600万元,包括赔付受灾水稻1 306.5万元、受灾小麦43.9万元、受灾油菜3.2万元、能繁母猪赔付1 036万元、奶牛赔付785万元、高效设施农业赔付424万元。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出险赔付及时弥补了农户的受灾损失、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和稳定。
二、常州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状况
1. 农村金融品种层出不穷。
第一类是农村贷款品种。常州金融机构根据当地农村特色,因地制宜创新出多种涉农贷款品种:一是小额贷款品种,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园林绿化贷款、项目经理贷款、个人船舶抵押贷款、个人贵金属质押贷款等。如民生银行常州分行推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专门品牌“商贷通”,其主要是投向小微企业以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在个人贷款业务中的结构占比超过95%。二是创业贷款品种,包括村官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再就业贷款、小额担保创业贷款等。例如2012年上半年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对519名村官实施阳光信贷集体授信2 735万元,每个村官可享受5万元信用贷款额度,解决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三是纯农贷款品种,包括农户联保贷款、扶贫贷款、农产品经纪人贷款、专业合作社贷款、农机贷款等。例如邮政储蓄银行通过农户联保的形式为溧阳社渚镇发放的农户联保贷款;2012年上半年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为金坛37家农机购买户发放的农机贷款246.7万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四是消费贷款品种,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农民购买商品房、建房、购买汽车等需求。
第二类是农业保险险种。常州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目前政策性农业险险种包括:水稻、小麦、油菜种植业保险,截至2012年5月,常州市保险公司已累计承保水稻646.37万亩、小麦356.4万亩、油菜86.32万亩;能繁母猪、奶牛养殖业保险,已累计承保能繁母猪13.61万头、奶牛7 168头;高效农业保险,已累计承保高效农业5.1万亩;农机具保险,已累计承保拖拉机866台、联合收割机1 099台;司乘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已累计承保2 105名农机司乘人员的人身意外保险。
2. 抵押担保方式推陈出新。
一是创新抵押形式。常州各涉农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探索“大树抵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贵金属”、“船舶抵押”“中小微企业厂房按揭贷款”、“中小微企业设备按揭贷款”、“机械设备置业贷款”、“营业用房置业贷款”等各种担保贷款,农民和涉农企业有效抵押品范围不断扩大。例如华夏银行常州分行在江苏省首创用大树作抵押为江苏艺林园花木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 500万元,解决了该公司在花卉博览会场馆的建设及名贵树种的储备上出现的资金缺口,化解了该公司融资难题,推动常州花卉产业的特色化、规模化发展。
二是创新担保机制。为缓解农户有效抵押担保能力弱和农村中小企业抵押担保贷款难的问题,常州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尝试担保机制创新,创新了农户联保、“公司+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小企业联保等多种机制。例如江南农村商业银行采取农户联贷联保的担保模式,为薛新梅的常州市姐妹花卉合作社贷款200万元;江苏银行常州分行为解决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开发了小企业联贷联保贷款,信用额度达到50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 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升级。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手段电子化建设。譬如农业银行常州分行在常州农村地区以惠农卡为载体,设立金融服务点,为常州农村地区惠农卡持卡客户提供足不出村、方便快捷的基础性金融服务。截至2012年9月中旬,常州每个行政村都设立了助农金融服务点,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领取养老保险、惠农补贴、存款取钱等金融业务,实现村级金融服务全覆盖。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自2012年5月开启“便民通”工程,在农村地区的小超市、小商店内安装ATM机和POS终端,目前已经开通一千多家金融便民点,实现了常州市行政村的全覆盖。
二是改革涉农贷款考核机制,简化贷款手续。例如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开展的“阳光信贷”活动,加强农户和银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拉近农户和银行的关系;该行还按照“信贷超市”模式,全面下放500万元以下贷款审批权限到支行,积极推行在线审贷模式,确保“三农”和信贷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发放到位,既提高了贷款审批效率,又方便了农户办理业务,使贷款更加快捷便利。
三、当前常州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
尽管常州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依然滞后于常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 农村金融产品需求日趋旺盛,但有效金融产品供给相对不足。
一是贷款品种还不够丰富。目前常州金融机构推出的涉农贷款品种额度普遍比较小,小额贷款无法满足农民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经营的需求;另外常州针对农业的组合性信贷产品和农业特色产业链信贷产品还比较欠缺,涉农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和农业特色产业信贷服务推行得较少。
二是存款和理财产品种类不多。随着常州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他们普遍金融知识水平不高,并不太清楚资金如何管理才可以保值增值。因而随着农村金融工作的逐步推进,农村理财服务在常州农村也应该逐步开始推广,而目前常州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主要针对于城市人口,适合农村的理财产品数量和种类并不多。
三是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全面。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常州已经开展了五年多时间,农险品种逐年增加,覆盖种植业、养殖业、高效农业、农机具等多个种类,但是到目前为止,常州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还不够全面,种植业、养殖业中还有很多品种都没有覆盖,另外随着农业投入增加和设施化率提高,目前推出的农业保险产品保障水平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常州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发新险种,把更多的农作物和农业设施纳入到农业保险范畴内,避免自然灾害后农民和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2. 抵押担保难现象依然存在。
一是抵押物范围小。虽然随着常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深入开展,农民和涉农企业有效抵押品范围不断扩大,但是总体来讲,抵押品范围还是偏小,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生产性固定资产和种养殖产品都不可以作为抵押物,导致农民因缺乏担保物而无法获得贷款支持。
二是担保方式不多。目前常州金融机构已经推出了包括农户联保、“公司+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小企业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但是由于担保公司在民间借贷中频频违规,银行与其合作比较谨慎,另外行业协会互保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之间的信用合作还比较欠缺。
3. 服务主体和方式过于单一。
一方面,服务主体还不够。虽然常州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扩容,但是就现阶段而言,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点数量还不足,偏远的涉农企业和乡村农户办理资金结算比较困难。现有的农业保险服务网点不能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要求,在处理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时工作难度大,保险力量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服务方式过于单一。虽然常州金融机构已经努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手段电子化建设,但是到目前为止,农村地区电子机具推广、布设力度还不够大,农村地区支付还是以现金为主。而且广大农户现代支付结算手段方面的知识匮乏,较少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支付方式和产品,对涉农贷款政策和产品也不是很清楚。
4. 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户资信不足。目前,涉农个人征信体系正处于建设和完善之中,征信范围、信息资料、信用记录还不健全,建立征信档案的农户还比较少,尤其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一些新型农村经济体还没有纳入征信系统。加之客户普遍缺乏历史信用记录,自身信用记录不全,金融机构获取企业和个人的资信状况比较困难。
四、进一步推进常州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建议
1.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一是在贷款产品方面,常州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贷款品种,结合常州地方实际开发新的贷款产品:①开发农业大额贷款信贷产品。随着常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一些大的农业企业来说,小额贷款远远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常州金融机构有必要对农户小额信用和其他担保贷款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加以延伸和补充。②创新农业组合性信贷产品。常州金融机构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信贷产品组合在一起,为农户提供综合信贷产品。如针对农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可以围绕贷款、现金管理、理财、证券等多种产品和服务,进行个性化的产品组合创新。③开发农业特色产业链信贷产品。每一种农产品都能形成各具特点的产业链,常州金融机构可根据农业产业链的不同特点,探索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有效增加信贷产品供给,满足常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
二是在理财产品方面,常州金融机构应针对农民经济生活和金融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研发符合农民理财需要的投资理财产品,促使农户财产保值增值。如针对常州农民关注的子女上学、养老问题,设计专门针对教育和养老的投资理财产品。常州金融机构还可以加大代理国债、分红保险产品、开放式基金等理财产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村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促使农户财产保值增值。
三是在保险产品方面,常州保险机构应在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常州农业发展的保险产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例如可以探索开发茶叶、竹子等种植业保险,育肥生猪、水产养殖业等养殖业保险以及蔬菜大棚等设施保险、蔬菜淡季成本价格保险、丰收保护类保险等产品,并且把保险赔偿标准定得更高一点,切实增加农户抗风险能力。
2. 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拓展担保渠道。扩大抵押贷款范围,既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又使农民方便快捷地得到更多贷款。常州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户和涉农企业的信贷需求特点,积极探索开展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上房屋所有权、生产性固定资产、种养殖产品等各类资产的抵押贷款,如茶园、农产品之类的都可以充当抵押物,进一步拓宽抵押担保贷款渠道。
灵活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常州金融机构应与专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增加沟通与合作,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协议,解决涉农小企业、农业生产养殖户的担保难题。同时,探索多样化的组合增信方式,开展行业协会会员企业间的互助性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担保等方式,拓展担保渠道,提高整体信用功能,加大对农村信贷担保的投入力度,有效解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3. 完善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建议增设村金融机构或网点。常州金融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增设农村服务网点,增加农村服务供给,有效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常州政府应坚持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和发展适应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金融建设拓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主体。
在服务方式上,常州金融机构要增加相关POS终端机具的安装,推动农村非现金结算交易规模;推广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支付手段,还可以针对农村的特点开发电视银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的电子化和信息化。与此同时还要构建网络服务平台进行金融政策和产品的宣传。例如开通金融服务型网站,宣传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理财知识,介绍不同银行贷款、理财等产品,将银行和农户或涉农企业直接联系起来,让广大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便捷和优质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4. 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常州要加大开展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信息采集更新,早日建成功能齐备的农村征信系统,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发展,随着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常州金融机构可以探索适合常州农户的信用评价体系,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农户信用评价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
同时要加强信用宣传。常州金融组织要进行针对农户的信用知识宣传、教育与普及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信用户、信用村、金融生态示范县等的建设,将农村信用建设融入到这些创建活动中。
主要参考文献
1.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路径探讨.金融与经济,2007;8
2. 周振,谢家智.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实证关系研究:重庆个案.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1
3. 王修华,马柯.金融发展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内在机理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2
4. 李萍.不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现状研究.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9;6
5. 邓建军.上高县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武汉金融,2010;1
6. 黄火生,温智良.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江西新余案例分析.中国金融,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