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30期)
参考借鉴
社会资本:文献回顾与研究展望

作  者
郭丽婷(博士)

作者单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郑州450015

摘  要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资本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社会资本的概念、测度及经济后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社会资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述评,并对社会资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社会资本;网络;关系;信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30-0080-5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和不断推进,社会资本的研究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少学者将社会资本的概念纳入社会和经济现象的分析框架之中,把微观个体的行为动机与宏观层面的制度背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剖析个人、企业、政府等主体行为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崭新的视角。
一、社会资本的内涵
社会资本是指一群特定人之间的所有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关系以及通过物质环境和文化共享而结成的社会关系(Mitchell,1969;Granovetter,1985;Joel和Karen,1998)。社会资本同时又具有类似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成为增加个体利益或集体利益的手段(Jacobs,1961;Bourdieu,1986;Coleman,1990)。社会资本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联体系,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体系内成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成员拥有的信息量。社会关系的强弱通常依据社会关系的形成纽带来判断,因物质环境或固有的文化特征而形成的社会资本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较强的社会关系(Bian,1997;Freedman,1997;Watson,1975;Tsai,2007;费孝通,1998)。
尽管学术界对社会资本的研究积累了不少成果,但是对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却并未形成一致的意见。不少学者从网络特征、意识形态、行为动机、信任程度等方面对社会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如下表所示。虽然社会资本的概念较为宽泛,但是其核心应主要包含网络资源、信任、合作三个方面(Paldam,2000;Durlauf和Fafchamps,2003)。因此,社会资本是指由于网络资源而产生的人们之间的信任,其结果是促进经济、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Durlauf和Fafchamps,2003)。但也有学者提出,信任未必一定能促进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态势(Fukuyama,1995),此处的信任应指广义的信任(generalized trust),而非局限于亲朋好友之间的信任(personal trust)。

 

 

 

 

 

 

 

二、社会资本的测量
目前对社会资本的测量主要通过寻求替代指标,并对其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分解来度量。由于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替代指标选择存在差异,因此测量的结果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基于不同维度的测量
对于社会资本的测量,有学者采用某一维度进行度量,也有学者从多个维度进行度量。社会资本的研究起源于社会网络,因此有学者利用网络维度来对社会资本进行度量。基于网络维度的测度目前主要集中于“定名法”和“定位法”两种。“定名法”是采用设置的问题来构建社会资本的测度指标,而“定位法”主要通过结构位置来设置指标。“定名法”与“定位法”测得的网络构成是不同的,且两种方法研究的网络资源所实现的功能也不相同。一般而言,“定名法”可以较好地反映“强关系”、“强角色”,而“定位法”测得的网络不仅可以反映“强关系”,还可以反映“弱关系”(Lin nan,2001)。另外,社会信任度也是测量社会资本的重要维度。该指标不仅可以运用于国家层面,而且可以用于地区层面,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对比性。
然而,社会资本某单一维度的测量并不能准确度量社会资本,不少学者认为社会资本应从多维度设置不同的指标来度量。Social Capital Assessment Tools(SCAT)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系统性的测量社会资本的工具,随后又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改进,即A-SCAT。该方法对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依次进行测度,分别设置了7个及11个问题,包含社会参与、社会凝聚力、社会信任及归属感等多个维度。De Silva(2008)注重社团的参与度与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从8个维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测量。
(二)基于不同层面的测量
不同层面的社会资本的测量主要集中于个人及集体两个层面。学术界对个人层面的社会资本测度集中于个人社会网络方面,主要研究嵌入个体社会网络之中的个体所拥有社会资本的禀赋差异及个体对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的利用情况等。在测量个体社会资本时,主要根据个体与关系人之间交往的频度来度量,越频繁则表示拥有的关系越强;同时可以根据个体和关系人之间的关系属性来判断关系的强弱,例如“朋友”关系被认定为要强于“熟人”关系。但也有学者认为利用这种方法来判断关系的强弱过于粗略,应使用多重指标来进行度量,例如关系人的职位、职业声望等。
对于集体社会资本的测度,有学者通过民众参与政治的情况及参与公共事务的情况衡量,可以将公民的投票率、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公民对社会组织的参与度作为度量指标(Putnam,1995)。也有学者强调可以用社会信任度作为衡量社会资本的替代指标,社会信任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应该包括个体对组织的信任、对教育体制的信任、对政府的信任(Paxton,1999)。
国内学者也对集体社会资本展开了研究,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制度、文化背景,对集体社会资本的测度指标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赵延东(2006)以西部城乡居民为样本对宏观社会资本进行度量,认为宏观社会资本应该包含社会信任和公共参与度两个方面的指标。桂勇(2008)以上海市50个社区为样本,构建了包含地方性社会网络、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非地方性社会互动、志愿主义、互惠与一般信任、社区信任7个指标的社会资本多元测量量表,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了检验。裴志军(2010)以浙江省县域为例,提出了区域社会资本在测度过程中应包含普遍信任、规范信任、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共同愿景和社会支持等6个方面,并构建了测量量表来检验信度和效度。
三、社会资本的经济后果
(一)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影响
1. 社会资本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Bourdueu,1984)。企业社会资本主要指企业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包含企业家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如与地方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关社团以及地区之间的关系(Acquaah,2007)。企业家拥有的社会资本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企业资源。Khwaja(2005)以巴基斯坦9万多家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家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政治关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另外,还有研究表明,拥有银企关联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成本较低的长期贷款(Charumilind et al.,2006;Claessens et al.,2008),较没有政治关联、银企关联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资源(Khwaja和Mian,2005;Ferguson和Voth,2008;张兆国等,2011;潘越等,2009;罗党论、魏翥,2012),在遭遇财务危机时,可以优先获得政府的救助(Faccio,2007)。
社会资本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作为一种替代性的部履约机制,有效地缓解了融资瓶颈约束,对民营企业更是如此(潘越等,2009;罗党论、魏翥,2012;于蔚等,2012)。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拥有政治关联、银企关联的企业对获得的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有研究表明,该种类型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偏好高杠杆,也因此其经营风险高于其他企业(Faccio,2007),且该类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国内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Leuz和Oberholzer-Gee,2006)。
2. 社会资本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社会资本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投资机会及投资效率方面。作为一种“体制化关系网络”社会资本,其存在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强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社会资本较强的环境中,人们很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合作,故社会资本对企业投资会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LLSV,1997)。同时,这种“体制化关系网络”会在无形中促进信息的交流,企业拥有该资源就意味着享有信息传播上的优先权,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Burt,1992;Fukuyama,1995)。并且,社会资本可以看作是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协作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有效地避免政企、银企、企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互不协调及投机行为,从而减少投资的不确定性(Lin,2002)。因此,社会资本对企业投资机会的获取、投资效率的提高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Li和Meng et al.,2006;胡旭阳,2006;陈运森和朱松,2009;陈爽英等,2010;杨东进和邓吉,2013)。
但是有学者提出了相异的观点,认为社会资本的存在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过度投资现象普遍(王彦超,2009;Chen et al.,2010;胡国柳和周遂,2012;郝君富,2012;李传宪等,2013;谢乔昕,2016)。也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投资,如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抑制(Siegel,2007;陈爽英等,2010;Sheng et al., 2011;Shu et al.,2012;刘圻和杨德伟,2012;李传宪和干胜道,2013;谢家智等,2014)。同时,学者们尚未就社会资本中的银企关系及企企关系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得出一致的观点。另外,社会资本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也会受到第三方因素的制约,如受到会计信息质量(饶茜等,2012)、政治不确定性(徐业坤等,2013)、政绩推动(徐业坤和李维安,2013)、政府干预(张功富,2011)等影响。
3. 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社会资本是企业拥有的一项资源,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因此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Agrawal和Knoeber,2001;Fisman,2001 ;Adhikari,2006)。但是,社会资本在带来诸多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同时,其维系也需要企业家投入相应的成本,如时间、金钱等(Alder和Kwon,2002)。因此,构建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交易费用,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可能会出现负相关关系。
龚鹤强和林健(2007)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家的“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绩效。不仅如此,与企业家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的社会地位对企业经营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李路路,1997)。还有研究发现,企业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储小平和李怀祖,2003)。孙俊华和陈传明(2009)利用33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表明企业家纵向关系网络和政治身份对企业绩效有着负向影响,但企业家的声誉对企业绩效有着正向促进作用。赵瑞(2012)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企业的财务绩效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对企业后续财务绩效的提高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会受到战略决策速度和战略决策质量的影响,即社会资本会通过战略决策的速度、质量的中介作用来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郭立新和陈传明,2011)。徐超和池仁勇(2014)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家的个人特质(如受教育程度、声誉等)对企业绩效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企业家的政治参与度及任职背景对企业绩效有着负向影响。
4.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企业社会资本在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优势有利于企业及时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从而推动企业进行产品创新(Tsai和Ghoshal,1998)。社会资本所形成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其中包含可以拥有竞争优势的知识(H.Yli-Renko et al.,2001)。Subramaniam和Youndt(2005)以93个组织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会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
陈劲等(2001)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横向社会资本、供应链社会资本及外界各实体社会资本,且三种层次的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业绩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韦影(2007)在研究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时加入了吸收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等发现,企业通过提升关系的强度和深度,着力提高内部和外部的信任程度,加强信息共享、知识共享,提升自身吸收能力,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宋方煜(2012)通过设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并且社会资本是通过知识专业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李海超和彭尔霞(2015)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对阿里巴巴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创新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企业创新过程离不开社会资本的支撑。对中小企业而言,社会资本(信任、合作、网络、人力资本等)对其创新水平同样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王霄和胡军,2005)。姜卫韬(2012)从中小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视角,构建了社会资本增值范式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二)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传统的生产要素如物质资本、劳动、人力资本、技术水平等是经济学家解释经济增长时常用的要素。随着学术界对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学者尝试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经济增长的根源。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Knack和Keefer,1997;Temple和Johnson,1998;Zak和Knack,2001)。这种正向促进作用的内在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学者们尚未对社会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达成一致的观点。有学者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实现的(Guiso et al.,2004)。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Akcomak和Weel,2009)。也有学者强调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所产生的作用及对政府效率影响的作用,促进了经济增长(Deng et al.,2012)。
国内学者对此也展开了研究。社会信任的提升对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速度及引进外资的难易程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经济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张维迎、柯荣住,2002),而社会信任则是社会资本的一项重要内容。边燕杰(2004)将社会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替代变量,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收入水平存在正向促进关系。也有学者将自愿献血的比例作为社会资本的替代变量进行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国民收入、投资水平都存在正向关系(卢燕平,2007)。显然,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社会信任度可以降低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民间组织密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却不显著(杨宇、沈坤荣,2010)。
赵家章(2010)的研究也表明,社会信任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网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但并不显著。严成樑(2012)从信息共享的视角构建了社会资本的测量指标,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实际产出和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另有学者在研究社会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基于环境经济学视角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万建香和梅国平,2012)。马宏(2013)研究发现,不同制度水平及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的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正规金融与社会资本的联动效应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非正规金融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效应则会阻碍经济增长,且制度越完善,这种效应越明显。
四、社会资本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为经济问题及社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在推动交叉学科研究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已积累了相对丰富的成果,不仅有社会资本对个人、企业、组织等微观层面的研究,也有针对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等宏观层面的研究。但是就目前的研究而言,许多问题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概念方面
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学者对社会资本的内涵界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不同学科对社会资本的深入研究。另外,目前关于社会资本的内涵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在很多情况下,社会资本被大家认为是一种人际关系资源,但其实社会资本的内涵可能包含更多的内容,如个体的威望、地位、信任、规范等。不仅如此,也可以把社会资本看作是除经济资源以外的其他所有的资源。回顾社会资本的研究框架,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信任的存在,信任的产生离不开个人与亲戚、朋友、同事等之间的社会交往,但是还有一项更重要的载体是社会组织与社会网络。因此,社会组织与社会网络也应该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对社会资本进行概念界定时较多地考虑了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而忽视了个体之间的社会组织以及所产生的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测度及经济后果的评价,进而妨碍社会资本的深入研究。因此,如何准确地为社会资本定义仍然是未来学术界进行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重点所在。
(二)测量方面
社会资本的多维度性要求其测量也必须具备综合性、系统性。就目前的研究而言,社会资本的测度的准确性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需要建立综合性的测量框架,对不同层次的社会资本、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进行系统测量。现有的大部分研究在进行社会资本测度时,更多关注的是个体层面的研究,忽略了集体层面的社会认知。同时设定的指标相对较随意,在很大程度上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所选取的指标并没有涵盖社会资本概念的所有内容。
目前不少研究仅仅使用政治关联、社会信任度、公共事务参与度等一个或几个指标作为社会资本的替代变量,其实社会资本的测量不仅要包含个体外部显性的社会资本,还要包含个体内部隐性的社会资本,另外也要考虑如何去评价综合社会资本。尽管隐性社会资本和综合社会资本较难度量,但这必将是未来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方向。制度背景的异质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资本的形式,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社会资本的测量应具有差异性。社会资本的测量指标不可能进行完全的标准化,它应该具有地域差异性,建立多维度、差异化的综合性社会资本测量体系将会是未来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三)经济后果方面
目前对社会资本经济后果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单个企业方面,而对个人、家庭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社会资本带来的正向经济后果方面,如有利于企业融资、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等,而对社会资本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却较少提及。这些正向经济后果的研究,多数是由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关于社会资本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中,很少有文献考虑内生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构建实证模型时,往往忽视了社会资本与其解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正向经济后果实证检验的科学性和稳健性。难道社会资本不会产生消极经济后果吗?其实,社会资本的构建本身就会产生一些成本,以企业家为例,社会资本构建可能会分散企业家的人力、财力,原本可以投入生产经营方面的精力会投向非生产经营,这本身就可能是企业家行为的扭曲。再例如,一些社会组织在为成员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排斥了“外人”,也可能会限制成员的自由。另外,对构建社会资本所耗用的成本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专注于社会资本中各种“关系”的构建实则为个体、企业行为的扭曲,必然成为国家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阻碍。因此,社会资本中各种“关系”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不仅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行关注,还需要得到科学、稳健的实证研究的佐证。

主要参考文献:
Adler S. Paul,Kwon S..Social Capital: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1).
Nahapiet J.,Ghoshal S.,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
Falk I.,Kilpatrick S..What is Social Capital:A Study of Interaction in a Rural Community[J].Sociologia Ruralis,2000(1).
Guiso L.,Sapienza P.,Zingales L..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3).
赵延东.社会资本理论的新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3).
孙俊华,陈传明.企业家社会资本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2).
陆铭,李爽.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8(9).
卢燕平.社会资本与我国经济和谐发展[J].统计研究,2007(10).
刘宏,孙浩.基于模糊网络分析的PPP项目社会资本选择[J].财会月刊,2016(32).
赵家章.社会资本是否影响经济增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2).
陈乘风,许培源.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0).
罗磊,苏晓华.社会资本与企业融资研究前沿探析[J].经济学动态,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