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财会月刊(34期)
审计园地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水利科研单位的运用——基于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新精神

作  者
郝斯佳

作者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

摘  要

    【摘要】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指明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方向,也对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发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水利科研单位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秉承创新精神,提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运用思路,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增值型内部审计;水利科研单位;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34-0065-3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我国科技事业进行全面布局,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水利科研单位作为我国水利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既是引领水利水电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又是国家战略部署改革政策落实的执行主体,在新时期、新形势、新常态下,水利科研单位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在科技和制度上实现“双创新”。内部审计因其特有的组织地位和功能定位,需要顺势而为,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和审计策略,帮助水利科研单位建立完善的现代科研管理体系和治理结构,为建设世界水利水电科技强国贡献应有力量。
一、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部署了创新发展的三大重点任务: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加强科技供给。同时,明确了加快科技创新的三大政策措施:深化科技改革、培育人才队伍、重视科技普及。在新精神的指导下,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要与时俱进,主动思考、主动作为,积极推进水利科技事业发展。
1. 推动政策落实、分析问题成因,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应重点关注各项政策贯彻落实、能效发挥、机制改善、资源分配等方面的情况,查找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促进水利科研单位长效机制的持续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2. 解析政策、服务科研,转变内部审计工作思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决策权和支配权。水利科研单位承担着国家各类水利水电的科学研究工作,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要求多样,内部审计应及时熟悉和把握相关政策规定,将各项新政用好、用活,工作思维从监督检查转变为咨询服务,同时运用内部审计职业判断,客观审慎地区别无意过失和明知故犯,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
3. 拓展视野、面向全局,提升内部审计功能定位。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及时确立发展战略。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应紧紧围绕水利科研发展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树立大局意识,提升功能定位,积极参与到单位治理层面和决策层面,为水利科研重大部署和重要事项提供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二、发展水利科研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指明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方向,也对水利科研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内部审计通过提供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建设性的审计服务,以促进科研单位实现既定的发展战略、决策部署以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更有效地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概念
增值型内部审计不是一种新的审计形式,而是一种审计理念。《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规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准则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概念,但明确了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审计目标。(二)构建水利科研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要给科研院所更大的自主权,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防控为重点、以增值为目标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既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创建世界一流水利科研单位的必然要求。
1. 增值型内部审计为内部审计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审计方法上,以风险为导向,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在审计职能上,从事后发现转变为全过程防控、从监督评价转变为咨询服务、从居高临下转变为主动参与;在审计功能上,提升自身在组织价值链的地位和作用,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保障和咨询服务。
2. 增值型内部审计为水利科研单位保驾护航。内部审计既了解组织整体运行机制和发展方向,又接触一线科研人员和基层管理部门,熟悉各环节实际运转情况,易于发现问题的根源和本质,有利于深层次剖析矛盾、挖掘隐患、消除障碍,为水利科研单位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三、水利科研单位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制约因素
水利科研单位一般为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既要从事基础研究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活动,又要从事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创收盈利的经营活动。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审计业务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在监督评价经济活动真实合法、科研经费使用合规高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内部控制健全有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要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还存在现实局限性。
1. 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定位方面。内部审计与组织间的隶属关系及其在组织治理中的定位,影响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水平,进而影响着内部审计服务的侧重内容与内部审计结果和报告的利用效果。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且存在利益冲突,部门独立性和审计层级受限,难以发挥参与组织治理层面的增值功能。
2. 内部审计资源方面。审计资源,包括人员、系统软件、数据信息、计算机技术等,是有效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资源支持和技术保证。现阶段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审计技术方法仍以现场查证为主,审计人员多来自财务和审计专业,缺少复合型人才。由于受到审计资源的限制,内部审计成本较高、内部审计效率低下、内部审计范围被制约。
3. 内部审计方法方面。水利科研单位风险管理意识不够,审计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管理层直接安排确定,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应用有限,多是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实施账项导向审计,较少考虑控制环境的影响,使得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提供受到限制。
4. 审计结果运用方面。内部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在于组织对其审计结果中所披露的问题得到解决、揭示的缺陷得到修复、提出的建议得到实施,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是实现内部审计增值的重要途径。审计部门定位不够高、审计资源不够充分、审计方法不够先进等因素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结果的运用,限制了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实现。
四、水利科研单位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创新运用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要秉承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快转型、开拓创新,运用增值型内部审计激发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活力和创造力,提升内部审计效果,增强内部审计增值功能。
(一)夯实内部审计基础,提升内部审计层次水平
1. 明确隶属关系,提升内部审计定位。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是其发挥增值作用的重要保障,是完成高质量、有价值的审计成果的基础。因此,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向组织最高管理者报告工作,以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得到充分考虑。
2. 结合组织内外环境,搭建有效沟通渠道。审计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审计目标的确定及审计工作方法的选择,内部审计应搭建起有效的内外交流渠道,强化自身适应性。一方面,要善于沟通与协调,建立好与组织中其他部门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另一方面,与上级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同行业其他部门等建立有效的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形势、重大政策事项、相关法律法规等,敏锐而持续地关注与应对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审计策略,维护良好的审计环境。
3. 关注各方审计诉求,营造内部审计文化氛围。内部审计应该站在组织利益的高度,识别关注各层级需求,特别是加强与一线科研人员的沟通交流,提高各方对内部审计服务的认可度,培养良好的内部审计文化氛围,使被审计单位尊重审计、信任审计、支持审计。
(二)强化战略导向,制定内部审计职业规划
战略管理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对战略的设计、控制、实施和评价等,促使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加强内部审计战略管理是从水利科研单位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顺应组织发展趋势,遵循内部审计的发展规律,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内部审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编制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职业规划,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目标,理清内部审计工作思路,明确内部审计管理职能和管理模式,改进审计执行过程中的措施和方式。在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和改善水利科研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积极主动地开展监督与服务,稳步推进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探索建立能够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水利科研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
(三)创新审计供给,服务水利科研发展主战场
1. 创新审计方式,抓准审计重点项目。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应强化风险管理的要求,在熟知组织战略目标、经营状况、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以风险为导向,全面覆盖水利科研单位的各级部门,找准切入点,确立审计目标和计划,合理分配审计资源,避免审计项目安排的随意性。水利科研内部审计要着力关注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科技管理机制运行情况、预算和财务管理改革推进情况、主要部门领导履职尽责情况等关键问题,反映改革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障碍事项,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为促进水利科研单位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发挥实效。
2. 创新审计理念,提高审计结果实用性。在抓准审计重点项目后,内部审计要提升审计成果层次,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重点关注和正确把握科技创新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分析和评价功过是非,鼓励和保护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不能简单地套用现成的标准和规定,应当认真研究、辩证分析,对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举措,要给予支持。内部审计报告要适应各方面需求,做到定性科学、问题准确、责任清楚,为各部门提供可信、可用、可靠的审计结果。
3. 创新审计信息化平台,提升内部审计能力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内部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实施过程。信息化对内部审计活动开展、目标实现与职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内部审计应加速先进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数字化审计方法,归集数据、分析数据、查找疑点、综合提炼,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注重从宏观层面进行大数据关联分析,提高预判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感知经济社会运行风险、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能力,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四)深化体制革新,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运行机制
1. 推进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内部审计价值要通过审计成果来实现,水利科研单位应提高对内部审计成果的重视程度和利用深度,促使审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内部审计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彻底整改,加强后续跟踪审计力度,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持续的监督,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核实检查。通过审计成果运用机制,推进水利科研单位内部控制持续完善、业务流程持续优化、风险防控持续有效、科技改革持续发力。
2. 完善审计质量评估机制。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情况;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健全性;内部审计人员配置及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业务开展及项目管理的规范程度;各利益相关方对内部审计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运营的情况。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应建立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3. 建立审计项目考核机制。为更好地推进审计成果有效利用和审计质量全面提高,水利科研单位应建立审计项目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内部审计人员的薪级绩效和职务晋升挂钩,激发内部审计人员创新活力。对已经完成的审计项目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项目目标合理性和前瞻性、目标完成情况、项目实施成本、项目的可持续性、审计成果被利用程度等,形成充满活力的内部审计管理和运行机制。
(五)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内部审计人才队伍
1. 内部审计人才培养。增值型内部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承担的工作内容更加复杂,涉及更多非传统领域,这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与综合能力都是重要考验。内部审计人员应从以下三方面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第一,转变思维观念,树立全局意识,置身于水利科研发展大局中思考与处理问题,保持职业审慎性,坚守廉政道德底线;第二,提高专业素养,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深入分析原因和影响,从管理方式、决策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查找问题根源,提出解决问题与防范风险的方案,推动解决影响水利科研事业发展的难题;第三,优化知识结构,适应信息化需求,学习网络技术、信息论、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新知识,采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质量。
2. 内部审计团队建设。由于内部审计业务日趋复杂,建立多专业背景的审计团队,引进水利工程、信息技术、法律等方面的审计人才,发挥每个人的专业与能力优势。此外,内部审计部门可根据审计任务内容与自身能力水平,合理利用第三方专家,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保证审计活动按照计划有效实施。完善审计人员培养机制,建立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内部轮岗、绩效考核等机制,提升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李文新.企业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对策和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5(7).
刘德运.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增加价值——一个框架[J].审计研究,2014(5).
李斌,李小波.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比较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2).
毕秀玲,郭骏超.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模式构建——基于IIA“价值模型”的视角[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6(1).
郭艳萍.内部审计增值目标实现途径——参与企业风险管理[J].审计月刊,2007(8).
高博.绩效视角下的内部审计增值途径研究[J].审计月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