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财会月刊(34期)
案例分析
“不死鸟”现象下T族公司“2-1-2”模式探微——基于沪深T族公司2014 ~ 2016年数据

作  者
占永红(副教授),彭 婷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摘  要

     【摘要】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以19家利用“2-1-2”策略模式达到“不死鸟”状态的典型T族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类公司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2-1-2”策略模式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T族公司“2-1-2”策略模式的成因进行多层次分析,即分析会计制度、地方政府、退市指标等方面的缺陷,提出相应建议与措施,以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关键词】“不死鸟”现象;T族公司;非经常性损益;“2-1-2”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34-0082-4一、引言
证券市场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有效融资的安全渠道,同时也是推动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证券市场暴露出许多问题,其长远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股票市场尤为突出。股票市场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市公司广泛吸收社会资金从而扩大规模的主要平台。但是,股票市场中过度投机、爆炒ST公司、“不死鸟”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股票市场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其中,“不死鸟”现象是我国证券市场上独有的现象,该现象严重干扰了我国证券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由竞争机制。
“不死鸟”现象是指股票市场上一些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且常年亏损的公司,利用某些方法与手段在关键年度扭亏为盈从而避免退市的现象。“不死鸟”现象常发生在T族公司中,T族公司指的是亏损或因亏损即将退出股市的上市公司,即ST或∗ST等公司。“不死鸟”现象的出现充分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优胜劣汰”的筛选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多位学者的研究表明,T族公司具有较强的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出现“不死鸟”现象的T族公司基本不具备实质上的盈利能力,通常依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调节净利润从而暂免退市,逐渐形成了一种由规则导向的“2-1-2”策略模式。因此,对出现“不死鸟”现象的T族公司的“2-1-2”策略模式进行详细分析,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不死鸟”现象,这对于完善证券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从Wind数据库下载2014年1月1日到2016年5月4日期间被实施过ST的上市公司数据。在此期间,被实施ST的公司共有214家,剔除其中的B股以及三板股公司后剩余131家A股公司。对这131家公司的年报历年基本每股收益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进行观察,发现有些公司在扭亏年度的非经常性损益比重明显大于其他年份。进而从131家公司中筛选出具有显著“2-1-2”策略模式的公司有28家,其中规定“显著”的标准为具有2次及以上的“2-1”模式(两年亏损一年盈利)。若非经常性损益与净利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则可断定企业在该年度扭亏为盈完全依赖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即若没有非经常性损益这部分的收益,企业不能扭亏为盈。因此,按照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大于或等于1的标准剔除不具备实质“2-1-2”现象的公司9家,最后筛选出具备实质性的显著“2-1-2”盈亏策略模式的公司19家作为样本,包括山水文化、阳煤化工、文投控股等上市公司。
在选取样本公司的过程中发现,非经常性损益对“2-1-2”策略模式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这19家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扭亏为盈的年度进行详细分析,使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净利润的贡献率指标选取出扭亏年度对净利润贡献率最大的项目,该项目即T族公司在关键年度扭亏为盈的主要依赖手段。
经统计,19家样本公司在扭亏年度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扭亏为盈的次数合计有58次,平均每家公司使用3.05次。对这19家公司扭亏年度的年报中所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进行计算分析发现,扭亏年度对净利润贡献率最大的项目可大致分为五类,分别为以前年度已经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的转回、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债务重组损益和其他项目,其平均贡献率达到3.81,表明项目金额为当年净利润的3.81倍。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是样本公司使用最频繁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三、案例分析
处置非流动性资产、接受政府补贴和实施债务重组是企业扭亏为盈惯用的重要方式。具备实质性的显著“2-1-2”盈亏策略模式的19家上市公司在扭亏年度基本上都使用过这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为进一步研究T族公司如何使用这三种方式进行利润调节,下文分别以∗ST新亿、昌九生化、西部创业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扭亏方式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是指企业通过处置包括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在内的非流动性资产所造成的损失和所获得的收益的合计数。19家上市公司使用“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项目扭亏的次数达到16次,下文以∗ST新亿公司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ST新亿成立于1998年9月28日,2015年6月5日公司名称由“贵州国创能源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新疆亿路万源实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T新亿自上市以来,长期处于持续亏损、债务缠身的状态,然而该公司却多次化险为夷,成功脱离退市的边缘。“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项目在其扭亏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ST新亿在2010年和2012年主要利用“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项目扭亏为盈。由于经营不善,∗ST新亿在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亏损,基本每股收益低至-0.72元/股和-0.35元/股。2010年,∗ST新亿成功扭亏为盈,基本每股收益达到0.15元/股,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仅为0.005元/股,非经常性损益比重为0.997,即当年净利润的99.7%是由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组成。其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项目是当年对净利润贡献率最大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贡献率为0.61,主要包括转让商标和转让子公司股权等非流动性资产,例如公司以3007万元的价格将“四维”和“金四维”商标转让给重庆轻纺。2012年,∗ST新亿为改善业绩再一次使用“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项目扭亏为盈,主要通过处置对重庆精美龙头的股权投资,使投资收益较上期增加了6982万元,当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对净利润的贡献率高达2.59。
(二)“政府补贴”扭亏方式
政府补贴,是指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19家上市公司使用该手段的次数达到14次,下文以昌九生化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昌九生化全称“江西昌九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通过查询其2009 ~ 2015年的年报可知,昌九生化在最近七年的经营中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在最近的两次扭亏为盈的年度,昌九生化均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输血,从而进行“保壳运动”。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昌九生化在2011年和2014年主要利用“政府补贴”项目扭亏为盈。昌九生化在2009年、2010年以及2012年、2013年都是处于连续两年亏损状态,但是该公司都在关键年度(2011年和2014年)顺利扭亏为盈。2011年,该公司收到化肥生产经营等一次性财政补贴1.6 亿元,使得当年政府补贴对净利润的贡献率为11.09,即政府补贴金额大约是净利润的11倍,非经常性损益是净利润的8.74倍。2014,经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由赣州市财政给予公司8000万元经营性财政补贴,且计入2014年度的非经常性损益中。该项补贴对净利润的贡献率为2.32,所增加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使得昌九生化的基本每股收益由-0.16元/股变为0.14元/股,又一次成功避免“戴帽”。
(三)“债务重组”扭亏方式
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债权人酌情做出让步的行为。19家上市公司使用该手段的次数达到15次,下文以西部创业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西部创业成立于1994年2月18日,于2016年5月26日由“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名为“宁夏西部创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曾在2001年被曝出虚构财务报表等重大舞弊行为,即“银广夏舞弊事件”。造假事件虽然给西部创业带来了重大的信誉危机,然而15年来该公司并未因此而退出股票市场,这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股票市场还处于鱼龙混杂的局面。债务重组是西部创业常用的扭亏手段,在其“不死鸟”现象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部创业2006 ~ 2014年非经常性损益的统计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西部创业在2007年、2009年以及2012年主要利用债务重组方式扭亏为盈。2007年,该公司主要是通过债务重组、资产处置收回债权并减免债务、转回资产减值等手段影响其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从而实现扭亏。其中,债务重组是主要方式,对净利润的贡献率为1.59,如2007年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免除公司对广夏制药的担保,公司从预计负债中转回1100万元。2009年,公司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等7 家单位签订了债务重组协议,对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等7 家单位的4.52 亿元债务自动免除,当年债务重组损益项目对净利润的贡献率为1.93,对公司扭亏为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012年,以宁夏宁东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为本公司重组方进行债务重组,使基本每股收益由负转正,成功规避连续三年亏损的风险。
四、T族公司“2-1-2”策略模式的成因
由表2、表3、表4可知,T族公司除扭亏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正数外,在其他年度一般是处于亏损状态,说明非经常性损益只能暂时改善公司的盈利状况,而不能对公司的经营能力有所帮助。许多T族公司都是处于常年亏损、债务缠身的状态,基本不具备可持续盈利的能力。然而,这些公司并没有根据“优胜劣汰”的法则被判出局,它们反而利用各种非经常损益项目或其他手段在关键年度扭亏为盈,以保证其在证券市场上“僵而不死”。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态势,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下文对“2-1-2”策略模式的成因进行分析,主要从会计制度、地方政府以及退市财务指标三方面进行说明。
(一)会计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会计制度对非经常性损益事项的会计处理存在一些缺陷,使其在确认金额和确认时点上具有过大的灵活性。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不仅可以进行利润的调增,还会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利润调减,其具体使用取决于T族公司处于“2-1-2”策略模式中的哪一个阶段。在连续两年亏损的年度,T族公司可能会通过大量计提减值准备、大额计提预计负债等方式加大亏损额,为下一年度提供利润操作的空间。在扭亏年度,T族公司可以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预计负债,或者有意识地在该年度确认政府补贴,以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
此外,会计准则中对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目前,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表外披露,且其披露形式和内容未形成统一的规范。这使得某些T族公司对具体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抽象化、模糊化来掩盖公司的一些行为和真实盈利水平。例如,不对具体事项列式金额等相关信息,而统一归到“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中进行模糊处理,干扰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这种会计制度的缺陷为T族公司施行“2-1-2”模式提供了便利,使得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借助短期利益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不死鸟”。
(二)地方政府过度保护
由于某些地区、行业存在特殊性,政府会对其进行必要的补贴与扶持,以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与运行机制的有效性(樊行健、郑珺,2009)。然而,政府补贴现在俨然已经成为某些T族公司开展“保壳运动”的主要手段,偏离了其最初的设置目的。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应该是“造血功能”而不是依靠“外部输血”,即公司需要依靠其主营业务等核心竞争力维持市场地位,而非依赖于政府补贴收入来维持其正常经营。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是提高当地政府业绩的方式之一,因此地方政府会对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进行极力补救,投入大量的财力以保护地方“壳资源”。然而,这种过度保护并不能改善这些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只会循环反复地占用政府资金,可能使其他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因得不到足额的资金支持而倒闭,严重影响资金的合理配置,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过度保护T族公司助长了“不死鸟”现象。
(三)退市财务指标不合理
随着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变化,证监会也一直在对退市指标进行修改与补充,在2012年沪深交易所的退市方案中便增加了“净资产”和“营业收入”两个硬性退市指标。但是,目前退市指标的设置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
T族公司使用“2-1-2”策略模式的核心目的在于保障自身不会因连续三年亏损而成为∗ST公司。为什么T族公司可以接受连续两年亏损而不愿承受连续三年亏损呢?这是因为就目前我国的退市程序来说,连续两年亏损会使公司成为ST公司,若第三年盈利,则该公司可以顺利摘除“ST”,且第三年的盈利指标是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若第三年继续亏损,则该公司变成∗ST公司,该公司第四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必须为正才能成功“摘帽”。在这种情形下,第四年公司便不能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这一项目来扭亏为盈,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退市风险。由此可见,使用净利润作为退市标准给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这种规则导向促使T族公司形成了“2-1-2”策略模式。
五、改善措施及建议
为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采取措施对上市公司的“2-1-2”策略模式进行约束,尽量避免“不死鸟”T族公司对我国证券市场健康运行的干扰。同时,要采取相应措施激励各上市公司努力提高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减少依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暂时避免退市行为的发生。笔者从“2-1-2”策略模式的成因着手,有针对性地从会计制度、地方政府以及退市财务指标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1. 完善会计制度,提高监督约束力。会计制度的缺陷从制度层面上给T族公司提供了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便利条件,因此必须完善会计制度,提高会计制度的监管与约束力度。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严格控制对减值准备和预计负债的计提与转回等涉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业务的会计处理。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对该类会计事项的判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为避免T族公司通过此类会计处理进行亏损清洗等行为,笔者建议可以制定相关准则增加对亏损公司的约束力度,例如对亏损公司大额计提减值准备时的计提金额和计提时点进行限制。
第二,规范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披露形式,加大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披露力度。笔者建议按照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43号)所列示的15个主要项目制表进行详细披露,并且对重大金额详细说明情况。对于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模糊化处理从而影响报表信用者进行决策的公司,证监会可考虑实施相应处罚。
2. 转变政府补贴形式,激励地方企业改善自身业绩。政府补助是我国地方政府对地方企业提供支持与保护的一种方式,也是对某些特殊行业进行扶持的一种方式,因此政府补助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然而,地方政府对不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投入大量的补贴资金,不仅不能改善该类公司的经营能力,反而会影响资金的合理配置,从而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
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对当地上市公司的激励政策,加大补贴金额中奖励金额的比重,使政府补贴的形式多样化。基于此举措,地方上市公司之间会形成竞争优势,从而积极改善自己的经营能力,获取更多的收益。此外,可以适当提高地方政府的补贴标准,例如接受政府补贴的公司需提供自身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详细说明,或自身在改善经营能力方面所采取的积极措施的相关报告。
3. 优化退市财务指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目前,退市风险警示中的退市指标过于柔和且具有不合理性,因此优化退市财务指标至关重要。非经常性损益具有很强的短期可操作性,T族公司可利用其掩盖自身真实的盈利水平,所以以“净利润”作为退市风险警示的标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笔者认为,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作为退市指标更为合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2-1-2”策略模式的实施,促使公司积极提高自身经营能力从而避免退市。若以该财务指标为退市指标,19家样本公司早已退出股票市场,可以大大减少“不死鸟”现象。此外,可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在利润表中列式,增加该指标的作用性,有利于报表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和把握该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此外,为更全面地评价公司的真实盈利水平,可建立一套多元、综合、灵活的退市财务指标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樊行健,郑珺.非经常性损益的列报:理论、准则与分析[J].会计研究,2009(1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43号,2008-10-31.
魏涛,陆正飞.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J].管理世界,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