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 22 期
总第 626 期
财会月刊(上)
改革探索
防治会计信息失真新途径:实施事项会计

作  者
钟黄聪

作者单位
(湖南株洲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湖南株洲 410007)

摘  要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国内外会计学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首先从信息的哲学含义出发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了重新定义,进而按其流转环节将其具体分为三种情况。然后本文简要介绍了事项会计,并提出了基于防治会计信息失真视角下的事项会计信息系统。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分别介绍了该事项会计信息系统对三种情况下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机理,并对事项会计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事项会计   会计信息系统

 一、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再认识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传统定义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客观事实(张愈强,2005)。第二种观点认为,衡量会计信息是否失真,应该看其是否准确地反映了会计域秩序 ,该观点认为由于会计域秩序会因其所处的环境和主体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吴联生,2003)。第三种观点认为,判断会计信息是否失真应以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反映会计准则为标准(谢德仁,2000)。
第一种观点的缺陷在于,会计信息失真固然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反面,但又该如何定义“真实性”呢?该观点没有说明,因而不具备实践指导意义。第二种观点的缺陷在于,其认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会随着利益相关者的实力消长而变化。事实上,会计不应成为各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这也是FASB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初衷,即“借助概念结构这一有效借口,将会计准则定位在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最有效的信息上,而不是考虑会计准则所可能带来的社会的、经济的后果”(葛家澍,2003)。第三种观点的缺陷在于,其认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取决于对会计信息的加工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该观点未考虑由于会计准则的缺陷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