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 02 期
总第 430 期
财会月刊(综合)
借鉴与参考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作  者
骆仁林 夏仕亮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1

摘  要

      【摘要】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本文尝试从消费者剩余变化的经济学内涵和后勤资本收益、成本增减两个角度,阐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成功改革的经济学意义。
  【关键词】高校后勤   社会化改革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福利

      目前,针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顺产权结构、整合运作模式、进行人力资源改革等方面,最终目标是使高校后勤集团成为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独立实体,但是如果缺乏判断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否成功的依据,将会使改革成败难以界定。本文尝试从消费者剩余概念出发,同时结合一些财务分析方法,给出用来判断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
      一、我国高校后勤改革情况概述
  我国高校的后勤改革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①1979 ~ 1991年,以利益调整为核心的承包责任制、半企业化试验阶段;②1992 ~ 1998年,以机制转换为核心的全面承包、社会化探索阶段,也是单项突破的阶段;③1999 ~ 2004年,校内后勤实施剥离、社会产业参与校内竞争阶段,这是整体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