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2007年 第 03 期
总第 432 期
财会月刊(理论)
理论
关于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的经济学解释

作  者
王玉法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摘  要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该审计模式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型审计   供给导向

      目前,审计模式已从账项(交易)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国际上通用的风险基础审计(也称风险导向型审计)。风险导向型审计在我国还处于萌芽状态,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模式的界定、是否推行或发展风险导向型审计等问题,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还处于探讨阶段,没有达成共识。特别是随着国内外审计舞弊案件的不断增多,该问题受到行业内外更为广泛的关注。有一种观点认为,安然事件中安达信会计公司审计失败,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失败,应反思甚至应停止采用风险导向型审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出现问题,是因为没有采用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把同种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完全分割开来,忽略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整体性,事实上,无论哪一种审计模式,它们之间都有着质的联系。下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的内涵
  风险导向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水平,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