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财会月刊(28期)
改革探索
流动资金节约额探析

作  者
徐 震

作者单位
景德镇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  要

    【摘要】流动资金节约额是评价企业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但在实务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这一现象展开深入分析后可发现已有研究存在误区,流动资金节约额应是资金周转加速和企业规模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而得出结论:流动资金节约额指标应该在资产分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流动资金节约额;绝对节约;相对节约;资金周转速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28-0020-4作为企业主要的资产组成部分,流动资金一直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点,流动资金的周转能力因能够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流动资金周转能力的分析中,流动资金节约额指标又体现了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理论上该指标应该成为一个重要分析数据。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人们对这一指标的关注却远未达到与其作用相匹配的程度,许多相关专业书籍甚至未提及该指标。本文通过查找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人们对流动资金节约额指标的关注与应用程度。
一、研究文献述评
在已有的相关文献中,对流动资金节约额概念进行研究的并不多。1983年出版的《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认为:“流动资金节约额是指流动资金由于加速周转而少占用的流动资金额,它是一定时期流动资金利用效果的货币表现。”从该定义可以明确“流动资金利用效果的货币表现”是流动资金节约额指标计算的意义所在,但“加速周转而少占用的流动资金额”的语句却晦涩难懂,学者们对这一概念也有不同理解。
章道云(1982)指出:“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将减少今后流动资金的占用额,也就是说以少量的资金完成同等的产销任务,或以同等量的资金完成更多的产销任务……加速流动资金周转而形成的资金节约,按其是否继续参加周转可区分为‘绝对节约额’和‘相对节约额’。”
杜晓光(2014)则更明确地表示:“流动资产绝对节约是指企业由于加速流动资产周转,因而可以从周转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支付给企业的所有者或还给债权人。流动资产相对节约是指企业由于加速流动资产周转,可以在不增资或少增资的条件下扩大本企业的生产规模,因而有可能不需要或减少由债权人或所有者对企业的新投资。”并总结得出:“流动资产绝对节约与相对节约的区别只在于运用的情况不同,后者是以节约的资金提供本企业扩大再生产之用,而前者是以所节约的资金退出企业经营。”
与上述分析不同,夏红雨、刘艳云(2013)关注到“影响流动资金占用额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流动资金周转率,另外一个就是销售收入”,因而建议“按照因素分析法的方法去具体分析这两个因素的变动对流动资金占用额影响的大小”,即“在流动资金节约额定义的时候,参照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的定义方式,流动资金绝对节约额定义为效率差异,主要是指流动资金占用率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流动资金相对差异定义为耗费差异,主要是指由于销售收入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
陆海峰(1990)也表达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他提醒学者们注意:资金的耗用与其所得——周转额是密切相关的,极少存在目前理论界认识相关问题时所论述的“生产规模不变”或“生产耗用不变”这种割裂事物普遍联系的可能;从耗用总额比较资金使用效果,通常不能得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因而耗用总额的升降并不代表事物的实质。因此,他认为目前的许多认识存在缺陷,主要理由是:①既然企业生产规模和资金的占用绝不可能片面或单方面地保持不变或变动,那么讨论“绝对节约”、“相对节约”不过是纸上谈兵,并无多少现实意义。②实际工作中资金节约额不是一个非计算不可的指标。③流动资金节约的实质不会因为节约额的处理方式而改变,而且即使从文字上牵强附会地衍生出“绝对节约”、“相对节约”的概念,却不可能对两者分别给予不同的内容表述。进而提出,既然“绝对节约额”和“相对节约额”是一回事,“流动资金节约”就是单位资金占用引起的周转额增多,或者说是单位周转额占用的资金减少,理论上硬性地界定两个概念不仅不必要,也是不正确的。
可见,学者们在流动资金节约额的概念讨论中是各持己见、众说纷纭,而在流动资金节约额的计算公式研究中,除了上述学者,其他学者如张先治(1987)、姜允华(1989)等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同样是莫衷一是。为了一窥各位学者所提出的不同公式之间的差异,本文以相同的数据对不同学者设计的公式进行计算验证。
例:某企业2013年实现1200万元销售收入,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10次,则耗用流动资金120万元(1200÷10),意味着120万元流动资金通过10次周转实现了1200万元销售额。
假设一:该企业2014年仍然实现了1200万元的销售收入,资金周转次数增加为12次,企业实际耗费100万元(1200÷12)流动资金。
假设二:该企业2014年实现了1320万元的销售收入,资金周转次数仍为10次,企业实际耗费132万元(1320÷10)流动资金。
假设三:该企业2014年实现了1440万元的销售收入,资金周转次数增加为12次,企业实际耗费120万元(1440÷12)流动资金。
假设四:该企业2014年实现了1560万元的销售收入,资金周转次数增加为12次,企业实际耗费130万元(1560÷12)流动资金。
按照以上四种假设情况采用不同的节约额公式进行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本表只列出计算结果,具体计算公式请参见相关文献):

 

 

 

 

 

 

 

 


由上表可知,章道云、张先治、姜允华的计算结果一致,而夏红雨、刘艳云和杜晓光的计算结果与其他人完全不同。这说明学者们对流动资金节约额的划分虽然一致,但对相关概念的研究却未有一致的结论,同时概念的模糊也造成学者们计算公式设计的繁琐、多样,因而无法指导该指标的实际运用,最终导致流动资金节约额指标在实务中不被重视。
二、流动资金节约额的概念
1. 正确理解“节约”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节约(节省)”的解释是:“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耗费掉或少耗费掉。”而“可能”意指事前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也就是说,实际耗费比预计耗费少就是节约。因此,“节约”反映了事前的预期数据与最终的实际数据相比较的结果,但这种比较需要建立在相同的时间范围基础之上。流动资金节约额可以被理解为一定时期内预期需要耗费的流动资金实际不被耗费或减少耗费的数额。
2. 正确理解“预期需要耗费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企业垫支在生产资料、人员工资和其他方面的资金。随着企业再生产活动的不断进行,垫支的流动资金在供、产、销过程中也不断以“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货币资金”的形式进行周期性循环,实现企业的销售收入,这就是流动资金的周转。企业只有在资金周转结束时才能收回初始垫支的流动资金(暂不考虑赊销等销售方式),这部分资金又将成为下一轮流动资金周转的初始垫支额。如果企业希望能在一次资金周转尚未结束时就开始下一次周转,就必须增加垫支的流动资金。此时,如果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主要为一年)观察企业的资金周转过程,则企业为了维持这一时间段内正常的经营所需垫支的流动资金总额是可以确定的。因此,“预期需要耗费的流动资金”是指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因正常经营而计划耗用的流动资金总额。
3. “预期需要耗费的流动资金”如何能够“不被耗费或减少耗费”是理解流动资金节约额的关键所在。事实上,除非企业停止经营,否则流动资产“不被耗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企业可以“减少耗费”流动资金。当然,如果企业缩小经营规模,也可以减少流动资金耗费,但这显然已违背了“节约”的本意。也就是说,流动资金节约应该在经营规模不变甚至是扩大的条件下实现,那么怎样才能减少耗费呢?
前文已述及,流动资金通过不断进行周转参与企业的经营,而一段时期内企业的经营规模也正是多次资金周转综合产生的结果。因此可以认为,流动资金的周转与企业经营规模是有关联的。
流动资金完成一次周转的时间称为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反映的是流动资金周转的快慢,主要体现为特定时间段内流动资金周转的次数。周转一次的时间越短,即周转速度越快,企业就可以越早收回流动资金并继续将其投入到下一次资金周转中,因而该部分流动资金能够参与经营的次数也就越多,为企业创造的效益也就越大。但如果周转一次的时间较长,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不得不在一次资金周转尚未结束、无法收回以前垫支的流动资金的情况下,继续追加新的流动资金以开始下一轮的资金周转,此时企业所需流资金数额就会增加。
由此可见,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决定了企业需要投入的流动资产的多少。周转速度越快,单位流动资金能够参与的周转次数就越多,企业需要投入的流动资金也就越少;反之则相反。因此,流动资金耗费的减少正是体现在企业因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而投入的流动资产的减少上,表现为企业流动资金的实际耗费低于计划耗费的金额。
至此,可以给流动资金节约额一个完整的定义,即:流动资金节约额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因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而导致的实际耗费的流动资金少于预期需要耗费的数额。
三、流动资金节约额的形式
节约流动资金的主要途径是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同时由于节约流动资金的前提是使企业经营规模不变甚至是扩大,因此流动资金节约又有两种形式:绝对节约和相对节约。上文的分析指出,对于这两种节约形式的划分,学者们的意见一致,然而在具体内容上的论述却差异较大,令人费解。此时深入分析两种节约形式对于流动资金节约额的实际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绝对节约:维持企业经营规模不变条件下的流动资金节约。当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时,流动资金能够参与的周转次数增多,单位流动资金实现的经营成果也就相应增多。因此,在企业保持原有经营规模的条件下,相比于资金周转速度慢的情况,资金周转加快会使企业维持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减少。
对于上例中的假设一,企业2014年在维持1200万元销售收入的基础上,由于资金周转次数增加为12次、企业实际耗费100万元(1200÷12)流动资金,较周转速度加快前所需资金减少的20万元(100-120)即为节约额。此时企业是将已参与经营的流动资金节约下来并使之退出企业的资金周转,企业的现有流动资金是“绝对”减少,所以这种在企业经营规模不变条件下实现的流动资金节约额被称为“绝对节约”。
2. 相对节约: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条件下的流动资金节约。在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条件下,应该从两个部分分析资金节约情况:经营规模不变部分和经营规模增加部分。经营规模不变部分由于流动资金周转加速而实现了绝对节约;经营规模增加部分由于规模增加,按照原来较慢的资金周转速度,企业理论上需要从外部追加投入新的流动资金。但如前文所述,如果资金周转速度同时加快,单位新增流动资金实现的经营成果也相应增加,因而企业实际可以减少追加的流动资金。这一节约形式只是节约了理论上可能需要追加投入的流动资金,而非实际节约了已投入的资金,因此被称为“相对节约”。
对于上例中的假设四,企业2014年在销售收入增长到1560万元的基础上,由于资金周转次数也增加为12次、企业实际耗费130万元(1560÷12)流动资金,较周转速度加快前所需资金减少的26万元(130-156)即为总节约额。这一总节约额包括两个部分:在原有1200万元销售收入的条件下企业因资金周转加快,实现了绝对节约额20万元(100-120);而在实现360万元(1560-1200)销售收入增长的条件下,企业按原来资金周转速度需要追加投入36万元流动资金,现在资金周转加速后企业实际只追加了30万元流动资产,减少追加的部分即为相对节约额6万元(30-36)。
可以看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条件下流动资金周转加速会同时实现绝对节约和相对节约两种形式的节约,而这两种形式的节约又正好分别对应两种相反的流动资金变动过程:现有资金的退出和外部资金的补充投入。不难理解,此时本应退出经营的绝对节约资金很自然地作为外部补充资金的一部分被重新投入企业,以实现经营规模的增长。也正是这一以绝对节约的资金再投入企业从而减少外部新增资金投入的过程,造成了企业现有的流动资金似乎并未退出经营,从而导致绝对节约较少甚至未能实现、应从外部追加投入的流动资金也相应减少从而实现较多相对节约的假象(假设四即是如此,从表面上看企业资金周转加速后不但没有实现绝对节约,还多耗费了流动资产10万元)。在掩盖了绝对节约和相对节约的本质的同时,也使学者们对绝对节约和相对节约的认识产生偏差并最终误导了相关的研究。
综上所述,正确区分绝对节约和相对节约的关键在于明确两个前提:一是资金周转速度加快是实现节约效果的关键因素;二是绝对节约和相对节约实现的基础条件不同。相关学者研究结论差别太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各自的研究中未能清晰体现上述两个前提,要么混淆了计算绝对节约和相对节约的不同基础条件(如杜晓光,2014),要么忽视了资金周转加速这一因素(夏红雨、刘艳云,2013),甚至两个前提同时不满足(章道云,1982;张先治,1987;姜允华,1989)。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上例假设二中,本来资金周转速度维持不变,不应该产生流动资金节约效果,但按照各位学者的计算公式却得出实现了不同的节约额的反常结论。
四、流动资金节约额的计算
流动资金节约额是一段时期内实际耗费额与按历史(或计划)数据计算的理论耗费额进行比较的结果。由于流动资金的具体耗费数据难以取得,考虑到经营的连续性,企业需要对所耗费的流动资金进行补充,因此在企业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流动资金期初期末的平均占用额代替流动资金的耗费额,即:
流动资金节约额=比较期流动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比较期流动资金理论平均占用额=比较期销售收入×(比较期流动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比较期销售收入-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基期销售收入) (1)
其中:
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流动资金期初余额+流动资金期末余额)/2
“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销售收入”被称为流动资金占用率,反映了每单位销售收入需占用的流动资金,该比值越大,说明企业实现单位销售收入需投入的流动资金越多。因此,该比值可以作为反映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一个指标。实际上,该指标正是流动资金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的倒数。“比较期流动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比较期销售收入-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基期销售收入”则反映了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变化情况。
通过式(1)可以看出,企业的流动资金节约额指标反映了资金周转速度的变化对比较期企业流动资金耗费产生的影响,该公式正好体现了流动资金节约额实现的关键因素是资金周转加速。对式(1)进行整理,可得:
流动资金节约额=基期销售收入×(比较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比较期销售收入-基期销售收入)×(比较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 (2)
通过式(2)可以看出,流动资金节约额虽然总体上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对流动资金耗费的影响,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流动资金节约额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式(2)的前半段,此时对流动资金的周转变动影响分析是以“基期销售收入”为基础,即企业保持基期经营规模不变前提下的分析,此时实现的节约就是使前期已投入经营的流动资金减少。第二部分则是式(2)的后半段,此时对流动资金的周转变动影响分析是以“比较期销售收入-基期销售收入”为基础,即企业在基期经营规模基础上实现增长的前提下的分析,此时实现的节约则是减少需要从外部追加投入的流动资金。结合前文的研究可知,这两部分就是流动资金的绝对节约额和相对节约额,因此可得出以下公式:
流动资金绝对节约额=基期销售收入×(比较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基期销售收入×(比较期流动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比较期销售收入-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基期销售收入) (3)
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比较期销售收入-基期销售收入)×(比较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比较期销售收入-基期销售收入)×(比较期流动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比较期销售收入-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基期销售收入) (4)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绝对节约额的实现只源于资金周转速度的加快,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现有流动资金;而相对节约额的实现则是企业经营规模增加和资金周转加速合力的结果,对其进行研究则有助于企业的筹资决策,两者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将二者区别开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
当然,如果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不是加快而是变慢,那么依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到的就是流动资金的浪费额,它同样存在着绝对浪费和相对浪费之分。若各项计算结果为负数,则表示企业实现了资金节约;若计算结果为正数,则表示企业的资金被浪费。
五、结语
对于企业而言,在分析企业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中,流动资金节约额指标应当与其他相关指标一样重要。但原有的研究结论显示学者们普遍认为只有当现有流动资金减少时才产生绝对节约,同时认为只要没有从企业外部追加新的流动资金投入就是实现了相对节约。事实是这一观点未正确区分两种节约形式产生的基础从而混淆了两种节约形式。流动资金的绝对节约与相对节约虽然都源于资金周转速度的加快,但实现的基础不同,具体的表现也不同。前者是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的数据比较结果,即生产规模不变时,资金周转加速会使参与企业经营的已有流动资金减少并退出,因而能够产生绝对节约的效果。后者则是在生产规模扩大基础上的数据比较结果,是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经营规模扩大部分因资金周转加速而减少从外部增加的流动资金,从而产生相对节约的效果。
也就是说,当企业规模保持不变时,只要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就会实现绝对节约。但是由于规模增长是在原有规模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企业经营规模增长的条件下,资金周转加速既能实现绝对节约,又能实现相对节约。但此时的绝对节约资金由于并未退出企业而是继续参与经营,容易被误认为未实现绝对节约;同时绝对节约资金参与经营又减少了所需的外部追加资金,也容易被误认为实现了相对节约。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区分,以真正体现流动资金节约额指标在资产分析中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编写组.企业经济活动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
章道云.加速流动资金周转而形成的资金节约额的计算方法[J].上海会计,1982(7).
杜晓光.会计报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夏红雨,刘艳云.流动资金节约额计算公式重构[J].财经界(学术版),2013(24).
陆海峰.也论流动资金节约额[J].会计研究,1990(4).
张先治.怎样计算流动资金的绝对节约额和相对节约额[J].财务与会计,1987(3).
姜允华.流动资金周转指标及节约额的简算方法刍研[J].交通财会,19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