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29期)
学术交流
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影响成本粘性吗

作  者
马广奇(博士生导师),韩 洋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21

摘  要
     【摘要】以2009 ~ 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从具体方式看,更低的异常经营现金流、更低的酌量性费用及更高的异常生产成本均会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从操纵方向看,管理者基于保盈动机、扭亏动机会实施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前者会显著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后者的减弱作用并不明显;而管理者基于利润平滑动机会构建向下的真实交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企业的成本粘性。
【关键词】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成本粘性;动机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29-0003-8一、引言
很多实践表明,管理层有意识的盈余管理行为会使得销售收入等额增减变动时成本费用下降的幅度小于其增长的幅度,即存在成本粘性(Noreen和Soderstrom,1997)。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通常采用应计项目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操纵利润(李粮和赵息,2013)。随着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及行业监管的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层利用应计盈余管理的局限性日益增大,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放宽信用条件、降低酌量性费用、过度生产等方式来构建真实交易活动,以满足利益相关者期望的盈余目标(Roychowdhury,2006;李明辉等,2014)。这些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势必会对企业正常的成本费用分布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刘嫦等,2015)。
本文认为管理者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公司的收入、费用的真实分布情况,这是否会进一步改变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正常表现?目前,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较少。真实盈余管理常见的三种手段即销售操控、费用操控、生产操控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程度又如何?企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往往基于不同的动机,包括保盈、扭亏和利润平滑等,这些动机对成本粘性是否也有影响?若有,基于不同动机进行的不同方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程度又如何?目前尚没有充分的研究证据,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文献回顾
国内外学者在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基本特征、经济后果及成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成因方面,国外比较权威的是Banker等(2010)的研究,他们把成本粘性的成因总结为调整成本、管理者乐观预期和代理成本三个方面。国内被引用较多的是孙铮和刘浩(2004)的观点,他们提出契约论、效率论和机会主义论三种观点。随着对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开始从盈余管理角度来研究成本粘性,主要是基于应计盈余管理视角,从盈余管理动机入手。Dierynck和Renders(2012)研究了比利时私人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动机对工资粘性的影响,认为应计项目管理会强化成本粘性。江伟等(2015)研究发现,管理者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向下调减应计利润则会增强成本粘性。
随着行业监管的不断强化,企业越来越倾向于

择真实盈余管理来操控会计盈余。Dechow和Sloan(1999)、Roychowdhury(2006)等均证实了这一结论。李增福等(2011)以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为背景,深入研究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问题,发现公司预期税率升高时,倾向于选择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调节盈余。高利芳和盛明泉(2012)研究发现,违规企业在被处罚后会更多地采用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来规避证监会的再次处罚等。尽管如此,国内外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基于真实活动构建角度来研究成本粘性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在国外,只有Dierynck和Renders(2012)、Kama和Weiss(2013)等少数学者基于真实交易活动构建角度解释了成本粘性的代理问题。在国内,仅有刘嫦等(2015)从技术约束、真实盈余管理角度研究了成本粘性,发现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弱化企业的成本粘性,但并未从动机和方向层面进行细化研究。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将真实盈余管理及其三种常见方式进行量化处理,初步验证其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然后,引入真实盈余管理动机检验模型,考察不同动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程度。最后,进一步检验不同盈余管理方向上的保盈、扭亏及利润平滑动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以期为上市公司成本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当经济业务波动时,经理人出于自利与风险规避的动因,会从薪酬和自身所能控制的资源这两方面来考察自身利益。在企业销售量下降时,为避免收入下降可能导致的利润巨幅下滑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薪资,管理层一方面可能会通过减少账面成本等应计项目来提高盈余(江伟等,2015);另一方面,可能会构建真实交易活动来减少各种实际资源的投入,以降低成本、提高当期盈余。如通过削减广告费、研发费和一般性管理费用等来减少当期费用,这会增大收入下降时成本减少的幅度,使公司的成本粘性降低,甚至变成反粘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管理者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降低公司的成本粘性,甚至变成反粘性。
陈磊等(2012)发现,在研究成本粘性时,若忽略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会高估成本粘性。考虑到不同真实盈余管理动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首先需要验证不同动机驱动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及其程度。
我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若连续两年亏损,会被特殊处理,若连续三年亏损,将面临暂停上市或退市的风险。此外,公司股票持有者、财务分析师会根据公司公布的会计盈余信息对该公司股票进行估价。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净资产收益率在0 ~ 1%区间的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多于其他区间,这类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真实或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来实现保盈目的或避免报告年度利润亏损(姚莹,2013)。Eldenburg等(2011)指出,医院管理层会通过提高支出、改变资产出售时间等真实盈余管理手段来使利润保持在微利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上市公司基于保盈动机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能使企业以较低成本从资本市场“圈钱”,公司上市有利于提高其知名度和信用等级,更好地达到融资目的。为避免被ST、PT,前一年发生亏损的企业在当年有强烈的扭亏动机利用一些更为隐蔽的方式来间接操纵利润,增加当期盈余,以保住壳资源。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b:上市公司基于扭亏动机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很多上市公司在预期下年利润减少且当年经营业绩较好的情况下,管理者会将当期实现的盈余平摊到后期利润较差的年份。这是因为管理者可据此使公司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方便取得贷款。同时为获得稳步递增的薪酬,管理者有强烈的盈余平滑动机来操控利润,如采用减少当其产量、提高研发支出、加大员工培训费等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来使企业呈现出平稳增长的经营业绩。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c:上市公司基于利润平滑动机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众多研究者指出,真实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改变企业真实交易时间及财务政策以达到盈余目标,该行为会消耗企业的现金流量(Schipper,1989;Healy和Wahlen,1999;Gunny,2010)。但它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是正是负,现有研究结论不一(李明辉等,2015)。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可以粉饰财务报表,向利益相关者传递公司利好的信息,这种正向作用若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抵消,则不会损害公司价值。因此,管理者在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前会慎重权衡其成本与收益。同应计盈余管理一样,真实盈余管理也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种。当企业基于保盈、扭亏动机具有向上调节盈余的目的时,可能会构建真实交易活动来实现短期盈余目标。当企业销量下降时,企业会大幅减少各种资源,如减少研发支出、广告费、员工薪资等酌量性费用进行费用操控,利用规模效应增加产量以降低单位成本进行生产操控等。这些行为会加大销量下降时成本费用减少的幅度,从而降低或消除企业的成本粘性。相反,若企业当期财务目标已实现,基于收益平滑动机具有向下调节盈余的目的时,管理者可能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负向调节利润。如提高研发支出和广告费来增强企业后期竞争力、增加员工培训费及工资来激励员工、减少当期产量以使后期生产具有较高的边际收益等。这些措施会增加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强化成本粘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a:保盈动机驱使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
H3b:扭亏动机驱使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
H3c:利润平滑动机驱使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增强企业的成本粘性。
四、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2007年我国开始实施现行会计准则,现行会计准则可能会带来追溯调整等不确定问题,并且一些变量需取得报告期前一年的数据。因此,为避开2007年数据对研究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本文选取2009 ~ 2015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此外,为避免企业的波动性,选取2008年12月31日之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样本筛选过程中,本文根据2012年证监会公布的行业分类索引,借鉴Roychowdhury(2006)构建的真实盈余管理模型,首先剔除掉行业公司数不足15家的9个行业。同时,剔除掉金融类、ST、∗ST、PT类、样本数据明显错误或严重缺失类、营业收入或销管费用小于0的样本公司,最终得到148400个样本观测值。所有数据来自锐思数据库。
2. 模型设计及变量定义。
(1)成本粘性存在性。本文采用国内外学者普遍接受的Anderson等(2003)的建模思想,用模型(1)来检验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存在性。
                    =β0+β1×                     +β2×[di,t]×                      +β3×[di,t]×                    ×
[AIi,t] +β4×[di,t]×                     ×[FCFi,t]+[m=530βm]
×Indusrryi,t+[n=3136βn]×Yeari,t+ui,t   (1)
其中:Expensei,t代表第i家公司在t年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之和(简称“销管费用”);Revenuei,t代表公司i在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di,t是哑变量,当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小于t-1年时,di,t取1,否则为0。此外,模型中还引入四个虚拟变量来提高回归结果的准确性,分别是资本密集度(AI)、自由现金流量(FCF)、行业哑变量(Industry)和年度哑变量(Year)。该模型表示,当企业的营业收入每上升1%时,成本增加β1%,营业收入每下降1%时,成本减少(β1+β2)%。β2代表成本粘性程度,预期为负,其值越小,说明成本费用粘性程度越大。
(2)真实盈余管理的测度。本文借鉴Roychowdhury(2006)的研究,分别采用模型(2) ~ (4)分行业、分年度进行回归求出各个公司的残差项,分别代表公司的销售操控(R_CFO)、费用操控(R_DISEXP)和生产操控(R_PROD)水平。

 

 


 (3)

 


其中,CFOi,t、DISEXPi,t、PRODi,t分别代表i家公司在t年的经营现金流、酌量性费用和产品成本。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单独列示研发费用和广告费用,而是将其归类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因此本文以销售、管理费用之和来近似替代企业的酌量性费用,产品成本等于已售产品成本与存货变动额之和。Si,t、△Si,t分别代表第i家公司在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收入变化量,Ai,t-1表示t-1年的总资产,下同。
上市公司在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时,有可能同时采用以上三种方式,产生更高的异常生产成本、更低的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和异常酌量性费用,所以定义真实盈余管理总量为:RM_PROXY=R_PROD-R_CFO-R_DISEXP(林永坚等,2013)。若RM_PROXY大于0,说明企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向上调增了利润;反之,说明企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向下调低了利润。RM_PROXY的绝对值大,表明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
(3)应计盈余管理的测度。为抛开应计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本文引入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变量,并采用国内外学者公认的修正Jones模型对其进行度量。运用模型(5)分行业、分年度进行回归求出各个公司的残差项,以此来表示公司的可操控应计利润即应计盈余管理水平(DA)。

 


其中,TAi,t表示第i家公司在t年的总应计利润(=净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Si,t、△RECi,t、PPEi,t分别代表第i家公司在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化量、应收账款净额变化量和固定资产净额。
(4)真实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本文采用模型(6)初步验证真实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其中,RMi,t代表真实盈余管理的四种变量,分别为RM_PROXY、R_PROD、R_CFO及R_DISEXP。若β3显著大于0,说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减弱或消除成本粘性,甚至变成反粘性。
(5)真实盈余管理动机检验模型。本文构建模型(7)来检验保盈动机、扭亏动机及利润平滑动机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RMi,t=β0+β1×BENCHi,t+β2×debt+β3×turn+
β4×size+ui,t           (7)
其中,BENCHi,t代表真实盈余管理三种动机的虚拟变量,分别用profit、loss、smooth表示,即保盈动机、扭亏动机及利润平滑动机。当ROE∈(0,0.01]时,令profit=1,否则为0;当净利润在t-1年<0且t年>0时,令loss=1,否则为0;当ROEt-2+ROEt-1+ROEt>0.20时,令smooth=1,否则为0。debt、turn、size表示对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影响较为明显的三个控制变量,分别代表企业的偿债水平、营运能力、企业规模。若β1显著大于0,表明具有该动机的企业会采取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向上调增利润;反之,说明企业基于该动机会向下调减利润。
(6)基于不同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本文引入真实盈余管理总量与三种动机的交互项,以此判定保盈、扭亏及利润平滑动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构建的模型(8)如下:

 

 

 

 

 


其中,BENCH_REMi,t为真实盈余管理动变量,当BENCH=1且REM=1时,令BENCH_REM=1,否则为0。REM是真实盈余管理虚拟变量,本文借鉴王福胜等(2014)的研究,当真实盈余管理总量指标RM_PROXY大于95%分位数时,令REM=1,否则为0。β3代表了不用动机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若β3显著大于0,表明基于该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反之,则意味着增强了成本粘性。
成本粘性模型中的主要变量定义见表1。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变动率的中位数为1.0851,均值为1.1913,均大于1,说明样本公司的营业收入在考察期总体呈上升趋势,有良好的成长性。费用变动率的中位数为1.1108,均值为1.2167,可见费用也在增长。同时,费用变动率的中位数、均值都大于营业收入,即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本身就是成本粘性的一种体现。其次,RM_PROXY的均值和中位数都大于0,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确采用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调节盈余。此外,真实盈余管理三种动机的平均数分别为0.1249、0.0709、0.5453,说明考察样本中约12%的公司具有保盈动机,7%的公司为扭亏企业,超过半数(55%)的企业具有利润平滑动机。最后,观察成本粘性的控制变量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变量的均值和中位数都小于0,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应计项目来调减盈余。
2. 差异性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保盈企业、扭亏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总量分别为0.0557、0.0351,且分别在1%、5%的水平上显著高于其配对企业对应的-0.0078和-0.0026,说明具有保盈、扭亏动机的企业具有明显向上调增利润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利润平滑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总量为-0.0413,显著低于非利润平滑企业的0.0498,说明具有利润平滑动机的企业会采取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调减盈余。从具体的操作方式来看,保盈企业的异常现金净流量、异常操控性费用显著低于其配对公司,而异常生产成本则显著较高;扭亏企业的异常生产成本显著高于非扭亏企业,异常现金净流量和异常操控性费用相对于其配对公司差异并不明显;利润平滑公司的异常现金净流量、异常操控性费用显著高于非利润平滑公司,而异常生产成本则显著较低。综上所述,具有保盈、扭亏动机的企业可能进行了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增加当期利润,而具有利润平滑动机的企业则可能实施了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调减盈余。
3. 回归结果及分析。本文运用Stata 12.0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对模型(1)、(6)、(7)、(8)分别采用混合多元回归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及固定效应模型,经检验最终均选定随机效应模型。具体的回归结果如表4 ~ 表6所示。
表4显示了模型(1)、(6)的回归结果,检验了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并初步验证了真实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从列(1)可看出,β1、β2分别为0.318、-0.134,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示营业收入每上升1%,销管费用会上升0.318%,营业收入每下降1%,销管费用会下降0.184%(0.318%-0.134%)<0.318%,说明我国A股上市公司总体上存在成本粘性现象。
表4的(2) ~ (5)列显示了真实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可以看出,真实盈余管理总量的成本粘性系数β3为0.337,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β1、β2分别为0.313、-0.113,表明营业收入每上升1%,销管费用会增加0.313%,营业收入每下降1%,销管费用会下降0.537%(0.313%-0.113%+0.337%)>0.313%,说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导致成本粘性减弱,甚至出现反粘性。还可以看出,销售操控、费用操控、生产操控的成本粘性系数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分别为-0.512、-0.929和0.392,说明更低的异常经营现金流和酌量性费用、更高的异常生产成本都会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三种手段共同作用,使总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弱化了企业的成本粘性。这不仅与真实盈余管理总量的公式契合,同时也验证了H1。表5列出了模型(7)的回归结果,反映了三种动机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及其程度。列(1)、(4)、(7)、(10)检验了保盈动机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可以看出,保盈动机的系数β1在因变量为真实盈余管理总量、异常酌量性费用、异常生产成本时分别为0.061、-0.014、0.033,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变量为异常经营现金流时系数β1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0.014,说明具有保盈动机的企业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尤其是存在显著的生产操控、费用操控和销售操控行为,由此验证了H2a。
列(2)、(5)、(8)、(11)检验了扭亏动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在因变量分别为真实盈余管理总量、异常经营现金流、异常酌量性费用和异常生产成本时,扭亏动机的系数分别为正、负、正、正,但只有R_DISEXP的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具有扭亏动机的企业会倾向于选择费用操控行为来进行盈余管理,由此验证了H2b。真实盈余管理总量的系数虽然为正但不显著,一方面可能是真实盈余管理还存在另外一些操作手段,如销售资产、回购股票等,这些手段之间的作用可能会相互抵消,使总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不明显;另一方面,从表1可以看出,具有扭亏动机的企业样本数量在三种动机中占比最小,只有7%,所以很有可能会由于样本数量的不足导致真实盈余管理总量的系数不显著。
列(3)、(6)、(9)、(12)显示了利润平滑动机下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可以发现,扭亏动机的系数β1在四种真实盈余管理变量下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分别为-0.070、0.018、0.009及-0.043,这表明,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经营利润的稳定性,减少业绩波动幅度,会在当期利润较高的情况下运用销售操控、费用操控、生产操控等来平滑利润,由此验证了H2c。
表6为模型(8)的回归结果,反映了基于不同动机、方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本文构建的模型(8)进一步明确了真实盈余管理公司的范围,将真实盈余管理总量指标RM_PROXY位于同年度所有样本公司该指标的95%分位数之上的,认定为该公司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即引入虚拟变量(REM)来表示公司是否进行了真实盈余管理,对RM_PROXY范围的缩小有利于提高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REM与BENCH同时取值为1,即BENCH_REM=1,说明公司基于动机BENCH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通过此变量来检验真实盈余管理动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列(1)检验了基于保盈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profit_REM的成本粘性系数β3为0.350,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当营业收入每上升1%时,成本费用会增加0.316%,当营业收入下降1%时,成本费用会下降0.544%(0.316%-0.122%+0.350%)>0.316%,即出现了反粘性现象,说明基于保盈动机而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甚至变成反粘性,由此验证了H3a。列(2)显示了扭亏动机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作用。可以看出,loss_RME的成本粘性系数0.162虽然大于0但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基于扭亏动机实施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由于存在不同的操作手段,使得对成本粘性的作用相互抵消,进而真实盈余管理总量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表现不明显;或者是扭亏动机企业样本数量较少,不能起到很好的解用。但loss_RME的成本粘性系数大于0,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H3b。
列(3)列示了利润平滑动机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mooth_RME的成本粘性系数为-0.0774<0,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原因可能是基于利润平滑动机而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手段不仅有以上三种方式,还有出售资产、利用衍生工具操控及股票回购等方式。王福胜等(2013)发现,当期盈余增加的企业更加倾向于通过资产处置的方式来平滑利润;Barton(2001)、Pincus和Rajgopal(2002)研究表明,管理者在平滑盈余时会充分利用衍生工具。因此,基于盈余平滑动机,管理者在向下调节利润时可能更加倾向于采用本文未提及的其他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如出售资产、利用衍生工具操控等,而对销售、费用、生产操控这三种手段使用较少,由此可能导致了smooth_RME的成本粘性系数不显著。但由于smooth_RME系数小于0,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基于利润平滑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增强作用。例如,企业通过减少当期产量以提高后期生产的边际收益,加大研发支出以增强后期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广告费用为后期宣传准备,加大员工福利及培训费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等生产、费用操控行为,均会增强成本粘性。
4. 稳健性检验。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以上假设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主要结论未发生明显改变。第一,用“营业成本”即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之和代替本文的因变量“销管费用”,发现结果与上文大体一致。 第二,借鉴Dierynck等(2012)的模型,在模型(8)中引入营业收入变动lnrevchange、动机EM与真实盈余管理变量RM的交乘项lnrevchange×EM×RM进行回归,得出同样的结果。
六、结论
本文以我国1060家A股上市公司2009 ~ 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A股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成本粘性现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管理者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甚至产生反粘性。同时,管理者基于保盈动机、扭亏动机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向上调节利润,基于保盈动机实施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显著减弱成本粘性,基于扭亏动机实施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减弱作用并不明显;管理者基于利润平滑动机会选择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调减盈余,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成本粘性。

主要参考文献:
Roychowdhury 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3).
李明辉,杨鑫,刘力涵.真实盈余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证券市场导报,2014(11).
刘嫦,赵姗姗,谭清月.技术约束、真实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J].财会月刊,2015(33).
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
江伟,胡玉明,吕喆.应计盈余管理影响企业的成本粘性吗[J].南开管理评论,2015(2).
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J].管理世界,2011a(1).
姚莹.真实盈余管理动机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