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2007年 第 03 期
总第 432 期
财会月刊(理论)
理论
企业战略绩效测量之我见

作  者
俞 军

作者单位
合肥学院 合肥 230601

摘  要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各种绩效测量模式的弊端,运用绩效棱柱模型从利益相关者需求、利益相关者贡献、战略、流程和能力五个维度为测量组织管理绩效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框架。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绩效棱柱模型   战略绩效测量

      当前国内外各种绩效测量模式多数忽略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卡普兰和诺顿创建的平衡计分卡(BSC)模式与企业长远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它是通过建立或明晰企业战略、分解目标、沟通与宣传、业绩评价,并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持续提高业绩并最终实现企业战略及目标的一种业绩衡量系统。它虽从战略视角考虑到股东、客户和员工三个维度,但是忽略了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函数。因此针对平衡计分卡的不足,Marshall W.Meyer(2005)提出“基于活动的盈利能力分析”,Rampersad(2005)将平衡计分卡、全面质量管理、绩效管理和能力管理概念加以扩展和融合,提出全面绩效计分卡。而国内学者对企业战略绩效测量方面的研究处于初探阶段,更多的是对平衡计分卡的学习、消化和运用,很少有学者能够超越平衡计分卡模式提出一种新颖、系统、可操作的战略绩效测量框架。本文将以绩效棱柱模型为基础,以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作为战略绩效测量的逻辑起点,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战略绩效测量框架。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战略绩效测量框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