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12期)
学术交流
上市公司减值计提披露与信息不对称关系考察

作  者
吴虹雁(教授),许 未,顾 慧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南京210095

摘  要

    【摘要】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14年计提资产减值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披露与信息不对称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减值公告前期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其计提的资产减值规模越大。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公告的发布即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有助于降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水平。披露资产减值计提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股票换手率越高,相应的减值公告后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
【关键词】资产减值迹象;资产减值计提;资产减值披露;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12-0012-6一、引言
2007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资产减值规范作为一项单独的具体准则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表明该类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值损失的计提与披露向投资者传递了公司资产价值的真实信息,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表明管理层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发生了变化,因此,资产减值信息成为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与未来盈利能力的重要依据。
但资本市场历来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作为新兴转轨市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制仍不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仍存在诸多问题。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资产减值的计提与披露是否向投资者传递了有效信息进而降低了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减值公告前期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否影响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规模?上市公司是否依据资产减值迹象指标判断企业资产减值损失?对上述问题提供答案,有助于科学讨论资产减值政策的经济后果,客观评价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制度效应,对会计准则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监管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目前,国内有关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重点多为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而资产减值计提披露与信息不对称的关系鲜有文献涉及。因此,本文丰富了资产减值计提披露与信息不对称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Zucca、Campell(1992)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主要动机是“大清洗”动机,即上市公司通常将计提的减值损失作为秘密准备,以便未来期间转回减值损失调增会计利润,其次是利润平滑动机。上市公司会试图在利润丰盈的会计期间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平滑当期会计利润。然而,Francis、Hanna和Vincent(1996)对1989 ~ 1992年计提资产减值的674家美国上市公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与资产减值计提金额相关的指标包括股票回报率(Yreturn)、账面市值比(B/M)以及总资产回报率(Roa)。股票回报率(Yreturn)、账面市值比(B/M)以及总资产回报率(Roa)越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规模越大。他们由此认为,资产减值计提代表了企业资产价值发生毁损,资产减值会计并没有沦为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
国内学者也对资产减值计提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代冰彬等(2007)研究发现,资产减值计提的影响因素除了经济和盈余管理外,还有稳健性因素。并且由于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不尽相同,企业操纵资产减值的对象也会有所变化:具有扭亏与“大清洗”动机的上市公司会选取各类资产减值操纵会计盈余,具有利润平滑动机或管理层发生变更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用长期资产减值操纵利润。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亏损的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行为与“大清洗”动机的关联度相对降低,且利用长期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减少了,说明准则对压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有一定成效。尽管准则的实施减少了企业运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的自由度,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依旧存在扭亏、利润平滑、“大清洗”或管理防御等盈余管理动机。
国外关于资产减值披露与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显示,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以降低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水平,促进资本市场的流动性。Rogers、Skinner 和 Van Buskirk(2009)发现盈利预期的披露可能增加短期波动。Strong、Meyer(1987)认为,上市公司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在减值公告披露前11天至前2天为正,减值公告披露期间为负,且样本公司资产减值规模和减值公告披露期间的累计异常收益率显著正相关,说明减值损失的披露传递了企业的私有信息,市场会对资产减值做出反应,减值信息具备价值相关性。Kim、Verrecchia(1997)也指出,自愿披露减值计提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值信息披露水平较高的公司,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透明度相对更高,股票以“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增加了股票的流动性。因此,管理者基于对公司未来经营状况的预计而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向投资者传达了有关公司未来经营绩效的私有信息,平滑了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率,降低了公司价值的不确定性,并有效降低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若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应当估计其可回收金额。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其中,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包括:企业外部市场、经济或者政治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资产市场价值大幅下跌、资产已经过时或者毁损、资产使用方式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等,这些迹象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资产的市场价值快速下降,可变现净值减少,资产带来未来现金流入的能力下降。
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该企业特定资产或资产组的账面资产很可能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如果这种减值现象持续了两年,可以推断该减值不可能是暂时性的。一般地采用B/M指标衡量企业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比,该指标越高表示企业资产减值迹象越明显。周冬华(2010)发现,公司买入并持有的股票回报率、公司所处行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公司自身总资产收益率以及营业利润增长率越低,表示公司资产减值迹象越明显。由此可以判断,资产出现减值迹象是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减值迹象指标与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相关,其中,B/M指标与资产减值计提正相关,其他减值迹象指标与资产减值计提行为负相关。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掌握的会计信息处于不对称的状态,通常发生在市场交易中。信息优势方掌握完全的信息,而信息劣势方无法获知对方的完全信息。因此,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可能引发信息优势方运用信息优势侵害信息劣势方的权益,从而带来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问题,导致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度下降,市场交易萎缩。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信息劣势方会因为获取不完整的信息而对市场交易缺乏信心。由于委托人(所有者)无法准确观测到代理人(管理者)的行为,那么,无论采取何种奖励措施,代理人(管理者)都会选择最大化自己效用水平的行动。换言之,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委托人(所有者)只能通过制度设计引诱代理人(管理者)主动披露其私有信息。
就资产减值信息而言,所有者希望管理者通过资产减值的计提与披露向外界传递资产的真实价值,规避不利会计信息的负面影响。而相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管理层处于信息获取的优势地位,能够直接接触到企业的真实会计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可能促使管理当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只对外披露对其有利的会计信息。例如管理层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少计提资产减值,隐瞒或减少亏损、虚增利润。据此,本文推测,上市公司减值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水平对当期计提的资产减值有影响,前期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的公司,本期计提与披露的资产减值比例越低。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2: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减值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负相关。从国际会计准则36号(ISA 36)规定的内容来看,上市公司管理层应当通过资产减值计提的披露向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传达公司有关未来现金流的信息。会计信息的披露,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从而引起市场价值的波动。Bens、Johnston(2009)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基于对未来经营状况的预计而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向投资者传达了企业的私有信息,降低了公司价值的不确定性,平滑了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率,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Field、Lys和Vincent(2001)同样认为,通过公布预计未来企业绩效的私有信息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水平。据此,我们认为,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金额可以向外界传达公司的内部信息从而降低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披露资产减值越多的上市公司,市场反应越大,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3: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金额披露了企业私有信息,并降低了减值公告后的信息不对称水平。
四、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为分析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资产减值计提披露与信息不对称的关系,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7 ~ 2014年计提资产减值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做出如下处理:①剔除当年减值公告期前后股票换手率观察窗口不足15日的上市公司;②剔除当年资产减值信息未披露或披露数据不完全的上市公司;③剔除2007 ~ 2014年未能完整存续八年的上市公司。共选取124家上市公司992个观测值作为平行面板数据。研究数据主要来自深圳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的股票市场系列和公司研究系列、万得(WIND)数据库的公司研究和公司财务板块,部分数据从中国统计年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巨潮资讯网站等手工收集,统计分析和处理软件为Excel 2010和Stata 11.0。
(二)变量定义及模型建立
胡艳、赵根(2010)认为,换手率是衡量有效市场流动性的关键因素,与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关。因此本文选取股票日均换手率作为衡量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的替代指标。用减值公告发布前(后)期的股票日均换手率来衡量上市公司减值公告前(后)期的信息不对称水平。减值公告前(后)期股票换手率均值越高,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水平越低。
为检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披露与信息不对称是否相关,本文选取资产减值计提、减值公告后期信息不对称为被解释变量,选择资产减值计提、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为解释变量,加入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亏损公司、微利公司、配股公司、高管变更、利润平滑、股票成交金额和流通市值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定义及赋值见表1。其中,“资产减值计提”在模型(1)中为被解释变量,在模型(2)中为解释变量。
首先,本文考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披露与减值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是否相关,并分析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计提是否与其资产减值迹象指标息息相关,本文借鉴Samir Vanza、Peter Wells 和Anna Wright(2011)的研究,通过参数和非参数方法,检验H1和H2。构建模型(1):
Impairmentit=β0+β1InfoAsym_preit+    
     βjIndicatorsit+     βkcontrols+γi+εit (1)
其中:Impairmentit表示t年i公司资产减值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InfoAsym_preit表示t 年i公司的减值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变量;Indicators表示判断减值迹象的系列指标,是除了InfoAsym_preit之外的解释变量;Controls表示系列控制变量,包括Sizeit、Levit-1、KSit、WLit、PGit、BGit和PHit;β0是常数项;γi为不随时间变动的个体效应,以控制不同特征公司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εit是扰动项。
其次,为检验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披露是否降低了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水平,构建模型(2):
InfoAsym_postit=β0+β1Impairmentit+    
     βjIndicatorsit+     βkcontrols+γi+εit (2)
其中:InfoAsym_postit表示t 年i公司的减值公告后期信息不对称变量; Impairmentit表示t年i公司资产减值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Indicators表示判断减值迹象的系列指标,是除了Impairmentit之外的解释变量;Controls表示系列控制变量,分别为Amountit、CMvalueit;β0是常数项;γi为不随时间变动的个体效应,以控制不同特征公司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εit是扰动项。
五、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1.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规模。本文选取样本上市公司2007 ~ 2014年的资产减值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观察样本上市公司研究区间内资产减值计提比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2007 ~ 2014年,样本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比例的平均值均高于中位数,总体呈右偏分布状态。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规模占总资产比例的中位数总体分布介于0.002 ~ 0.004之间,其平均值分布于0.003 ~ 0.009之间,表明样本上市公司各年度资产减值规模波动不大。2008年,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规模占总资产比例的中位数为0.004,平均值为0.009,均为本文研究区间内的最高值,这是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上市公司实体经济受到影响,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幅度下降,从而引发了上市公司大规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 上市公司信息不对性水平。本文进一步选取样本上市公司2007 ~ 2014年减值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InfoAsym_pre)、减值公告后期信息不对称(InfoAsym_post)进行描述性统计,以观察上市公司减值公告披露前、后期信息不对称水平是否发生变化,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减值公告后期信息不对称指标(InfoAsym_post)的最大值与均值均大于减值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指标(InfoAsym_pre),可以初步推测,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减值公告披露后期股票换手率较前期增大,减值公告后期的信息不对称水平小于减值公告前期的信息不对称水平。
(二)回归分析
1. 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与资产减值计提。由于本文面板数据为大N小T类型,具备截面数据的特征。考虑到组间异方差、序列相关等因素影响,借鉴Driscoll、Kraay的研究方法(1998),采用Driscoll-Kraay标准误差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在STATA中,获得Driscoll-Kraay 标准误的命令是Xtscc,即利用Xtscc命令对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修正,以保证实证结果的真实可靠。
表4为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与资产减值计提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减值公告前期换手率(InfoAsym_pre)的系数符号为正,表明上市公司减值公告前期股票换手率与其资产减值计提规模存在正向关系,即减值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程度与资产减值计提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减值公告前期股票换手率越大,即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样本上市公司当年计提的资产减值金额越多。表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促使了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形式的进一步规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当上市公司管理层逐渐失去信息不对称优势时,基于理性经济人的考虑,管理层会根据公司实际经营状况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但上市公司管理层处于信息优势方时,则可能少计提资产减值,隐瞒亏损、虚增利润。即上期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的上市公司,本期计提披露的资产减值占总资产的比例越低。
资产减值迹象指标中,总资产收益率(Roa)与行业总资产收益率(In_Roa)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资产减值计提(Impairment)相关。总资产收益率与资产减值计提负相关,表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当年总资产收益率越低的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比率越高。上市公司资产收益水平低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资产未来获利能力降低,企业由此应对收益率降低的资产确认减值损失。然而行业总资产收益率(In_Roa)的符号与预期不一致,可能的原因在于本文是基于行业整体平均值来计算行业总资产收益率,并未根据各行业的不同特征赋予相应权数计算行业总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使得行业总资产收益率的测算结果存在误差,导致回归结果与预期不符。
另外,股票回报率(Yreturn)、账面价值比(B/M)以及营业利润增长率(Opr)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预示了上述减值迹象指标未对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行为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上市公司并未根据资产减值迹象指标来判断企业资产价值是否发生减损。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健全,股票投机行为多于投资行为,股价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的真正价值。
盈余管理指标即亏损(KS)、微利(WL)、配股(PG)、平滑(PH)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KS、PH的符号为正,即当年存在亏损、利润平滑动机的上市公司于当年计提的资产减值较多,说明具有“大清洗”、平滑利润等调减收益动机的企业倾向于当年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WL、PG的符号为负,即微利公司和具有配股动机的上市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较少,显示具有调增收益动机的公司倾向于当年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高管变更指标(BG)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管理层变更并未对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计提行为产生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知,减值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上市公司当年计提的资产减值金额越大;反之,减值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上市公司当年计提的资产减值金额越小。这表明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降低产生了影响。同时,资产减值迹象指标对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只产生微弱影响,上市公司并未依据准则规定的资产减值迹象判断标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
2. 资产减值计提披露与公告后期信息不对称。本文利用模型(2)考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披露与公告后期信息不对称的关系,检验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披露对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

 

 

 

 

 

 


根据表5可知,资产减值指标(Impairment)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减值公告后期信息不对称指标(InfoAsym_post)正相关,其系数为0.066。说明披露资产减值计提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股票换手率越高,相应的减值公告后期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上市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越多,表明企业资产盈利能力越低,预示其未来经营环境变差。投资者出于谨慎考虑,会抛弃该公司股票,引起资本市场股票换手率上升。资产减值金额向外界传达了公司内部的私有信息,降低了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披露资产减值越多的上市公司,市场反应越强烈,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由此可见,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披露降低了资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水平。
3. 稳健性检验。将Xtscc命令换成Xtreg命令对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修正,对前文研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系数的符号、显著性检验与原模型大体一致。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规模越大减值公告后期股票换手率越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验证了前文研究结论。
六、研究结论与局限
研究发现,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规模与减值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水平相关,减值公告前期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当年计提的资产减值金额越小。且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公告的发布即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有助于降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水平。资产减值计提披露越多的上市公司,市场反应越强烈,股票换手率越高,表明资产减值金额向外界传达了公司内部的私有信息,降低了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但研究同时发现,资产减值迹象指标对企业计提资产减值行为只产生微弱影响,企业并未按照准则规定的资产减值迹象判断标准确认减值损失,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仍然存在。
针对研究结论,本文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计提与披露的相关会计准则,提高企业减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可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附录中详细披露资产减值计提与转回信息,促进企业在执行资产减值政策时更加规范化,从而限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进一步提升财务报告质量,减少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应加强与资产减值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减少因委托代理行为引发的利益冲突。本文为构建时间跨度较大的面板数据,从可操作性上只选择了相对间接指标衡量信息不对称水平,后续研究可以选择高频数据、使用知情交易测度法等。此外,我国资本市场及交易机制与国外的资本市场存在差异,若能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特征建立测算国内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水平的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我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证结果会更加科学。

主要参考文献:
代冰彬,陆正飞,张然.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7(12).
Strong J.,Meyer J..Asset Write-downs: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Security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1987(42).
胡艳,赵根.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信息不对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
周冬华.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Field T.,T. Lys,L. Vincent. Empirical Research in Acocunting Choi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1).
Driscoll J. C.,Kraay A. C..Consistent Covariance Matrix Estimation with Spatially Dependent Panel Data[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8(4).
朱凯,赵旭颖,孙红.会计准则改革、信息准确度与价值相关性——基于中国会计准则改革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