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21期)
参考借鉴
会计审计专业硕士教育中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创新

作  者
乔鹏程1,朱卫东2

作者单位
1.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陕西咸阳712082;2.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  要
    【摘要】会计审计专业硕士学生特点发生变化、信息时代会计业务虚拟化、纯文字案例教学遭遇困境和专业硕士教育目标发生变化都在倒逼当前会计审计专业硕士教育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经统计发现,181所MPAcc和MAud院校的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呈现严重二级分化,其中48%在会计教育中完全未涉及虚拟仿真技术。借鉴已建成的25家会计相关国家级中心的经验和核心特色,对于会计审计专业硕士教育中的虚拟仿真技术,重点应在会计案例资源设计与共享、软件与数据库自主研发以及硬件设备为全时空资源共享提供物理支持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MPAcc教育;虚拟仿真技术;国家级中心;会计审计专业硕士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21-0069-7

一、研究背景
全国178家会计专业硕士(MPAcc)和44家审计专业硕士(MAud)院校(院校存在重叠,仅3所只招MAud而不招MPAcc,合计181所,鉴于二者教育的相似性,以下合并统称为“MPAcc教育”)每年招生近1万余人,是目前硕士考试中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也是中国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级会计实务人才最主要的途径。会计职业人员需要综合性的职业能力,目前中国会计教育尚未达到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刘玥、黄莉等,2014)。MPAcc教育普遍模仿MBA(MBA学生有3年以上实务经验)案例教学方式,但是MPAcc教育面临的新变化是:①2010年后入学的MPAcc学生普遍没有实务经验。②90后MPAcc学生具有需要多主体吸引和多阶段驱动、批评性独立思维、重视主观体验、时间碎片化、电子化竞技兴趣等学习特点。2016年入学的学生大多是在1994年出生的,而90后是(成长于虚拟社区、情景参与式竞技网络游戏、各类电子产品)网络原住民。③“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会计业务高度虚拟化。这些都倒逼MPAcc教育方式和技术的变革,MPAcc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对纯文字描述的MBA案例产生身临其境的直接体验和深入理解,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将MPAcc学生培养成具有很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全国会计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MPAcc教育的目标定位)”的最终目标。会计教育技术应多元化改革让学生可以体会职业环境和团队合作(杨政等,2012),在教育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MPAcc的情景虚拟仿真(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的会计案例教学应用与MPAcc教育需求最为契合,能有效实现新会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是灵魂、会计原理是基础、引发思考是重心、会计后果是延伸、历史动态思维是方法、学生大胆质疑是升华)的理念(栾甫贵,2013)。
根据库尔特·勒温(Kurt Lewm)的拓扑心理学(topological psychology),人的行为可表示为人和环境的函数。MPAcc学生完成了本科教育,具有自主独立的思考能力,所以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并实践参与式的案例教学模式是较为有效的。根据杜威(John Dewey)的“从做中学”理论,学习是一种“情境体验——探索问题——实践——检验想法”的过程,以MPAcc案例教学需要增加情景主观体验。根据刺激—反应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MPAcc学习过程是主观认识思维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会计知识学习是情景刺激与行为反应的反复联结的过程。MPAcc情景虚拟仿真案例教学是会计学科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将会计理论知识与数据库决策支持、信息化实验控制程序、社会真实财务环境、企业综合案例模型、计量分析工具性软件和学生批判性思维等相结合,最终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的那样,通过学生直觉思维训练培养MPAcc学生的创造性会计思维。
虚拟仿真技术是沿着“模拟——仿真——虚拟仿真”逐步发展而来,具有逼真性、经济性和互动性的特点(薛永基、张元,2015),是课堂理论教学与MPAcc实习基地有机对接的桥梁。目前,国内尚无太多专门的MPAcc会计虚拟仿真教学中心成功建设的经验,可借鉴经验只有2013年8月教育部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选择资助建设的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要针对本科教育,以下简称“国家级中心”)。截至2016年已建成300家,建设内容包括:情景虚拟仿真技术、实验教学案例资源、师资和管理队伍、管理和共享网络资源平台及管理体系等。
二、文献综述
在国外,Gordon Boyce(1999)最早研究了在会计教学中引入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动机、作用机理和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Stephanie M. Bryant、James E. Hunton(2000)和Thomas J. Hofferd、Clinton E.(2001)对教育技术(ET)如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进行研究,并从理论上对会计教师提出操作建议。Anthony Basile、Jill M. Daquila(2002)、Gloria J. Mcvay等(2008)和J. Estes、G. Luck(2009)分别对128名和235名会计学生应用仿真软件在会计课堂上对学生行为开展实验研究,发现技术可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决策能力,并预测技术将对会计教育产生巨大影响。随后有学者在中国(Guo Xiaomei、Cai Lihuang,2013)、美国(P. Zervas等,2015)和澳大利亚(Bayerlein、Leopold,2015)展开具体应用研究。综合发现,国外学者对计算机虚拟仿真在会计教学中的影响和应用研究较早,对照组实验研究方法比较科学,偏重于教育规律和对学生行为影响的深度理论研究。
在国内,张晓明、邓子琼(2002)最早对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管理学教育进行研究。随后的研究集中在经济管理实验仿真,对“虚拟+仿真”的经济管理研究仍然很少,且主要介绍虚拟仿真中心建设经验或研究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必要性和分类等(傅强、黄文斌,2015)。在会计教育领域,刘慧凤、姜苏娱(2015)对会计教育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发现其数量多、精品少,实证调查研究少,关于会计研究生教育的文献只占1%,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课题。郭秀珍(2005)最早提出用仿真模式改革现行的会计教学,之后的40余篇文献研究都集中在会计仿真教学研究上。刘勇(2008)最早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企业环境、会计职能岗位和业务流程,并建设了初步的ERP企业仿真平台。随后的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仿真,很少涉及虚拟,截至2016年3月,直接研究会计虚拟仿真的文献只有3篇,分别为虚拟网上报税平台仿真教学(陈洁璟,2014)、电力财务虚拟仿真决策系统开发(刘树良,2014)和虚拟仿真会计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比较(张青、薛永基,2016)。
 综上所述,国内教育研究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晚国外30多年,与国外通过高信度实验方法研究技术对学习行为改变不同,国内主要为规范研究。由于国内普遍将会计实验作为经济管理大类实验的一部分(会计教育技术处于初级层次),研究主要集中在笼统的经济管理大类,没有深入聚焦会计专业细分及区分专本科、学术和专业硕士不同培养目标的会计虚拟仿真技术研究。而且,主要是介绍单一院校的技术应用经验,缺乏对多所院校的对比与综合研究。为此,本文将主要研究专业硕士细分下181所MPAcc院校在会计案例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经验与创新问题。
三、MPAcc教育中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现状
如表1所示,300家国家级中心入选名单中是MPAcc院校并与会计审计相关的中心有25家,约占总数的8%。根据专业划分:经管综合类8家、企业活动类6家、明显有行业特点的3家、纯管理学科类2家、金融类2家、纯经济学科类1家、其他类3家。根据所属院校分类:财经院校13家、综合大学6家,其他类大学6家。25家国家级中心所属院校中有19家为第一批和第二批MPAcc院校。此外,25家国家级中心“直接为MPAcc教育服务”的有16家,占25家国家级中心的64%,占181所院校的9%。
进一步对181所院校通过登录学校、二级学院和实验中心等网站及搜索虚拟仿真、会计实验、经济管理实验、案例、仿真或模拟实验等关键词的新闻报道,确定院校会计审计虚拟仿真案例教学实验技术水平,在手工收集3000余条信息的基础上,整理得到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综合评价结果,见表2。
表2中:指标“有博士点”判断虚拟仿真技术投入与办学层次之间的关系;指标“211以上院校”包括211和895院校,判断虚拟仿真技术投入与院校等级之间的关系;指标“2015年开始MPAcc”假设开办时间越长,会计虚拟仿真安全技术投入越完备;指标“落后地区院校”指地处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 省(自治区)的院校,判断技术水平与地域间的关系;指标“MAud院校”判断MAud院校的虚拟仿真案例技术应用水平。
由表2可知:①在国家三批资助下,MPAcc院校的虚拟仿真技术呈现二级分化结构,43%的院校已开始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而47%的院校在会计教学中完全尚未涉及。统计虚拟仿真技术建设的经费来源,B类院校中24所211以上院校主要是各类国家教育专项经费支持,结合A 类25家国家级中心共计48所,占A、B类合计77所的62%,这说明能否获得国家支持是MPAcc院校能否在会计审计案例教学中应用先进技术的关键。②52所B类院校是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较好的院校,其中28所“非211以上”院校中12所为财经院校,名单几乎包括了大部分省属普通财经院校,说明财经院校在MPAcc教育中更注意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另外,有11所为理工类院校的MPAcc教育借助理工类院校科研和实验建设经费充足的优势,其技术水平远高于其他类院校。③2015年新增的71所MPAcc院校中有80%为普通大学,70%属于C、D和E类。说明MPAcc新增培养单位的速度与院校的实力和投入并不同步,不同批次批准招生的MPAcc院校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存在明显差距。④MAud院校A、B和C类合计33所,占总数44所的75%,说明MAud院校学生比MPAcc院校学生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与初期确定MAud院校时的人为选择有关。⑤综合类大学共45所,属于D和E类的综合类大学有25所,占55%,说明MPAcc的先进教育技术投入在综合类大学未得到明显重视。⑥A、B、C、D和E类与是否有博士点和是否地处落后地区关系并不明显,可能是因为MPAcc开办时人为选择了会计教育域领中最好的一批院校。A和B类中211以上院校占比约47%[(12+24)/(25+52)],D和E类中211以上院校占比约29%[(19+9)/(48+38)],说明院校等级与虚拟仿真技术投入存在明显关系。
四、25家MPAcc院校与会计相关国家级中心的核心特色
胡今鸿、李鸿飞等(2015)调研认为,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可分为:网络技术协同创新、多媒体计算机虚拟、自主参与式教育游戏、远程遥控交互和沉浸式虚拟体验五种。MPAcc虚拟仿真案例教育作为人文社科不同于理工类实验,应构建自身核心特色。当前文科类虚拟仿真建设热情高,但存在实验项目少、建设特色不明、缺乏原创性等不足(朱科荣,2016)。国内尚无专门的会计虚拟仿真中心建设经验,总结国家级中心建设的核心特色,对其他MPAcc院校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查阅25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申报书、社会新闻、大学网站和实验中心网站总结如下:
1. 建设多学科融合性平台为特色。中国人民大学以大数据文科综合训练为核心建设课程群的综合型、跨学科和大文科类平台;广东财经大学对复杂市场环境下企业综合运作进行了虚拟仿真;西南财经大学对现有资源通过虚拟仿真平台整合出7个分平台。
2. 集中建设某一特色领域。浙江工商大学利用浙江电商资源校企合作建设四大电子商务虚拟仿真教学群;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以金融作为研究与应用重点;厦门大学以经济计量和数据挖掘为重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以全球运营为特色;哈尔滨商业大学以企业商务运营为特色。
3. 结合院校优势的行业特色。北京林业大学以农林业为特色;而华北电力大学以电力经济管理为核心。
4. 以学生竞技和深度参与为特色。江西财经大学重点建设创业类电子沙盘对抗系统,完善经管类竞赛培训体系,建立综合的“互联网+”式学科竞赛平台;山东大学以管理学科实践情境展现为核心;北京工商大学主要开设虚拟仿真金融交易大厅,学生通过虚拟账号和虚拟货币进行外汇、股票和期货模拟交易并实现跨专业角色模拟与体验互换。
5. 以虚拟仿真技术精尖为特色。南京理工大学利用美国PTC公司Wind chill软件集成性,针对30个专业仿真现代制造企业工程项目全过程;西安交通大学对复杂的人—机—环境交互系统进行仿真、模拟、测评及研究;南京大学搭建经济金融虚拟仿真、人因——心理与行为虚拟仿真、区域环境和政策虚拟仿真等平台。
6. 自主研发为特色。华北电力大学自主开发了50余套与电力相关的经济管理模拟教学软件;重庆工商大学自主研发建成了“四化一体+互动共享”和“经济管理+创新创业”的O2O活动链。
综合发现,25家国家级中心都试图形成核心特色,其经验值得挖掘和借鉴。但只有部分中心对MPAcc教学发挥直接作用,很多中心仍停留在会计基础流程模拟操作技术水平上,难以满足MPAcc急需培养的研究性学习和跨专业综合实践力量所需。所以,与会计相关的MPAcc院校如何创新性地应用符合自身特点的会计虚拟仿真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
五、MPAcc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经验和创新措施
通过收集国家级中心申报书、中国政府采购网和实验中心网页的财报数据,参考国内公司产品报价发现:虚拟仿真中心初期投入总成本约1000万元;硬件约需500万元;软件成本差异较大,单个会计虚拟仿真软件约50万 ~ 400万元;日常维护成本约70万 ~ 90万元。最终总建设成本约3000万元,是传统实验中心的6倍。财权决定事权,截至2016年4月全国181所MPAcc院校(只有西京学院MAud一所民办院校)基本为公办院校,会计虚拟仿真技术建设主要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事实上院校之间经费支持力度差异巨大。其他MPAcc院校可根据前述25家国家级中心的建设经验结合自身财力和办学特点创新性地制定措施。
1. MPAcc虚拟仿真技术配套会计教学案例设计理念创新。会计硕士教育阶段的技能框架以胜任会计机构负责人和进行会计业务综合管理为目标(李芸达、陈国平,2015)。会计虚拟仿真实验的最重要内涵是其中运行的MPAcc会计综合教学案例,没有高质量的案例,虚拟仿真将成为空壳。当前管理案例库难以满足工商管理二级学科研究生专业教学所需,会计学科的会计综合教学案例更是缺乏。由于建设周期长、难度大,2009 ~ 2015年期间全国会计专硕指导委员会的MPAcc案例库共收入约400篇会计综合案例,且入库数呈递减趋势(其中,2015年入库22篇、2014年入库123篇、2013年入库138篇、2012年入库61篇)。面对困境,MPAcc案例组织架构应采用矩阵式柔性开发结构,见上图。
(1)会计工作案例“点”建设。将会计案例项目划分成最小单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最小单位项目以完成一项基础会计实践工作节点为目标,每一最小实践节点可以单独运行。
(2)会计课程案例“线”建设。根据“可任意分拆最小项目组合和按课程知识脉络任意串成变化的课程案例”原则,将最小单位案例节点根据需要组合成为若干课程案例,辅之以各类数据库形成交互可视化的会计课程虚拟仿真案例。
(3)跨课程和跨专业综合案例“面”建设。跨专业形成有机的会计综合案例集成,打破专业和院系壁垒,对接社会经济发展对MPAcc学生最新能力要求,按照“专题导向+专业群导航+线上线下结合”的思想建设资源集成化会计案例开放式平台。
(4)会计综合案例资源与外部共享协同。在大学之间互相开放会计案例的时间、空间和项目,实现云端化国际性全面资源共享。
以山东大学为例,MPAcc中心以课程设置为基础建设虚拟资源库(即上文中“点”),根据专业培养模式建立教育项目库(即上文中“线”),再根据学科群建设虚拟仿真学科平台(即上文中“面”)。遗憾的是,胡今鸿、李鸿飞等(2015)调查发现约42%的院校认为当前虚拟资源校内外共享程度不够。当前存在虚拟仿真资源共享少、信息孤岛、低层次重复建设和院校使用少等问题。所以,今后MPAcc院校内部和院校之间如何加强会计虚拟仿真案例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值得进一步研究。
2. 虚拟仿真应用技术、软件、数据库经验与创新。会计虚拟仿真案例教学离不开创新性地应用先进技术,当前最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在网游产业。中国网游产业最主要的运营公司如盛大游戏、完美世界、搜狐畅游、巨人网络等拥有先进的Angelica 3D游戏引擎、Unreal、BigWorld 3D图形引擎、Cube引擎、Eparch 2D引擎技术为网游平台开发了各类大型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建成了一个完整的虚拟社会生态系统。MPAcc院校可以与网游公司研究人员合作,获得技术支持。另外,工科及医学各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已日趋成熟,可以与这些院校联合,获取开发技术。
目前,MPAcc院校使用的会计虚拟仿真软件主要有:会计虚拟实习系统软件、量化投资策略研究平台软件、财税综合仿真实验、财务分析实训系统、ERP沙盘管理系统、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软件、企业竞争虚拟仿真、职业经理系统思维训练等。国家级中心及已使用虚拟仿真技术的院校软件来源主要有三种:
(1)直接购买安装。特点是建设周期短、契合度低、成本低,但后续升级、运行和维护易受制约,直接购买的现成软件难以与大学学科特色和人才培育创新结合起来(朱科荣,2016)。调查发现,50%以上的院校主要为直接购买,且全国范围来源基本集中在3 ~ 5家软件公司(市场垄断程度很高)。代表性院校有河北经贸大学、暨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东华大学等。
(2)合作开发或购入后二次开发。特点是周期适中、契合度高、成本高、后续升级、运行和维护容易。代表性院校有:中央财经大学和滑铁卢大学合作建设经济社会仿真实验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合作研发农林业经理虚拟仿真中心;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建设经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福州大学二次开发对四个模块流程重组、功能提升、整合测试和改造,并共同开发综合会计业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及财务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厦门大学合作开发会计实训教学平台。
(3)自主研发。特点是周期长、契合度最高、成本高,后续升级、运行和维护最便捷。代表性院校有:华北电力大学通过教改立项方式调动全校教师试行将综合管理案例与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最终自主研发成宏观电力经济和微观电力企业经管虚拟仿真二类平台共9个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重庆工商大学建设虚拟仿真软件层51套,其中自主研发5套;福州大学自主研发企业协同业务系统和网络营销虚拟仿真平台2个。
 MPAcc虚拟仿真案例教学需要数据资源支持,主要分为经管通用数据统计库、会计案例特色数据库和自建经济管理科研数据库三类。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其11个基础数据库中外购7个、自建和二次开发4个,14个教学案例库中外购2个、自建12个。
 经管通用数据统计库包括国际、国内、分行业和企业管理统计数据等,主要通过单独外购、联合外购或免费方式获取此类数据的端口。经统计主要有:RESSET金融研究、国泰安、WIND、国研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统计和EPS等。
会计案例特色数据库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管理会计和内控等会计专业统计数据,一般通过外购、试用、合作开发及与其他大学和数据库运营商合作共建共享。例如:MPAcc教指委案例库、全球案例发现系统、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BVD全球上市公司分析库和迪博DIB等。
院校自建案例库主要源于本校教师研究成果、调研数据、教学改革及案例中心开发所得。统计发现181所院校中31所(占17%)建有案例中心,大多以MBA案例中心为主,专门的MPAcc案例中心有3个。
3. MPAcc虚拟仿真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经验与创新。硬件环境为各类会计虚拟仿真案例课程、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组织与部署提供物理场所,特别是3D情景模拟数字技术、数据完备性、管理决策控制设备、财务结果可视化技术等比传统的计算机实验需要更高性能的硬件设备。
以重庆工商大学硬件环境建设为例。2014年全校覆盖无线网,并建有多个云平台、服务器(含虚拟主机)300多台,总带宽21484M。为经管虚拟仿真中心配备华赛S5600、华赛N8000及华为OceanStor18500三套存储设备,最大支持65536台服务器同时使用。为保证虚拟仿真技术教学的高速运算和大空间存储特点,开辟了30TB的实验专用网络存储空间,并可动态增加,成为支撑虚拟仿真教学的重要存储基础。
在创新的硬件理念与运营模式下,MPAcc虚拟仿真数据网络和私有云需要与外部校园主干网和外部公有云及各类互联网(如百度学术、厦门大学应用的谷歌学术等)实现联通。实验平台将始终处于开放式非均衡状态下,不断智能化地与外界进行数据信息、资源、物质交换,并相互反馈强化。最终改变原有机械式依赖路径,具有自我更新、修复、提升能力,长期积累后达到整体智能水平的不断提升。
高度开放实验资源共享,硬件与教师办公设备、学生PC机、手机APP无缝联通,实现MPAcc学生可以全时空接入服务、通过移动终端随时远程登录参与案例实验进程、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会计案例资料收集和会计理论知识提前预习等。
六、结论与展望
通过先进的技术整合会计教育全过程中的会计教学、会计科研、会计实践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人才(孙铮、李增泉,2014)。为此,本文研究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教育技术的现状,国家级中心可借鉴的建设经验与核心特色,大多数尚未引入虚拟仿真教育技术的MPAcc院校如何创新应用技术提升MPAcc学生培养质量,得出以下结论:①MPAcc学生缺乏会计实务经验、学生以90后为主、参考MBA的纯文字案例教学难达到教育目标及当前经济与会计业务虚拟化倾向等正严重倒逼教育技术升级。②代表虚拟仿真教育技术最高水平的国家级中心只占很少比例,且直接为会计教育服务的更少,近半数的院校尚未涉及虚拟仿真教育技术,情况堪忧。③虚拟仿真技术投入成本是普通技术的6倍,其应用水平与能否获得国家各类经费支持有直接关系,非211以上院校、综合大学、非财经院校及2015年新增MPAcc培养院校建设困难最大,值得教育部门关注。④会计虚拟仿真教育技术与院校的会计学科特点有机结合形成应用特色是普遍性软肋,国家级中心形成的6类不同核心特色值得借鉴。⑤会计综合案例是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核心,案例资源开发质量和共享程度低下已严重制约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效力,可以通过矩阵式开发结构整合会计案例资源平台。⑥虚拟仿真技术、软件和数据库自主研究程度低是影响技术深度应用的关键,应从网游产业汲取开发经验和技术并重点研究自建数据库和MPAcc案例中心。⑦硬件环境的载荷扩容、外部智能化交换、实现自我修复和提升网络开放为会计虚拟案例资源共享提供了物理基础。
会计教育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还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可以争取国家和省级(2013年黑龙江、湖北等地率先资助建设省级虚拟仿真中心,2015年已有更多省份开始立项资助)教育经费的支持。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学科特色和会计办学定位,创新性地借鉴25家国家级中心经验,特别要重视自主或合作研究,共享其他院校的会计虚拟仿真教育资源,着重建设与技术配套的会计案例中心,调整MPAcc教育模式与虚拟仿真技术相适应,以提高利用效率。
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虚拟仿真技术应用成果实证检验、高度虚拟化的经济与会计教育技术相结合、MPAcc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资源共享、院校和国际虚拟仿真技术教育协同、不同教育层级细分领域研究、应用实验研究法研究及MPAcc学生虚拟仿真教学后学习行为改变等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刘玥,黄莉,杨丹.会计师胜任能力解构及其培养——基于国际会计准则教育探索[J].会计研究,2014(5).
杨政,殷俊民,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会计教育改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
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4).
薛永基,张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MBA培养中应用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教育,2015(4).
Gordon Boyce.Computer-assist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ccounting: Pedagogy or product?[J].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1999(5).
Stephanie M. Bryant, James E. Hunton. The Use of Technology in the Delivery of Instruction: Implications for Accounting Educators and Education Researcher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0(2).
Guo Xiaomei,Cai Lihuang.A Web-based Virtual Lab for Accounting Skills Practice[J].Journal of Dig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3(2).
P. Zervas,S. Sergis,D. G. Sampson,S. Fyskilis.Towards Competence-based Learning Design Driven Remote and Virtual Labs Recommendations for Science Teachers[J].Technology Knowledge & Learning,2015(2).
Bayerlein,Leopold.Curriculum Innovation in Undergraduate Accounting Degree Programmes Through “Virtual Internships”[J].Education & Training,2015(6).
刘慧凤,姜苏娱.我国会计教育研究文献评述——基于比较研究视角[J].会计研究,2015(6).
胡今鸿,李鸿飞,黄涛.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9).
朱科荣.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6(1).
孙铮,李增泉.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和路径[J].会计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