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23期)
参考借鉴
企业研发机构信息沟通模式的维度构建

作  者
赵红英(副教授),唐国华

作者单位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学院,广州510800

摘  要

     【摘要】信息沟通模式对信息沟通有效性起着关键作用,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概念模型,利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验证基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样本数据的企业研发机构信息沟通模式的维度结构,然后开发出一套经实证检验信度和效度良好的评价信息沟通模式维度的具体测量量表,为信息沟通模式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企业构建信息沟通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导。
【关键词】研发机构;信息沟通模式;信息沟通维度;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23-0085-7一、引言
企业的研发是通过研发机构的知识型团队来完成的,这一团队往往由具备不同知识背景的成员所组成,从而为保证研发成功提供了多维的知识支撑。但多维的知识整合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充分的信息沟通。研究显示,团队成员间的信息沟通往往是不充分的,这显著影响了企业的研发绩效。所以,提高研发机构团队成员间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有助于企业研发绩效的提升。
Tushman和Nadler(1978)认为,组织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组织结构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构建各职能部门间的最适结构来促进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配效率的提高。当今社会是个以信息充斥为特征的社会,因而信息沟通的有效性便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信息沟通模式对提高创新水平和组织绩效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同,是提高企业研发绩效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模式,首先必须清楚信息沟通模式的概念与维度,以帮助我们对信息沟通模式进行定量研究。基于此,本文对信息沟通模式的概念框架及结构维度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二、文献综述
(一)信息沟通的概念框架
学术界对信息的定义不尽相同,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Shannon(1948)提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阿罗(1977)认为信息就是根据条件概率原则有效地改变概率的任何观察结果,后来的信息经济学家把他的定义引申为“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艾什比(1956)用观察者的分辨能力来定义“信息就是变异度”,被后人引申为“信息就是差异”;维纳(1984)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主体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其调节为外界所知晓时同外界交换的消息”;而传播学认为信息具有降低不确定性的功能,可以被视为减少不确定性所需要的信号数量。
信息区别于数据的内涵在于,数据通常被认为是不相关的、原始的素材,而信息是被赋予一定意义的、具有相关联系的事实。正如韦伯字典对信息的解释,“信息是在观察和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消息”。数据是形成信息的素材,也是信息的组成部分,数据只有在经过处理、建立相互关系并给予明确的意义后才形成信息。Tushman和Nadler(1978)认为企业研发机构信息沟通中的信息是指资料中重要、精确的、及时的和简短的数据。信息也区别于知识的内涵,信息是表达知识的载体之一,是知识的组成方式并且是对知识的反映,是介于数据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企业信息沟通的范围内,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内涵呈递增的态势。
拉丁文中,“沟通”一词的原意为共同化;《大英百科全书》将沟通解释为“用任意方法交换彼此的信息”。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沟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Dance、Larson(1972)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理论界对沟通概念的内涵有一百二十多种不同的描述。传播学将沟通区分为三种类型,即人际沟通、大众沟通和管理沟通,其中管理沟通是对企业组织沟通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特殊沟通。据陈亮(2005)的归纳,现有文献对沟通概念的界定主要表现为四种学说:①共享学说,强调沟通是沟通双方对信息的分享;②交流学说,强调沟通是有来有往的双向活动;③影响学说,强调沟通是沟通主体通过劝说对客体施加影响的行为;④信息学说,强调沟通是信息的流动。
(二)信息沟通的分析维度
沟通除由于研究领域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定义之外,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本质也使得沟通的普遍化定义及解释组织沟通本质的理论甚为缺乏。Richetto(1977)回顾了过去的重点研究发现: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间组织沟通只注重成员间信息的交流,50年代的研究开始分析组织中某一成员的认知与组织中其他成员间的关系会如何影响沟通的过程,60年代至80年代则重点研究信息流、沟通关系及沟通环境等组成的维度关系。由上述分析可知,组织沟通的研究已经由单纯的沟通信息类型拓展到沟通关系、沟通环境等方面,更为全面,因此组织的沟通应该是多重构面的。Downs和Hazen(1977)最早指出信息沟通的概念是多维的,而不是一维的,是一个可测量的、有意义的工具。
为了便于对沟通进行量化研究,很多学者提出了关于沟通的测量维度,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Downs、Hazen(1977)提出的测量问卷。该问卷包含了过程元素、信息类型、沟通关系及整体项目等4个层面共88个题项,对6种不同组织的管理及专业人员进行了测量,经因子分析后得到8个维度,分别为:组织前景、个人回馈、组织整合、与上级沟通、沟通环境、非正式与水平沟通、媒体质量、与部属沟通等。许多学者在组织理论和沟通理论中提出了信息沟通包含4个重要的维度(Farace、Monge和Russell,1977;Krone等,1987),即频率、方向、形式和内容。这4个维度在信息沟通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而Goldhaber和Krivons(1977)提出了沟通的品质维度,包括:①沟通频率:是通路成员间彼此接触的次数,反应通路成员如何与其他成员接触(Mohr、Nevin,1990;Mohr、Sohi,1995)。②沟通方向:Farace、 Monge和Russell(1977)认为沟通方向是指讯息在组织层级间的移动方向是水平的或垂直的。③沟通形式:是指组织间用以传递信息的方法(Mohr、Nevin,1990)。Greenbaum(1986)认为沟通的方式不仅有书面、面对面、电话,还有其他形式。④沟通内容:是指传送的信息或彼此说什么(Mohr、Nevin,1990)。⑤沟通品质:包含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及时性、适当性和完整性(Goldhaber、Krivons,1977)。国内学者钱小军、詹晓丽(2005)把沟通划分为平行及非正式沟通、工作信息、沟通介质质量、与下级沟通、沟通认知和沟通氛围等6个维度。
三、信息沟通模式的构建
(一)信息沟通模式
模式即为解决问题的范式,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或经验模式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由不同的要素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可模仿性及实践指导功能的某类活动的操作式样或理论模型。模式既不属于内容范畴和形式范畴,也不属于目的范畴和结果范畴,而是属于过程范畴。信息沟通是指组织内进行的与工作有关的信息交流。由此来看,信息沟通模式“是一种对于信息沟通过程的设计,一种对于信息沟通过程的建构,一种对于信息沟通过程的管理,它是关于信息沟通过程质态的总体性表述”。
模式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当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被抽象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时,便演化为模式。Alexander给出的定义是:模式就是描述一个在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核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须再重复相同的搜索与认知工作。按照这一解释,信息沟通模式就是信息沟通主体按照“方法论”的规定,去解决信息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信息沟通问题也是“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信息沟通主体在对信息沟通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描述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在信息沟通相关理论认识指导下,确立信息沟通原则,选择信息沟通方式。任何一种行为的有效开展都基于一种合理的行为模式。为了解决信息的有效沟通,必须改革和创新当前的信息沟通模式,而要改革和创新信息沟通模式必须首先明确如下问题:我们应该从何种角度、何种层次来界定信息沟通模式?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信息沟通模式包括哪些要素?也就是怎样构建信息沟通的维度。
(二)关于信息沟通模式的维度结构与测量工具
1. 信息沟通模式的维度结构。企业组织可以被视为一个信息处理系统。给定环境不确定性的各种来源,企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构建子单元间的最适结构来促进信息收集、合并、加工和分配的效率。因而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包含外部信息收集(把关人)、传递、合并、吸收、加工与分配等要素。据此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的信息沟通模式图。
(1)信息的收集(把关人)。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通过信息守门人(或把关人、技术前哨等)来实现的。守门人的概念首先是从传播学领域引入的。1947年,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他所著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中第一次提出了“守门人”的概念,他在文中描述守门人的原始含义为一个家庭主妇或担当购买家庭食物责任的负责人,在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中,信息的传播是沿着“门”的渠道进行,传播能否顺利并且达到良好效果是以“守门人”即家庭主妇的意见为依据。卢因认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总是沿着有守门人守卫的门区里的某些渠道进行流动,只有符合群体标准或达到守门人价值规定的信息才能被放入渠道中进行传播。
知识守门人理论在20世纪70 ~ 80年代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中。Allen(1984)在研究企业知识流动时从企业层面界定了知识守门人的概念。他将“知识守门人”或“技术守门人”解释为对企业从外部知识源获取知识起到关键作用的部分员工。Giuliani(2003)将知识守门人概念延伸到产业集群中进行讨论,他将集群中具有较高知识吸收能力的企业称为集群“知识守门人”。集群“知识守门人”直接与外部建立知识源互动流通关系,对外部知识进行搜索、吸收、消化和利用(Rychen、Zimmermann,2006)。
国内学者把“技术看门人”、“科技把关人”和“知识巡视者”定义为在企业技术创新及其他活动中,能够根据其技术发展战略目标或要求,主动对外部技术信息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搜集、筛选和解读,并及时高效地将之传递到企业内部,与已有的信息知识结构进行融合,然后把它们尽快转化为企业决策或创新行为的机构、系统或自然人组成的群体。
(2)信息(知识)的整合。信息的整合是个综合概念,包括信息的传递、筛选、合并、吸收、加工与分配等。通过筛选和吸收,信息就成为组织或个体的知识。信息的整合即是知识的整合。在企业的知识体系中,不同知识的重要等级并不一样,某些知识元可能比其他知识元更重要,所以有必要对知识结构划分等级。但是,如果不同等级知识间的分隔度太大,必将影响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知识竞争力。这就需要通过知识的整合,在分隔和融合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同时,企业的不同员工和不同部门拥有不同的知识,这些知识分散归属于不同的主体,必将影响企业整体的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拥有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整合知识的能力。通过知识整合将企业的局部知识优势变为全局知识优势,将成员的个体知,从而形成企业新的知识系统。
2. 信息沟通模式的测量工具。信息沟通是指组织内进行的与工作有关的信息交流。整个沟通流程由一系列的环节和因素构成,一般包括沟通主体、信息编码、媒介、沟通客体、译码、反应及反馈等七个环节。有学者提出沟通还包括在沟通过程所处的氛围或环境因素等。
从沟通流程的角度出发,综合Farace、Monge和 Russell(1977),Mohr和Nevin(1990),Krone等(1987)、Goldhaber和Krivnos(1977) 等人的观念,并结合实地访谈,本文把企业信息沟通模式的维度划分为:信息获取、信息沟通频率、信息沟通方向、信息沟通形式、信息沟通内容、信息沟通品质及信息沟通氛围等七个维度。各维度的测量题项如表1所示。
四、实证检验
根据信息沟通模式的测量题项,我们设计了信息沟通模式维度的调查问卷,利用统计分析来进一步实证检验我国企业研发机构信息沟通模式的维度结构。考虑到样本的有效性,实地访谈主要深入技术水平较高的知识型企业中,邀请企业高层领导或高级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在访谈中收集管理者对信息沟通模式的看法,并与相关专家讨论完善研究思路。调查问卷采用了李克特7 分量表的形式来测度。主要利用SPSS 16.0软件对量表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再通过LISREL 8.70 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2016年1月 ~ 4月,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直接发放、委托发放、邮寄信件和电子邮件等多种问卷发放形式,共发放问卷680份,收回352份(其中电子问卷301份,纸质问卷51份),有效问卷278份,总体回收率为51.76%,有效问卷率为40.88%。说明本次问卷调查有效,可以使用所获得的数据来验证本文提出的假设。
(一)问卷的信度分析
本文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和题项—总体相关系数(CITC)来评价问卷量表的信度。按照经验判断法,CITC值应大于0.35,并且测度变量的Cronbach"s alpha值应大于0.70。
利用SPSS 16.0进行信度分析。信息获取维度删除题项IntAcq3、信息沟通频率维度删除题项InCoFr5、信息沟通形式维度删除题项InCoFo4后,题项—总体相关系数(CITC)值均满足大于0.35的要求,综合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70的标准。同时每个题项被删除后,其Cronbach"s alpha值都不会减小,表明信息沟通模式各维度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删除相关题项后,量表最终被精炼为29个题项,整体Cronbach"s alpha值达到0.908,高于信度的推荐要求值0.70。因此,从信度分析的结果看,信息沟通模式维度测量量表的设计是合理有效的。
(二)问卷的效度分析
用因子分析来检验建构效度。按照经验判断方法,当KMO值大于0.7,各题项载荷系数大于0.5时,可以通过因子分析将同一变量的各测度题项合并为一个因子进行后续分析。本文先利用SPSS 16.0软件对信息沟通模式的各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测量信息沟通模式量表的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KMO值为0.803,表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s检验的χ2值的显著性概率小于1%,也说明该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结果是有7个因子被识别出来。旋转以后7个因子占总体方差的比例分别是14.180%、13.324%、12.116%、11.007%、10.225%、9.132%和8.849%,7个因子共解释了变量78.833%的方差。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各变量的题项分别在因子1 ~ 因子7上有较大的载荷值,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因此可以将信息沟通模式划分为前文所述的7个维度。
(三)信息沟通模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前面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将信息沟通模式区分为7个因子。探索性因子分析是建立量表的建构效度,而要检验构建效度的真实性必须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LISREL 8.70软件来对各潜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LISREL 8.70软件编制相关程序进行模型的拟合,求得各参数的估计值。
模型的第一次拟合,一些关键拟合指数没有达到评价标准(如RMSEA=0.108,不满足小于0.1的标准),故模型拟合度不好,表明模型有修正的空间。从型输出的THETA-DELTA矩阵修正指数来看,指标InCoCo4与指标InCoCo5之间的修正指数很大(MI=126.58),说明这两个指标测量残差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这与模型“测量残差之间被视为独立而没有共变”的要求相矛盾。因此,舍弃指标InCoCo4,再作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对信息沟通模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相关参数估计的标准值及其标准误详见图2。
信息沟通模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指数见表4,所有指数检验值均满足评价标准,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良好,这7个维度能较好地表示知识产权战略的结构。

 

 


五、研究结果与启示
组织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在当今以信息充斥为特征的社会里,信息沟通模式对信息沟通的有效性起着关键作用。但现有文献还缺乏对信息沟通模式量化研究的工具,使得对信息沟通模式的研究无法深入。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概念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验证了基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样本数据的企业研发机构信息沟通模式的维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机构信息沟通模式可以分解为信息获取、信息沟通频率、信息沟通方向、信息沟通形式、信息沟通内容、信息沟通品质及信息沟通氛围等七个维度。本研究根据现有文献并结合实地访谈,开发出一套经过实证检验的信度和效度良好的评价信息沟通模式维度的具体测量量表,可以为信息沟通模式量化研究提供基础,也可为企业构建信息沟通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企业研发机构信息沟通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多维度概念,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一结论。结果还显示,企业研发机构信息沟通模式的七个维度在p<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在七个维度的相关程度中,以信息沟通品质与信息沟通氛围两维度间的相关程度最大(相关系数为0.38,T=10.15);其次是信息获取与信息沟通频率维度(相关系数为0.36,T=9.87);再次是信息沟通形式与信息沟通品质、信息获取与信息沟通氛围(相关系数均为0.32)、信息沟通形式与信息沟通内容(相关系数为0.30)。由此可知,构建信息沟通模式需要同时完善七大维度,并且特别需要注意各维度之间的协调,只有维度之间相互匹配互补才能发挥出模式应有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构建企业研发机构信息沟通模式可从建设和完善七大维度的28项具体题项着手。
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现有文献对信息沟通模式研究相对缺乏,因此,笔者所能查阅到的理论文献不多且部分文献权威性和影响性不够高。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笔者加强了调查研究和定量研究,希望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企业调来更详细地了解企业研发机构信息沟通模式,以指导对样本数据进行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其次,由于取样条件限制,本研究样本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研究成果能否推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检验。再次,本研究所访谈的企业及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样本数据大多来自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因此,研究结论是否适合在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或其他国家使用还需进行相关检验。

主要参考文献:
陈亮.企业内部沟通中信息传递问题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
彭靖里, Jeanne·杨,李建平.企业技术竞争情报中的技术守门人及其作用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3(10).
查尔斯·M·萨维奇著.谢强华译.第5代管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陈力,鲁若愚.企业知识整合研究[J].科研管理,2003(3).
董玉芳,曹威麟.企业管理沟通模式设计——基于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思想的研究[J].经济问题,2006(10).
刘帮成.技术引进与创新能力:基于技术引进方跨职能部门间的沟通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钱小军,詹晓丽.关于沟通满意度以及影响的因子分析和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5(6).
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
廖进球,陈洪章. 国际知识守门人理论研究与演化[J].当代财经,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