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9期)
学术交流
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与费用粘性

作  者
李争光1(博士),戴 维1,徐 凯2(博士),张十根1

作者单位
1.盐城工学院管理学院,江苏盐城224051;2.科学技术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北京100862

摘  要

   【摘要】本文以2003 ~ 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盈余管理整体水平与费用粘性正相关。进一步考察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关系的影响可以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缓解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加剧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加剧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监事会规模的扩大缓解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费用粘性;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09-0016-6一、引言
费用粘性是指费用的增减变化与业务量的增减变动的不对称性。费用粘性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因此它是会计与财务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已有研究发现,费用粘性产生的主要因素是调整成本和管理者预期。管理者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和调低管理层预期来降低费用粘性。有学者发现管理者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调整盈余,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条件下,管理层还会借助相关会计政策,采取盈余管理手段避免亏损。因此,本文考察了盈余管理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由于现代公司中代理问题的普遍存在,股东都有动机采用各种公司治理机制抑制公司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为此,本文还考察了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关系的影响。本文对于丰富和拓展费用粘性影响因素领域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费用粘性的存在性
国外学者研究费用粘性起步较早。Banker et al.(1993)以美国航空业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费用的增减幅度与收入变化存在不对称性,并第一次对费用与业务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Noreeen、Soderstorm(1997)在认定费用表现出粘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管理层不同的调整手段可能会导致费用与业务量之间的非对称与非线性关系。Anderson et al.(2003)使用美国的7629家上市公司1979 ~ 1998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相关方法具体证实了费用不对称性的存在。
在Anderson et al.(2003)首次公开提出费用粘性概念后,国内也有一批学者开始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费用粘性进行考察。孔玉生等(2007)收集了2001 ~ 200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证明了费用粘性的存在。崔学刚、徐金亮(2013)利用2000 ~ 2010年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境外上市公司产生的绑定效应可以大大降低费用粘性。
(二)费用粘性的影响因素
关于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理性决策和管理者动机。
理性决策观点是把费用粘性作为一种管理的结果,在综合加权成本和收益之后合理地选择替代品。一些研究已经在这种观点的引导下,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解释。有学者建议调整成本,以使得业务量下降时投入的费用高于业务量上升时投入的费用。基于上述考虑,在现实状况下即使业务量下降,管理者也不太可能减少费用投入,如此就又导致费用粘性。Banker et al.(2011)研究发现,管理者会普遍预计未来的销售额将持续增长。因此,即使在公司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也很少有管理者减少费用的投入。
管理者动机观点是指涉及相关费用粘性的管理动机。Chen(2008)考察了“帝国构建”和薪酬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帝国构建”时有更高的费用粘性同时伴随着更强的管理动机,而公司治理起到了改善费用粘性的作用。大量的文献研究了盈余管理的不同动机,如提高薪酬(Healy,1985)、债务契约(Sweeney,1994)、达到或超过之前的年收入、避免报告亏损,以及达到或超过分析师的预测(Degeorge et al.,1999)。Kama、Weiss(2010)的研究表明,具有避免盈余下降动机的上市公司表现出较弱的运营成本粘性。张艺(2012)研究发现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
在机会主义行为的驱动下,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对费用粘性的影响是双向的,其既可以强化费用粘性也可以弱化费用粘性。一种情形是企业的报告盈余通常与管理人员的薪酬相联系,而一旦企业的业绩不佳,业务量下降时,为了实现既定的报告盈余,管理人员很可能会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以实现避亏和扭亏的盈余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成本费用粘性被弱化。另一种情形是管理层在扭亏无望的情形下,往往会进行负向的盈余管理以实现巨亏从而为下一年的盈利做准备,企业的成本费用粘性被强化;或是为了实现利润平滑而进行负向盈余管理,大幅增加当期费用开支,此时企业的成本费用粘性被强化。
由于我国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企业的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管理层为了完成股东设定的最佳指标,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进行盈余管理。由于正向盈余管理会弱化费用粘性,而负向盈余管理会强化费用粘性,故本文提出假设一:
H1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盈余管理整体水平与费用粘性正相关。
H1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盈余管理整体水平与费用粘性负相关。
(二)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关系的影响
公司治理是指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过程中监督和激励管理者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是董事会、股东会和公司管理层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Calleja et al.(2006)研究发现,法国和德国的公司比美国和英国的公司更具有成本粘性,他们将此归因于公司治理的差异。Chen(2008)认为公司有较大的董事会或多个独立的董事会,并且董事持有更多股权的公司具有较弱的费用粘性。通过分析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公司治理会通过盈余管理这一渠道影响到公司费用粘性。本文选择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情况和监事会规模这四个指标考察公司的治理效应。
1.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关系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第一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越有动机监督公司管理的日常行为,越会积极制止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也就是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正向盈余管理程度与负向盈余管理程度的降低会分别提高与降低公司的费用粘性。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二:
H2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加剧了盈余管理整体水平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H2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缓解了盈余管理整体水平与费用粘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2. 独立董事比例对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关系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我国的独立董事在监督公司管理层方面没有发挥积极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独立董事从公司管理层手中领取高额薪酬,因而缺乏监督管理层的强烈动机。结合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三:
H3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加剧了盈余管理整体水平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H3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缓解了盈余管理整体水平与费用粘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3. 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情况对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关系的影响。在理论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制度设计会遏制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反之,总经理兼任董事长则弱化了董事会对公司管理层从事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结合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职合一对公司管理层从事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本文提出假设四:
H4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加剧了盈余管理整体水平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H4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缓解了盈余管理整体水平与费用粘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4. 监事会规模对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关系的影响。监事会作为监督公司管理层的机构,随着规模的扩大,其对公司管理层从事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能力也越强。结合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监事会规模对公司管理层从事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本文提出假设五:
H5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加剧了盈余管理整体水平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H5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董事会规模的扩大缓解了盈余管理整体水平与费用粘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3 ~ 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之所以以2003年作为样本初始期,是因为我国从2003年才开始披露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数据。本文运用的相关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来自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本文的样本筛选过程如下:①剔除了数据缺失的观测值;②对相关连续变量在1%(99%)的分位数上进行了缩尾处理。经上述处理后,本文最终的公司年度观测值为17470个。
(二)变量的度量
1. 费用粘性。本文主要借鉴Anderson et al.(2003)的模型度量费用粘性,具体模型如下:
ln[expi,texpi,t-1]=β0+β1ln[revi,trevi,t-1]+β2di,t×ln[revi,trevi,t-1]
+β3di,t×ln(inasset)×ln[revi,trevi,t-1]+β31ln(inasset)+
+β32ln(inasset)×ln[revi,trevi,t-1]+β4di,t×growth×
ln[revi,trevi,t-1]+β41growth+β42growth×ln[revi,trevi,t-1]+ξi,t
 (1)
其中:[exp]表示某公司当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expi,t/expi,t-1是指某公司当年的费用增长比例;rev表示当年营业收入,revi,t/revi,t-1是指某公司当年的收入增长比例;d表示虚拟变量,公司当年的收入较上年比例下降时,取值为1,否则为0;growth和inasset都是费用粘性的控制变量,其中growth表示宏观经济增长率,即GDP增长率,inasset表示资本密集度,按照营业收入除以固定资产净值比例衡量;ξi,t表示随机误差项。根据费用粘性的定义,若β2显著为负则表示费用粘性存在。
2. 盈余管理。本文借鉴Dechow、Solan(1995)的研究成果,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估计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度量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具体的估算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模型与步骤为:
tacci/ai=α1(1/ai)+α2(Δrevi,t/ai)+α3(ppei/ai)+ξi,t (2)
其中:tacci为公司i当年的总应计利润,等于公司i当年的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ai为公司i上年年末的总资产;Δrevi,t为公司i当年的营业收入减去上年的营业收入;ppei为公司i当年年末的固定资产。
通过对模型(2)进行分行业、分年度回归,估计各行业的估计系数α1、α2、α3,然后代入模型(3)即可求出公司i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ndacci:
ndacci=α1(1/ai)+α2[(Δrevi,t-Δreci,t)/ai]+
α3(ppei/ai) (3)
其中:ndacci为采用模型(3)估计的公司i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Δreci,t为公司i当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与上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之间的差额;其他变量定义同模型(2)。
运用总应计利润减去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便可求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i:
dai=tacci/ai-ndacci (4)
3. 公司治理。借鉴崔学刚和徐金亮(2013)、万寿义和王红军(2011)等的研究,本文选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监事会规模四个指标来反映公司治理。
4. 控制变量。借鉴崔学刚和徐金亮(2013)、万寿义和王红军(2011)等的研究,本文选择的控制变量是资本密集度和宏观经济增长率。变量的具体定义详见表1。
(三)实证模型
1. 本文采用如下模型(5)来检验盈余管理对费用粘性的影响:
ln[expi,texpi,t-1]=β0+β1ln[revi,trevi,t-1]+β2di,t×ln[revi,trevi,t-1]
+β3di,t×ln(inasseti,t)×ln[revi,trevi,t-1]+β31ln(inasseti,t)+
+β32ln(inasseti,t)×ln[revi,trevi,t-1]+β4di,t×growthi,t×n[revi,trevi,t-1]+β41growthi,t+β42growthi,t×ln[revi,trevi,t-1]
+β5di,t×dai,t×ln[revi,trevi,t-1]+β51dai,t+β52dai,t×ln[revi,trevi,t-1]
+ξi,t (5)
其中,da表示某公司当年的盈余管理整体水平,该变量为采用截面琼斯模型估计出的残差的绝对值。这里主要关注β5,若β5显著为负则H1a成立;若β5显著为正,则H1b成立。
2. 本文采用如下模型(6)考察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关系的影响:
ln[expi,texpi,t-1]=β0+β1ln[revi,trevi,t-1]+β2di,t×ln[revi,trevi,t-1]
+β3di,t×ln(inasseti,t)×ln[revi,trevi,t-1]+β31ln(inasseti,t)+
+β32ln(inasseti,t)×ln[revi,trevi,t-1]+β4di,t×growthi,t×
ln[revi,trevi,t-1]+β41growthi,t+β42growthi,t×ln[revi,trevi,t-1]
+β5di,t×dai,t×ln[revi,trevi,t-1]+β51dai,t+β52dai,t×ln[revi,trevi,t-1]
+βmdi,t×gi,t×dai,t×ln[revi,trevi,t-1]+βm1gi,t+βm2gi,t×
ln[revi,trevi,t-1]+βm3gi,t×dai,t+βm4gi,t×dai,t×ln[revi,trevi,t-1]
+ξi,t  (6)
其中:g表示公司治理的单一指标统称,这些单一指标分别是top、roin、jr1和sups。top表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roin表示独立董事比例,jr1表示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情况,sups表示监事会规模。为了分辨公司治理的各个单一指标对盈余管理和费用粘性的影响,我们对m分别取值6、7、8和9。这里主要关注βm。若β6显著为负,则H2a成立,否则H2b成立。若β7显著为负,则H3a成立,否则H3b成立。若β8显著为负,则H4a成立,否则H4b成立。若β9显著为负,则H5a成立,否则H5b成立。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列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2可知,营业收入变动率的均值(中位数)为0.125(0.117),标准差为0.501,这表明该指标在样本内不具有较大差异;费用变动率的均值(中位数)为0.138(0.129),标准差为0.356,这表明该指标在样本内不具有较大差异;资本密集度的均值(中位数)为0.647(0.587),标准差为0.803,这表明该指标在样本内不具有较大差异;盈余管理水平的均值(中位数)为0.079(0.049),标准差为0.415,这表明该指标在样本内不具有较大差异。

 

 

 


(二)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表3的第(1)列报告了费用粘性存在性的多元回归结果,第(2)列报告了盈余管理对费用粘性影响的多元回归结果。从第(1)列可以发现,β2显著为负,这表明费用粘性在样本内存在。从第(2)列可以发现,β5显著为负,这表明盈余管理整体水平与费用粘性正相关,即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越高,公司的费用粘性越高,H1a得到验证。
表3的第(3)、(4)、(5)、(6)列报告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监事会规模等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关系影响的多元回归结果。
从第(3)列可以发现,β6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弱化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其对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监督越严格,从而缓解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H2b得到验证。
从第(4)列可以发现,β7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独立董事比例加剧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由于从公司获得薪酬,与公司管理层有合谋的可能性,从而独立董事持股比例的增加加剧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H3a得到验证。
从第(5)列可以发现,β8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下,董事会对公司管理层监督的独立性不强,从而使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增加,加剧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H4a得到验证。
从第(6)列可以发现,β9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监事会规模越大,其对公司管理层从事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能力越强,从而缓解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H5b得到验证。
六、稳健性检验
1. 采用琼斯模型估算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并仍然利用模型(5)、(6)对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稳健性检验,多元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表4的研究结论与表3相比并没有本质差异,故本文的H1a、H2b、H3a、H4a、H5b再次得到验证。
2. 考虑到费用粘性在不同的行业中具有差异,本文仅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仍然采用模型(5)对本文提出的假设一进行稳健性检验,多元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表5中第(2)列与表3第(2)列的研究结论相符,故H1a再次得到验证。关系;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加剧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加剧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监事会规模的扩大缓解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Banker R.,H. Johnston. An empirical study if cost drivers in the US airline industry[J].Accounting Review,1993(68).
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12).
崔学刚,徐金亮.境外上市、绑定机制与公司费用粘性[J].会计研究,2013(12).
张艺.盈余管理对费用粘性的影响[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