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财会月刊(33期)
教学之研究
逆向操作法在会计电算化实验中的应用探析

作  者
杨华领1,2 (博士),雷会锋1

作者单位
1.江西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南昌330045;2.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

   【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合适的实验方法能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本文尝试性地将逆向操作法引入到会计电算化实验课中,并从操作员及权限设置、总账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这五个方面,详细说明了逆向操作法的实验步骤,最后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逆向操作;会计电算化;实验效果;操作步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33-0126-3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是高校财会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操作财务软件并与手工会计实验比较,加深对会计实践技能的理解与记忆。然而,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按照教师的讲解和教材所提供的实验步骤“依葫芦画瓢”,机械地完成相关实验任务,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教育即经验改造”、“从做中学”等思想,高度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艾文国和张华(2010)建议运用约翰·杜威的思想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思想进行系统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软件使用与操作能力。杨华领等(2015)提出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同步实训的设想以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训效果。叶怡雄和刘中华(2015)提出开放创新的实验教学设计,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笔者在长期讲授用友U8系列软件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流程的实验方法,简称为逆向操作法,并尝试性地将其应用在会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具体来说,逆向操作是指,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验时相对于正常操作流程的反向处理, “反结账、反记账、反审核”等是最常见的逆向操作形式。

 

 

如图所示,向右的单线箭头是正向操作,即业务状态1到业务状态2再到业务状态3;向左的空心箭头为逆向操作,即业务状态3先原路返回到业务状态2,再返回到业务状态1。
逆向操作具有三方面的作用。首先,逆向操作能再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准确找到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所在,便于教师对症下药、进行指导和更正。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验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错误操作。此时,教师提醒学生进行逆向操作,能引导学生发现实验中的差错,并做出针对性的修改。其次,逆向操作能使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独立返回原来的实验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再次,逆向操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逆向操作至少涉及“正向操作+逆向处理”两个过程,相当于一个实验任务进行正反两次操作,因此可以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其实践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实验中,逆向操作可以应用于操作员及权限设置、总账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多个模块中。然而,现有文献仅从总账系统的“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等角度对逆向操作进行初步探讨(李燕,2011),缺乏相应的情景分析及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导。因此,本文尝试从多个环节系统深入地分析逆向操作在会计电算化实验中的应用,并从实验课时调整、实验任务设计、实验过程控制等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二、会计电算化实验中逆向操作法实例分析
本文基于用友ERP-U8.72管理软件,对各个模块可以使用逆向操作法的情景进行分析,并就相应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
1. 增加操作员及分配权限。
目标任务:更改错误的用户编码(比如将03改为003)。
情景分析:当在系统管理平台下的“权限—用户”中增加03操作员作为出纳人员,并选择“出纳”角色和增加“出纳签字”权限之后,发现该操作员编码应该是003而不是03。此时系统不允许直接更改编码,只能删除之后重新增加,但直接删除,系统会出现“已定义用户权限或角色,不能删除”的提示框。
相应的逆向操作步骤:①在系统管理平台下的“权限—权限”中取消操作员03的“出纳签字”权限;②在系统管理平台下的“权限—用户”中找到操作员03,取消其“出纳”角色;③删除操作员03,完成这些操作之后,就可以重新增加操作员003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景下的逆向操作要求操作员03还未进行相关的业务处理(比如填制凭证),否则要先取消已经进行的业务处理,进行更广范围的逆向操作处理。
2. 总账系统。
目标任务:结账之后更换凭证填制人,将由操作员003填制的凭证更换为操作员002填制的凭证。
情景分析:在首次使用计算机填制凭证时,部分学生对操作员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忘记更换操作员,从而误将应由操作员003填制的凭证由操作员002填制,在完成签字、审核、记账及结账等操作之后发现了该错误。
相应的逆向操作步骤:①在“总账—结账”界面,使用“Ctrl+Shift+F6”组合键,对本期业务进行“反结账”处理。②对银行对账业务进行“反核销”和取消两清标志操作。在核销银行账界面使用“Alt+U”组合键进行反核销,之后打开“银行对账”,双击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下的两清标志“O”;如果无银行业务,此步可省略。③对个人往来业务取消两清标志“O”。在“科目账—余额表—个人往来账”中,找到个人往来业务两清标志“O”,双击取消即可;如果无个人往来业务,此步可省略。④在对账界面,先使用“Ctrl+H”组合键激活“恢复记账前状态”按钮,然后点击该按钮,恢复到月初记账前状态,即“反记账”处理。⑤在填制凭证界面,取消“出纳签字”和“凭证审核”,即“反审核”处理。⑥在填制凭证界面,由操作员002对上述错误凭证进行“作废/恢复”操作。
上述逆向操作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最好重复一次,既能让学生熟悉电算化会计操作的流程,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薪资管理系统。
目标任务:在薪资管理系统自动生成临时人员工资业务的凭证。
情景分析:在薪资管理系统完成基础信息设置、工资数据管理、工资分摊等任务之后,发现该系统无法自动生成临时人员的工资分摊凭证。导致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员档案中,人员类别的设置有误。因为薪资管理系统中的人员档案来源于账套基础档案中的相应信息,需要批增或逐个增加(类似于复制粘贴)人员档案。但部分学生在做实验时采取手工输入人员档案的方式,导致人员类别显示“无类别”。而在制单环节,没有人员档案,系统就无法匹配数据,因此无法自动生成凭证。
相应的逆向操作步骤:①在薪资管理系统进入“计件数据录入”窗口,取消计件数据的审核,之后点击“修改”,删除输入的计件数据。②在薪资管理系统进入“计件工资汇总”窗口,点击“计件工资汇总”,会发现原来的数据消失了。③在“业务处理—工资变动”窗口,点击“计算”、“汇总”,工资数据消失。④在薪资管理系统打开人员档案,删除人员类别为“无类别”的档案。⑤在“人员档案”窗口,点击“批增”或“增加”,选择相应的人员档案(不要选择人工输入方式)。
4.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目标任务:解决固定资产减少业务导致的总账与固定资产系统对账不平衡问题。
情景分析:用友ERP-U8.72版本的软件在处理固定资产减少及原始卡片相关业务时,仅按照累计折旧的期初余额生成固定资产减少的凭证。如果在总账系统直接审核、记账固定资产系统传递来的凭证,就会导致累计折旧账户的结转金额少于实际金额,造成固定资产系统的累计折旧余额与固定资产总账的累计折旧余额不相等,出现总账与子系统对账不平衡问题。此时必须恢复到固定资产减少之前的状态,采取调整累计折旧的方法解决对账不平衡问题。
相应的逆向操作步骤:①在总账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业务凭证恢复记账、取消审核、取消签字。②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凭证查询”窗口,删除固定资产减少的凭证。③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卡片管理”窗口,选择“已减少资产”所对应的卡片,同时点击卡片下的“撤销减少”。当系统提示“确实要恢复[××号]固定资产吗”时,选择“是”。④在“卡片管理”窗口,查看刚刚恢复的固定资产卡片。这样就返回到了固定资产减少之前的状态。
5. 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采购与应付、销售与应收、库存及存货等四大模块。与总账、薪资管理及固定资产系统相比,供应链系统的多模块特征使得学生经常出现混淆各模块功能、找不到处理的单据等问题。本文以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为例,对供应链系统如何应用逆向操作法进行说明。
目标任务:按正常流程处理完成一笔普通采购业务之后,进行逆向操作,返回到未处理之前的状态。
情景分析:普通采购业务的处理一般包括在采购管理系统填制并审核发票、在库存管理系统填制并审核采购入库单、在采购管理系统执行采购结算、在应付款管理系统审核发票并生成凭证、在存货核算系统记账并生成凭证等相关处理步骤。
相应的逆向操作步骤:①在存货核算系统进行“反记账”操作,并删除相应的凭证(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②在应付款管理系统删除相应的凭证(借:材料采购——应交税费;贷:应付账款),并取消发票审核。③在采购管理系统删除采购结算单。当前用友ERP-U8.72管理软件中无反结算功能键,找到结算单并删除即可到达反结算的目的。④在库存管理系统取消采购入库单审核,并删除入库单。⑤在采购管理系统取消发票审核,并删除发票。
三、实施逆向操作法可能遇到的问题
1. 如何选择逆向操作的实验内容。根据实验教学的进程,遵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逆向操作内容。第一,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初期,选择单个知识点进行逆向操作练习比较合适。例如,前面提到的有关操作员增减及权限设置的实验。第二,随着会计电算化实验的推进,当学生逐渐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时,可以选择操作环节多、任务量大的实验任务。例如,与凭证有关的填制、审核、签字、记账、结账等实验内容。第三,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可选择难度较大的采购或销售业务,围绕具体的业务单据进行逆向操作实验。例如,采购发票、入库单、结算单、凭证等。
2. 如何选择逆向操作的时间点。实验时间的选择也是影响逆向操作效果的重要因素。逆向操作实验离不开正向操作的铺垫。学生只有独立完成正向操作的实验,且能回忆起来实验流程,才有可能逐步返回到初始状态。因此,“趁热打铁”很重要。一般说来,做完正向操作实验后的5 ~ 10分钟可能是进行逆向操作实验的最佳时机。
3.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逆向操作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操作步骤多、涉及多个系统的实验。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积极完成实验就变得至关重要。然而,老师可能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如果老师提供的操作指南很简要或不提供操作指南,学生就可能完成不了逆向操作实验。另一方面,如果老师提供的操作指南很详细,学生就可能直接按部就班地模仿,从而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笔者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首先,阐述逆向操作的含义及思路,让学生摆脱对实验教材的依赖性,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其次,告知学生明确的实验任务,但仅提供简略的逆向操作指南。因为缺少明确的实验任务和具体的操作指南,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
四、应用逆向操作法应注意的事项
1. 实验课时的调整。逆向操作法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会计电算化业务的正向操作,并且两者间隔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完成正向操作的实验任务之后休息片刻,在学生能够回想起刚刚完成的实验步骤的情况下,进行逆向操作。通常情况下,传统的两节制实验课时安排可能无法满足时间方面的要求,因此建议采用三节课或四节课连排形式。前两节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正常的实验任务,之后选择前两节课的部分实验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逆向操作实验。
2. 实验任务的选择。尽管逆向操作法具有强化学生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提升会计电算化实验效果等优点,但并非所有的实验任务都适合于这种方法。当实验任务涉及的操作步骤过少时,可直接更正错误,没必要采取逆向操作;当实验任务涉及的操作步骤过多时,学生可能“迷路”,难以原路返回地进行逆向操作。因此,教师要在实验课开始之前设计好复杂程度适中的实验任务,并绘制简洁清晰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3. 实验过程的安排。在完成正向操作的实验任务之后,告知学生进行逆向操作,返回到原始状态。具体而言,首先建议学生独立进行逆向操作,逐步退回到业务未处理之前的状态。如有困难,建议学生参照业务处理流程图,回想刚刚完成的正向操作步骤,再进行逆向操作步骤。如果还有困难,教师则要进行更深入的演示讲解,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逆向操作实验任务。
五、结语
逆向操作法的关键在于教师选择合适的实验任务和操作时点,这需要教师梳理、整合现有的实验内容,从时间长短、难度大小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上述会计电算化逆向操作法是笔者在长期讲授用友ERP-U8系列软件过程中多次使用的、能有效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一种尝试性实验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在会计电算化实验课中引入逆向操作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的实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是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

主要参考文献:
艾文国,张华.“会计信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赵样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李燕.关于会计电算化中“逆向操作”功能的探讨[J].经济师,2011(1).
杨华领,雷会锋,张小有.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同步实训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
叶怡雄,刘中华.开放、创新的用友ERP-U8实验设计[J].财会月刊,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