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2007年 第 09 期
总第 450 期
财会月刊(理论)
理论
企业最佳融资结构理论探讨

作  者
孙亚超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 430070

摘  要

  【摘要】本文基于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系统介绍了有关企业融资理论的发展轨迹,探讨了企业最佳融资结构的存在性。
   【关键词】最佳融资结构   传统金融理论   行为金融理论

    一、传统理论视角下的最佳融资结构
  融资决策可以说就是企业的融资偏好,在于解决企业追加资金时选择负债融资还是股权融资,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问题。同时,这也影响到企业的内部资本结构。这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商品替代,对该问题的传统研究似乎也正是沿着这一思路逐步展开,因为主流理论认为最佳融资结构在理论上是存在的。最初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净收入理论阶段、净经营收入理论阶段和传统融资结构理论阶段。David Durant 认为,如果仅考虑融资成本,由于负债融资的成本要比股权融资的成本低,在融资来源结构中综合成本会随着负债融资比重的上升或股权融资比重的下降而降低,单一的负债融资构成企业的最佳融资结构,并使企业的价值趋向最大。然而事实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会随着负债的增加发生变化,投资者将改变其预期报酬率,即对融资成本的纯静态分析不合实情。一般认为,负债融资比重越大,投资者要求的预期报酬率也会越高,不但如此,新融入负债的融资成本也会因原负债融资比重的增加而上升。这就意味着,随着负债融资比重的增加,不但负债融资的成本会上升,股权融资的成本也会随之上升,最终导致较高的企业综合资本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