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2006年 第 09 期
总第 414 期
财会月刊(理论)
理论
会计计量属性的现实选择

作  者
杨方文 李 霞 王 琳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

摘  要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会计计量属性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会计计量属性对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影响,提出了两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方案。
  【关键词】会计   公允价值   市价

  财政部于2006年年初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修改后的新准则在内容上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增加了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容,这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新准则第九章第四十一、四十二条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这一新内容的增加,有望改变过去对会计要素始终以单一历史成本作为计价依据的局面,会计要素将由单一会计计量属性模式过渡到多会计计量属性模式。这一转变意义重大,然而如何付诸实施却值得研究探讨。
    一、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缺陷
  1.会计计量属性定义含糊不清。我国会计计量属性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相比,其差异主要在“公允价值”上。笔者认为,用公允价值作为具体会计计量属性值得商榷。这要从公允价值的含义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