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 10 期
总第 418 期
财会月刊(综合)
理论与探索
社会收益观的会计学思考

作  者
李端生(教授)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  要

【摘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短期经营现象普遍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发展失衡、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日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会计角度出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以社会收益观取代传统的会计收益观。文章在分析社会收益观基本特征和理论渊源的基础上,通过将社会收益观和传统会计收益观进行对比,阐明了社会收益观的优势所在,提出了在会计报告环节率先采用社会收益观确定企业收益的主张。
  【关键词】社会收益观 会计收益观 社会责任 社会收益表

一、社会收益观的涵义与特征
  传统会计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的收入扣除相关费用、成本等后的余额,主要特征是注重会计主体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强调受托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而忽略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追求企业的眼前利益而较少考虑长远利益。随之而产生的问题包括:①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许多企业惟利是图,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②企业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严重,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生命周期逐渐缩短。③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现象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容易引发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不仅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而且危及企业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