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14期)
参考借鉴
“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前景展望

作  者
鲜京宸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重庆400031

摘  要

  【摘要】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技术,凭借着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集体维护等特性为重塑当前金融产业提供了可能,特别是给支付、证券市场、信贷等具有资产频繁交易的业务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的新型业务模式通过改变金融参与主体权益,打破金融垄断局面,为新型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实现了对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风险防控的颠覆和重塑。当前,区块链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技术业务优化、法律监管、资源消耗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挑战。只有真正实现区块链与金融产业的融合互通,才能促进“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14-0079-5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金融行业正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金融边缘创新性不断向中心地带侵蚀。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已经超过资金融通的传统金融内涵,成为金融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的普及应用,互联网金融发展转向互联网底层技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发展中坚力量。
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由不同信息数据节点共同参与的分布式数据系统,属于开放式账本系统。它是由一连串的数字密码组成的数据块(Block),并对每一部分的数据块进行时间盖戳,从而得到一个唯一的加密数值,通过生成一连串密码进行首尾相接,进而形成链状形式(Chain),即区块链(Block-Chain)。区块链的本质是在交易双方信息不明的情况下,无须第三方机构担保的信用证明。市场中的任何交易组织或个人都可以作为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参与并创造信任机制,但是所建的节点必须全网公示,人人可见。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底层技术架构,会以多种形式改变或重塑当前金融行业(见表1)。
将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底层技术,具有超强的战略发展意义。“区块链+互联网金提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迭代速度,全方位提升金融交易运行速度并保证客户资料的安全。
二、区块链技术对金融行业的重塑及变革
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一路下滑,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问题:第一,当前金融行业基础建设十分落后,所有的金融相关运营系统与方法都是基于几十年前的技术搭建,这些基础金融设施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数字化时代格格不入;第二,当前金融行业是不完全包容的,世界上仍有数十亿人无法使用与享受基本的金融服务,尚未做到普惠金融;第三,当前的金融行业高度集中化与中心化,如果金融数据与信息受到黑客攻击,将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金融风险极大;第四,当前金融行业是垄断性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或个人的资金与市场份额的拥有量难以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抗衡,使得传统金融机构乐于维持现状而缺乏创新。而“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将全面解决目前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见表2),并改变多方金融参与主体的权益分配,打破金融垄断局面,为新型金融机构与金融个体提供更多的选择权。

 

 

 

 

 

 

 

 

 

 


(一)信用验证
目前,传统金融行业的交易依靠强大的中介机构在金融交易过程中建立信任机制并同时进行身份验证。如果某个金融个体想要对某个个人或者机构的信用状况进行验证,最终还是需要依赖这些强大的中介机构。一方面无形中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信用资质的审查浪费时间,造成金融交易的滞后。区块链技术则可以绕过中介评级机构,使交易双方不再是从单一的中介机构获取账本,而是通过点对点的共享账本存储信息方式直接获取对方的信用等级。同时,区块链技术在记录与读取时,采用的是先进的加密技术,以保证整个区块链账本中的节点都不会被篡改,除非某个金融机构或个人能够掌握整个区块链超过51%的节点。并且区块链中的节点各自相互独立,如果某个节点遭受网络攻击,只会对该节点的信息造成影响,而不会影响到其他节点的信息。
(二)资金流转
传统金融的跨境资金流转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步:第一步,将资金汇入另一个国家的银行,接收资金银行同时进行反洗钱审查与身份验证并收取相应费用;第二步,接收资金银行通过SWIFT网络进行跨境资金转移;第三步,收款人接到银行汇款通知,前往收款银行进行身份验证;第四步,根据当地监管政策,将跨境汇款资金细节与内容以报告形式提交给当地监管部门。可见,传统跨境资金流转存在诸多缺陷,不仅资金流转成本高而且在时间上也有较大延迟,出错几率也较大。
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的点对点支付方式,可以撇除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中间环节,不但可以进行全天候的资金流转、瞬间到账,而且还没有隐形成本。第一,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全球结汇系统,并引入网关系统解决非熟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将以分布式形式储存在网络服务器中,并以加密的P2P形式进行通信,以排除风险。第二,对区块链中的每次交易设定一定的限额,每进行一次交易就销毁一定额度,以此提升网络攻击成本。区块链技术可以成为跨境资金流转建立标准,对任何资产进行大批量或小批量、近距离或远距离、未知或已知对象的资金流转交易,同时由于交易信息是开源式地储存在服务器中且无法进行篡改,可供监管部门随时检查。
(三)交易效率
随着世界贸易的开放化,实际金融业务底层设施与运行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金融运行的滞后性和不稳定性已经严重影响了金融交易质量。针对金融交易效率与安全问题,Skuchain与Fluent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金融交易领域的公司,为银行、金融放贷公司、大型企业提供了大量基础区块链技术服务支持,包括实时B2B支付应用、供应链金融以及P2P交易资本市场。使用Skuchain与Fluent公司的区块链服务相比于传统金融有以下三大优势:第一,交易的买方一旦确认交易,数字货币就被唯一标记,避免了重复交易与虚假交易;第二,允许数字货币交易进行拆分,拆分后的交易额度可以自由买卖,降低了借贷双方的融资风险;第三,区块链中的数字货币都是唯一标识,因此随时可以查看到数字货币的来源与去向,提升了交易速度,减少了交易成本。通过实际运用,以区块链技术进行交易可以将交易时间由几周、几天的时间缩短到几分钟、几秒钟,极大地提升了交易效率,提供了更多的财富创造机会。
(四)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普遍存在于现代金融行业之中,本文以保险行业为例进行分析。在保险公司的日常运营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经常发生纠纷,那么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申请保险时提供了虚假个人信息骗取保费,还是与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产生了歧义。其根本原因在于保险公司难以确认投保人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而随着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权威数据不断出炉, “区块链+数据”的风险管理模式得以实现。如果将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引入区块链系统中,将每一个投保人的身份进行数字标识,能够保证存储信息无法篡改,并且终身有效,那么对于保险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将带来诸多好处。第一,加入区块链系统中的公司将实现信息共享。不同公司将客户的投保信息、理赔记录等信息进行共享,以便及时发现高危客户。第二,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连通不同行业的数据。比如将医院与保险公司数据进行对接,杜绝带病投保。第三,在区块链系统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了解到投保人的日常行为,有利于保险公司更加准确地计算出风险。
三、“区块链+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区块链+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
1. 区块链技术将重塑大数据结构。大数据对于各行业的意义毋庸置疑,通过对大数据的提炼,可以帮助企业制定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的发展策略。鉴于区块链的技术特点以及大数据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通过大数据与区块链的结合,可以更有效、更安全地发挥二者的价值。第一,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将解决信息中心化的数据孤岛难题。在区块链平台中,数据信息的拥有者拥有绝对的数据控制权,依靠区块链技术的安全分享特性,可以自由灵活地将数据信息分享给第三方。第二,数据信息的隐私性在区块链系统中将得到保障。通过区块链技术,数据拥有者可以将隐私数据以匿名的形式挂入区块链系统中,同时分配到一个组合的私人密钥。如果个人或组织想在区块链系统中进行数据查询,则必须与数据提供人的密钥相符才可以进行访问。第三,区块链系统防护性较高,保障了数据安全。以Ownership Technolgy开发的区块链系统为例,该系统具有去中心化的防伪溯源保护,将敏感信息单独存放并以多层加密形式存在,同时依靠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即使有外部入侵行为,存放在区块链中的数据仍能够保存。
2. 区块链技术将降低企业的商业信用成本。现代金融体系、金融机构的交易活动都依赖于信用,而为了维持信用,所有金融机构都将采取以下做法:与央行、政府、监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租用市中心商业区的办公楼,招聘具有高学历的金融从业人员,加强内部管理,建设风险管理体系;做好信息公开,定期发布企业运营状况等一系列活动,整个经营过程中的信用维护成本很高。在传统技术条件下,信用的维护成本对于小型金融机构是难以承受的。而在区块链协议下,所有的信用数据都以分布形式存储,具有不可篡改性和可验证性等特点。区块链将改变传统金融的交易结算方式,将交易过程去中心化,双边、多边交易不再依赖唯一的结算中心,使交易变得更加公平。区块链技术将开启新的信用时代,任何数据在区块链中既是加密的也是公开的,加密性体现在每一单位的信息都以独特的密码形式存在,无法修改与删除;公开性体现在区块链中的所有个体只要具有密钥就可以对数据进行自由访问,使得信用更加坚固。
3. 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实时平账,不需事后审计。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钱账分离,将现金管理与账务管理进行分离,保障资金的安全,避免了事后审计。在金融结算中,银行与银行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或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事后审计成本十分高昂,同时还涉及法律、计算机安全等领域,更提升了审计的成本。然而,企业可以通过统,只有被许可的人才可以访问系统、写入账簿以及确认交易。比如:两家企业进行交易时,系统会自动产生合同、权益证明以及银行指令等文件并反馈给交易双方,确认交易真实且匹配。区块链系统在交易的过程中已经对交易流程进行过复查,在财务入账时会以系统广播形式进行区块链节点的匹配,保证交易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并留下交易时间邮戳形成不可逆记录,便于追踪。
(二)“区块链+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挑战
1. 区块链应用场景有待拓展。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分为合约交易、金融交易、公共记录等,如表3所示。

 

 

 

 

 

 

 

 

这些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主要针对高中端人群与高端企业,严重偏离社会普通群体,无法起到普惠金融的作用,缺乏接地气的应用场景。作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区块链技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客户群体参与,就没有办法突破市场的束缚。从实际的运用来看,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还存在诸多难点。第一,区块链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性阶段,技术仍不成熟是难以大范围应用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区块链互联网的业务模式扔持观望态度,等待市场的考察。第二,由于区块链技术属于分布式存储数据,导致其不具有规模效应。当互联网金融企业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大规模运算时,区块链的更新速度与实时操作性较慢,难以满足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扩张与信息数据及时更新的要求。第三,区块链技术虽然理论上不可篡改数据,但是如果与51%节点数据吻合就可以修改。如果黑客对其进行修改或消除,势必会引起比传统金融更加严重的风险。
2. 区块链技术监管与法律监管缺失。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虚拟货币比特币,在2009年初次出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就受到了广泛关注。经历近8年的发展,金融市场对其热度仍然不减,截至2016年7月,比特币与欧元的汇率已经达到了1∶500,并仍呈现上升态势。然而,政府与大部分民众对比特币的态度却交织着疑惑与担心,对其的接受度也随之不断波动。原因如下:第一,区块链虚拟货币属于自流通货币,缺乏金融管制。世界各国并没有明确针对比特币这类货币的监管法律条文,这种游离在监管之外的非法定货币极有可能成为非法集资与洗钱的工具。第二,区块链技术仍不成熟,存在技术风险隐患。区块链技术的一大特点是不可篡改与伪造,但前提是区块链中的密钥是安全的。虽然密钥由用户自己生成并保管,理论上没有第三方知晓,但密钥一旦丢失,便对自己在区块链中的资产无法做出任何操作。第三,区块链技术仍处于法律空白地带,违约风险较大。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交易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即使交易双方有人违背合约,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事后补救。但是,当前法律并没有针对区块链技术的规定,虽然区块链技术拥有共识协议、智能合约、时间邮戳、非对称加密等新技术协助金融交易,但如果没有政府的法律约束,一旦有人违约也很难追究其责任。
3. 区块链能源消耗不可持续。据统计,比特币网络每天的能源消耗量与美国700万个家庭的每日能源消耗量相当甚至更多,超过44.09亿千瓦时。早在2015年年初,美国的《新共和》(New Republic)就提出比特币网络的处理能力是世界前500名计算机总处理能力之和的几百倍,平均每进行30亿美元的比特币交易就会产生1亿美元的电费,同时还会产生碳排放。尤其是随着比特币价值的不断提升,比特币价格竞争更激烈。当更多的计算投入比特币的挖掘中时,比特币矿工的计算量与计算时间将会延长。在比特币发展的两年时间里,比特币网络的总计算量一直在增加,并且在2016年已经翻了近45倍,计算量增加的趋势也将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多。此外,随着比特币矿工的作业量不断增多,专业矿工们必须持续升级区块链系统并对其进行专业化定制,大部分挖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只有3 ~ 6个月,而比特币系统能够挖掘的数量有限,随着系统中的比特币不断减少以及计算机的维护费用不断增长,最终可能导致比特币交易的收入小于能源消耗的价值。
四、“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展望
区块链是一种兼容性极高的新技术,它不会对现有的技术与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与大范围的改动。尤其是在“技术为土壤、金融为催化剂”的环境中,区块链技术可以无成本地融入现有的金融体系。当前,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现代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因此未来区块链必将朝着“区块链+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
(一)区块链+物联网
物联网通过网络技术将各种传感器与控制器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并通过物物之间的控制实现智能管理。但物联网技术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影响其发展,区块链技术则可以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
1. 降低区块链运营成本。随着物联网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中心化服务的计算、存储和宽带成本将导致运营企业无法承担,而区块链技术可以为物联网提供点对点的直接数据传输方式,无须物联网建设与管理大型数据库。
2. 解决物联网隐私保护问题。由于物联网的中心化服务架构是将所有的信息与信号经由中央处理器储存与转发,数据过度的集中导致信息一旦被窃取,将造成大面积的隐私泄露。而在区块链技术下,只要客户数据不是被单一云服务企业所控制,那么通过加密数据传输过程,就没有人可以窃取数据,使得客户隐私更加安全。
3. 为物联网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在当前物联网架构下,客户无法完成不同物联网的网络交易,只能在同一网络或信任网络进行金融交易,这种限制大大降低了物联网的商业价值。而区块链技术可以排除可信任中介进行直接交易,如IBM公司与三星共同开发的“自主去中心点对点遥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保证接入系统的物联网设备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并实现复杂的商业逻辑。
(二)区块链+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包括开户、分析、交易等重要业务。因此,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区块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人工智能友好化:
1. 区块链技术可以提升人工智能的信誉。区块链技术可以依靠智能合约形式保证在交易过程中,由系统自动生产电子合同并留下不可消除的痕迹,做到每笔交易都有据可查。
2. 区块链的共享机制将使人工智能变得更加友好。任何交易在区块链中进行,必须要得到交易双方共同确认才可完成,因此只有两台智能机器同时确认交易,交易才可完成。如果一方因为某种原因无法确认,那么交易将会被自动取消。
3. 区块链技术将为人工智能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区块链系统可以利用其自群体的投票机制,将互联网信息进行科学分级:第一级为垃圾信息,第二级为推荐信息,第三级为共识信息。区块链通过分级系统只将共识信息发送给人工智能进行判断,提高其精度。
4. 区块链技术将提高人工智能安全机制。比如让设备在区块链进行注册,通过设备的注册信息进行不同的层次评级,为不同设备提供不同功能,防止智能设备被滥用,以更好地实现设备的共同拥有权和共同使用权。

主要参考文献:
张苑.区块链技术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国际金融,2016(5).
林晓轩.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J].中国金融,2016(4).
武文斌.银行交易区块链的原理、模式与建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
李政道,任晓聪.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探析及未来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0).
郑志来.“互联网+”背景下共享金融发展路径与监管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6(8).
张波.国外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情况及相关启示[J].金融科技时代,2016(5).
斯万.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
孙建钢.区块链技术发展前瞻[J].中国金融,2016(4).
谭磊,陈刚.区块链2.0[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2016.
张秀广,李政道.“区块链+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前景分析与挑战[J].管理现代化,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