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财会月刊(32期)
改革·发展
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比较

作  者
朱湘萍1(副教授),李 敖1,汤宇杰2

作者单位
1.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长沙410006;2.安邦保险集团香港资产管理公司,北京100020

摘  要

   【摘要】将盈余管理按操纵方式的不同区分为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考察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对两种不同方式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及内部控制对环境不确定性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会诱发应计盈余管理,而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则相反;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低,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高;良好的内部控制对环境不确定性诱发的应计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而相应地减少基于销售操控和生产性操控的真实盈余管理。
【关键词】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32-0015-6一、引言
会计信息是维系资本市场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纽带。大量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私人利益,可能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操纵利润,进行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以下简称“应计盈余管理”),或为了短期利益实施与企业长远目标相背离的交易活动,进行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以下简称“真实盈余管理”)。这种机会主义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和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因此,对盈余管理诱因及治理手段的研究颇具意义。学者们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对管理层特征、公司内外部治理等内部微观因素的探讨,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影响研究。
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现代企业面临政府职能转变、经济转型升级、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并且全球化、多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全球科技的进步也为国内企业带来更严峻的挑战。目前,对外部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不确定性。环境不确定性是指企业面临的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及供应商、客户、竞争者等外部环境因素的波动及不可测性。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公司,盈余波动更为频繁,战略失败的可能性更高,管理层面临的经营和业绩压力更大,更有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那么,环境不确定性是否能成为诱发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环境不确定性对于两种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又是否存在差异?
自从2002年美国针对“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颁布了《萨班斯法案》以来,内部控制日益成为各国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焦点。也有大量学者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展开研究,但研究结论存在不一致性。因此,内部控制作为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内部治理机制,能否有效抑制环境不确定性诱发的应计或真实盈余管理,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以2009 ~ 2013年我国沪深A股所有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区别盈余管理的两种不同方式——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研究环境不确定性和内部控制单独对这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然后进一步研究内部控制在环境不确定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环境不确定性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环境不确定性成为盈余管理的诱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从财务角度来看,环境不确定性会导致盈余波动(Ghosh和Olsen,2009)。当企业盈余波动较频繁时,一方面会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减弱盈余信息的预测能力,加大信息不对称程度;另一方面,根据信号传递理论,盈余波动会向市场传递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信号,导致股价波动,企业价值下降。盈余信息是所有者判断管理层能力的关键(Aier等,2005),盈余波动会使管理者声誉受损,面临降薪、解职的压力,因此管理层有强烈的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平滑盈余(Healy,1985)。同时,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反应如债权人要求更高的资本成本(Dechow等,2000)或者外部审计师、监管机构加大审查力度,使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也会刺激管理者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降低盈余波动程度,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当外部环境不稳定时,管理层图在会计年度内通过关联方交易、降低酌量性费用、扩大产量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或改变赊销政策以扩大销售等与企业目标相背离的真实交易活动来操纵盈余,这是不现实的,有可能使企业面临更高的风险,导致更大的盈余波动。而在会计期末、盈余报告前根据需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是更稳妥的选择。②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更高(权小锋和吴世农,2010),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作出不当决策的可能性更大,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信息很难反映公司真实的业绩水平。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公司的业务状况发生变动,最终反映在会计信息上,而外部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绩效的变化是源于环境的不可测还是管理层不当的经营管理行为。因此,在环境不确定性条件下,管理层更易于隐藏其机会主义行为,会更倾向于选择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应计盈余管理手段。而真实盈余管理在隐蔽性、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显得并不重要。由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a: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越高。
H1b: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
(二)内部控制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针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存在结论上的不一致:方红星、金玉娜(2011)认为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范经华等(2013)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而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程小可等(2013)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定报告的公司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程度更低;张国清(2008)则认为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与盈余管理无关。
披露会计信息的目的是减少内外部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而从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来看,其中的报告目标要求企业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可见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在目的上具有“契合性”。从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和背景来看,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其跨越式的改进都是发生在一系列的财务舞弊案件之后,如美国在“安然”、“世通”事件发生后颁布《萨班斯法案》,说明内部控制是为防止财务信息的舞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而设计的。应计盈余管理手段由于受到会计准则的制约,在受到更严格的内部控制流程管理时,其操纵程度会受到限制;而且通过改变存货计价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等方式操纵盈余的信息有迹可循,内部控制的良好设计和有效运行无疑会增大这种操纵被发现的风险。而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则相反,其在合规范围内,不受相关法律法规或会计准则的约束,不会触及内部控制的政策和流程。并且违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交易活动与企业的正常交易活动常常难以区分,隐蔽性较好,内部控制难以发挥其治理效果。因此,管理层对于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会受到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约束下,企业倾向于选择真实盈余管理。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更低,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更高。
(三)内部控制对环境不确定性诱发的盈余管理的影响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为保障公司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的实现而设计的内部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杨七中、马蓓丽,2014;Ashbaugh-Skaife 等,2008)。如前文所述,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盈余波动,加大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使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加强烈。另外,环境不确定性使企业真实的业绩更难评估,外部监督更困难,代理冲突加剧。相比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由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首先,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和监督要素可以替代“外部监督”发挥作用,相比难以在环境不确定性条件下进行准确判断的外部审计师和监督机构,内部控制具有天然的监督优势,可以从内部有效防范管理层作出脱离企业目标的会计选择或决策行为。其次,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除外部利益相关者难以获得有效信息外,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更为复杂,在产生和传递过程中容易扭曲,而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可以缓解企业内部各层级及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因素在环境不确定性高时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评估、应对各种经营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减少环境不确定性导致的盈余波动,降低管理层为平滑盈余做出不合理会计选择的可能。由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能有效抑制环境不确定性诱发的应计盈余管理。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 2009 ~ 2013 年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发行B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ST或∗ST等经营异常的公司。我们选取的样本需要连续5年的数据,因此继续剔除上市不足5年以及样本期间数据缺失的公司。经过上述处理之后共获得1372家公司的6860个样本数据。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我们对主要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winsorize处理。本文的上市公司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内部控制信息则通过手工整理获得,实证结果通过STATA 11.0输出。
(二)应计盈余管理的度量
本文借鉴修正的Jones模型(Dechow等,1995),以可操纵性应计(DA)作为应计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首先对模型(1)进行OLS回归,然后估计出参数α0、α1、α2和α3代入模型(2)计算出不可操纵性应计(NDAt),最后根据模型(3)计算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对DA取绝对值,|DA|越大,说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修正的Jones模型如下:
[TAtAt-1]=α0+α1[1At-1]+α2(△SALEt-[△RECtAt-1])+
α3[PPEtAt-1]+ξt      (1)
NDAt=[α0]+[α11At-1]+[α2](△SALEt-[△RECtAt-1])+
[α3PPEtAt-1]  (2)
[DAt=TAtAt-1-NDAt]   (3)
其中:TAt=NIt-CFOt,NIt表示公司第t年的净利润,CFOt表示公司第t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SALEt为公司第t年营业收入的变化额;△RECt为公司第t年的应收账款变化额;PPEt为公司第t年末的固定资产;At为公司第t年末的总资产;NDAt为公司第t年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DAt为公司第t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
(三)真实盈余管理的度量
Roychowdhury(2006)设计了利用销售操控、生产性操控及酌量性费用操控三种方式来度量真实盈余管理(RM)的指标。销售操控是指通过增加销售折扣或放宽信用期限等方式来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生产性操控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这种方式会带来总生产成本的增加。酌量性费用操控是指减少研发支出、广告费用和日常销售、管理费用等酌量性费用,以提高利润。本文借鉴Roychowdhury(2006)、Cohen(2008、2011)的度量方式,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模型。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CFO)表示成销售收入和销售收入变化的线性函数,通过模型(4)回归估计出正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然后以实际值减去估计值得到异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ab_CFO)。
[CFOtAt]=α0+α1[1At-1]+α2[SALEtAt-1]+α3[△SALEtAt-1]+ξt (4)
其中:CFOt为公司第t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SALEt是公司第t年的营业收入;△SALEt是公司第t年的营业收入变化额。
2. 产品成本模型。通过模型(5)估计出正常的产品成本(PROD),然后以实际值减去估计值得到异常产品成本(ab_PROD)。
[PRODtAt]=α0+α1[1At-1]+α2[SALEtAt-1]+α3[△SALEtAt-1]+
α3[△SALEt-1At-1]+ξt  (5)
其中:PRODt为公司第t年的产品成本(销售成本与存货变动成本之和);△SALEt-1是公司第t-1年的营业收入变化额。
3. 酌量性费用模型。由于在我国研发支出与广告费用未单独列示,故酌量性费用为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之和。通过模型(6)估计出正常的酌量性费用(DISEXP),然后以实际值减去估计值得到异常酌量性费用(ab_DISEXP)。
[DISEXPtAt]=α0+α1[1At-1]+α2[SALEtAt-1]+ξt (6)
其中,DISEXPt为公司第t年的酌量性费用。
4. 真实盈余管理模型。通过销售操控会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降低,生产操控在降低单位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品成本总额,酌量性费用操控则降低了酌量性费用。因此,企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向上调增利润时,意味着更低的异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ab_CFO)、更低的异常酌量性费用(ab_DISEXP)和更高的异常产品成本(ab_PROD)。
RMt=ab_PRODt-ab_CFOt-ab_DISEXPt  (7)
(四)环境不确定性的度量
国内外学者对于环境不确定性的度量方法主要是将不确定性划分为具有代表性且方便计量的不同维度,如Meznar和Nigh(1995)将环境不确定性分为复杂性和动荡性两个维度;Dess和Beard(1984)将其划分为丰富性、动态性、复杂性三个维度。本文主要以环境动态性作为环境不确定性(SV)的代理指标。环境动态性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的幅度和频率,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国家政策的改变、技术的创新与变革、市场上原材料的供应和需求的变化等,这些因素变化的规模和频率越大,表明环境越动荡,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借鉴申慧慧和吴联生(2012)对环境不确定性指标的度量方法,本文用公司过去5年销售收入的变异系数来表示环境的动态性。动态性越强,环境不确定性越强。具体计量方法:先计算公司过去5年销售收入的标准差,再用标准差除以过去5年收入的均值,得到标准离差率,即为未经行业调整的环境不确定性,再除以行业收入的中位数即得到经行业调整的环境不确定性指标。
(五)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
本文借鉴方红星、张志平(2012)及方红星、金玉娜(2013)的处理方法,根据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以及相关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度量,将内部控制质量(ICQ) 区分为低、高两种情况,具体度量方法见表1。

 

 

 

若内部控制评估为低质量,则取值为0,高质量则取值为1。(六)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管理层薪酬(Pay)、总资产报酬率(ROA)、股权集中度(H5)、企业营业周期(Cycle)、是否两职兼任(Dual)、审计师类型(Audit)。为了控制行业的差异性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将行业和年份虚拟变量也作为控制变量。
具体的变量定义列示如表2。

 

 

 

 

 

 

 

 

 

 


为了验证H1a、H1b,建立模型(8)。
DAi,t(RMi,t)=β0+β1SVi,t+
β2controli,t+ξi,t  (8)
为了验证H2,建立模型(9)。
DAi,t(RMi,t)=β0+β1ICQi,t+β2controli,t+ξi,t (9)
为了验证H3,按内部控制质量高低对模型(8)进行分组回归,检验在内部控制的作用下环境不确定性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3是对全样本的主要变量进行的描述性统计。其中,可操纵性应计(DA)已进行绝对值处理,因此其最小值约为0,其均值0.37,大于中位数0.29,说明管理层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且倾向于进行幅度较大的操纵。环境不确定性(SV)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49和0.06,均值为0.36,表明不同的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对所选样本的环境不确定性进行考察是有意义的。

 

 

 

 

 

 

 

 

 

(二)相关系数分析
表4列示了对主要变量进行的Pe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本文模型中所选择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远小于0.8,可以从总体上得出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并且解释变量SV、ICQ均与被解释变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控制变量Lev、Size、ROA、Pay、H5、Cycle也与被解释变量显著相关,说明纳入模型的变量是恰当的。
(三)回归结果分析
利用OLS多元回归方法对模型(8)、(9)进行检验,分别以可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Abs_DA)、真实盈余管理(RM)为被解释变量,以内部控制质量(ICQ)、环境不确定性(SV)为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列示于表5,SV与Abs_DA显著正相关,与RM显著负相关,表明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管理层倾向于采用应计盈余管理手段,而减少真实盈余管理,假设1得以验证。ICQ与Abs_DA显著负相关,而与RM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2,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减少了应计盈余管理,而使真实盈余管理增加。控制变量中,Lev越高,财务风险越大,管理层更倾向于进行应计盈余管理以降低融资成本;Size系数符号均显著为正,表明企业资本规模越大,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越大、方式越多。Pay与Abs_DA负相关,与RM正相关,表明管理层激励使管理层倾向于采取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而减少应计盈余管理行为。H5的符号显著为正,表明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并不能监督管理层的行为,反而加剧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盈余管理增加。通过对模型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发现,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最大为2.05,表明文中建立的实证模型中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为了验证假设3,将样本按内部控制质量分为高低不同的两组,分组检验环境不确定性(SV)对应计盈余管理(Abs_DA)的影响。表6的回归结果显示,将两组样本中SV的系数进行比较,发现与全样本一致的是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样本组。即内部控制质量低时,SV与Abs_DA仍然显著正相关,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SV与Abs_DA不相关,充分说明了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在环境不确定性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路径中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有效抑制环境不确定性诱发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假设3得以验证。相关控制变量的系数符号与全样本模型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五、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分别以正向应计盈余管理(+DA)、负向应计盈余管理(-DA)、异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ab_CFO)、异常生产成本(ab_PROD)、异常酌量性费用(ab_DISEXP)作为被解释变量,进一步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对具体盈余管理手段的影响。表7的检验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程度与正向可操纵性应计正相关,与负向可操纵性应计不相关,说明在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条件下,管理层更倾向于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这更加说明了管理层在环境不确定性高时企图通过调高账面盈余,避免盈余波动对其晋升、薪酬等个人利益造成影响的机会主义动机。环境不确定性与异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异常生产成本负相关,而与异常酌量性费用正相关,说明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管理层减少真实盈余管理主要是依靠减少销售操作和生产性操作两种方式,而没有放弃通过降低销售、管理费用来提高利润。这可能是因为管理层意识到外部环境不稳定时,若通过放宽信用政策扩大销售,可能面临客户欠款难以收回的局面,造成更大的坏账损失;若通过扩大产量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时可能出现销路不畅、库存囤积的结果,导致企业面临更高的经营风险。而降低内部管理费用却是管理层可控范围内的一种操纵方式。

 

 

 

 

 

 

 

 

 

 


在稳健性检验中,我们改变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借鉴Kothari (2005) 的研究,在修正的Jones模型中加入总资产报酬率项,即用收益匹配的Jones模型来估算可操控应计利润。借鉴Cohen等(2008)的度量方法,将三个指标之和作为总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指标DRM,即DRM=ab_CFO+ab_PROD+ab_DISEXP,该指标值越大,表示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反之越低。按表5、表6的方法重新进行回归,所得研究结论不变,这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比较可靠的。由于篇幅限制,回归结果未予列示。
六、结论
本文以我国2009 ~ 2013年沪深A股所有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分别分析了内部控制、环境不确定性各自对应计、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在环境不确定性与盈余管理关系中所起的作用。通过OLS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①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会诱发应计盈余管理,而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则相反;②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真实盈余管理,而减少应计盈余管理;③良好的内部控制对环境不确定性诱发的应计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④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而相应地减少基于销售操控和生产性操控的真实盈余管理。
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①将公司的外部中微观环境与内部治理相结合,同时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展开细化研究,丰富了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②本文着眼于财务角度,考察了环境不确定性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拓展了环境不确定性的研究。③给财务信息使用者以重要启示,当企业处于复杂动荡的环境中时,管理层进行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除了应关注公司的内部治理情况,还应关注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免在做出决策时被虚假的财务信息所误导。④对公司治理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在企业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时,更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减少环境不确定性条件下管理层提供虚假信息的可能。
本文的研究局限在于对模型中主要变量的度量存在缺陷,以环境动荡性代表环境不确定性可能过于单一,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待改进。

主要参考文献:
Ghosh D., Olsen L..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nd Managers Use of Discretionary Accruals[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9(34).
Roychowdhury 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3).
Cohen D. A., A. Dey, T. Z. Lys. 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ce-Oxley Period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3).
Dechow P. M., Skinner D..Earnings management:
Reconciling the views of accounting academics? practitioners and regulators[J].Accounting Horizons,2000(14).
申慧慧.环境不确定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0(1).
谢盛纹,叶王春子.CEO 权力、 环境不确定性与盈余管理[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3).
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8).
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