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财会月刊(20期)
改革·发展
基于AHP模型的企业扩张性综合量化评价——从财务报表出发的新方法

作  者
苏 婧1,何跃群2(教授),李舜禹

作者单位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100029;2.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摘  要

    【摘要】作为一个重要变量,企业扩张性在企业经营领域的科研与实践中被广为应用。现有的企业扩张评价方法在综合性、可量化性、普适性等方面存在缺陷。本文基于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引入AHP模型,就企业扩张性的综合量化评价方法进行探究。首先,在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进行充分解析的前提下,建立企业扩张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综合参考已有观点和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建立判断矩阵并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形成企业扩张性AHP综合量化评价模型;最后,以近年发展波动性较大的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为例,对应用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验证。上述方法弥补了原有方法的不足,为相关研究度量企业扩张这一变量,以及企业经营者与其他相关主体考察企业的扩张行为提供了一种系统、便利的工具,以期为企业经营领域的决策与研究提供支持。
【关键词】企业扩张;财务报表;层次分析法;综合量化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20-0025-5一、引言
企业扩张作为企业经营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古典经济学时期就被相关研究不断地讨论。孟宪昌(1999)将企业扩张的本质总结为资本的扩张与增值,认为企业扩张与企业成长相同。企业扩张可以由企业某方面规模的扩大所代表,一般包括内部扩张和外部扩张两部分。后来的研究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修正,认为企业扩张实际上又不完全等同于企业成长。企业扩张是一个中性概念,是对企业经营规模、投资规模扩大的描述,这种扩大并不一定具有促进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积极意义,不能完全被资产、利润规模的扩大所反映。本文所指的企业扩张性,是对企业某一时期业务经营、外部投资、资金流转等方面的规模相对前一时期的扩张程度的度量。在企业经营研究中,作为一项重要变量,企业扩张性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管理者行为、持续发展能力等的关系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在实践中,企业扩张性评价也可以为经营管理者、股东、债权人及其他企业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发展方向、经营理念、潜在风险、行业地位等进行把握和判断提供有效支持。总体来看,企业扩张性评价在当前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现有文献中针对企业扩张性进行评价的专门研究较少,通常将其作为企业战略管理、财务风险分析的一部分。从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来看,当前的企业扩张性评价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两类:第一类是从企业扩张的定义出发,综合资产规模、现金流量、人员、技术等各方面信息进行考虑(姚慧丽、冯俊文,2007),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扩张程度进行文字性的综合分析。这种方法虽然综合考虑了与企业扩张相关的各项因素,但通常难以得到量化的结果,并且由于各类信息披露要求不同,这一方法的普适性较差,应用不广。第二类是使用少数与企业扩张强相关的财务指标对企业扩张程度进行度量。现有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姜付秀等(2009)借鉴Richardson(2006)的理论,将企业总扩张用总投资(并购金额和内部投资额之和)表示;肖兴志等(2014)使用总规模增长和成长率描述企业扩张。相比第一类方法,此类方法实现了企业扩张程度的量化,应用范围较大。但是,对于企业扩张这个复杂的概念而言,少数代表性指标虽然具备一定的解释力度,但仍然存在较多的遗漏和偏差,这也就使得此类方法的综合性、有效性存在缺陷,进而对基于企业扩张程度的企业情况延伸分析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弥补现有方法的缺陷,本文从企业财务报表出发,引入层次分析法(AHP),以构筑普适性强、可量化的AHP企业扩张性综合评价模型。在描述企业扩张的量化信息中,财务报表信息是其中通用性、可靠性较强的部分,本文从中选取与企业扩张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各项指标,作为具有一般性的企业扩张性评价基础数据,构筑企业扩张性评价指标体系,以保障评价模型的综合性和普适性。进一步地,基于层次分析法,把企业扩张性这一复杂问题中的各种解释指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并通过层次内两两比较和层次间赋权解决了多指标、主观判断的不可公度性问题,用相对科学的方式,对财务报表中与企业扩张相关的各指标进行综合,得出量化的企业扩张性综合评价结果,实现综合全部相关财务报表指标的企业扩张性量化度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近年来波动较大的房地产行业企业的实例,对这一新方法进行应用分析,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和讨论,期望能为相关的企业经营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可用的新工具。
二、评价指标选取与模型建立
(一)以企业扩张性评价为目标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解析
对财务报表分析体系进行充分、明确的认识是建立企业扩张性AHP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提供必要保证。
从目标上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意图对企业当期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做出综合评价,以了解企业经营中的利弊,并对企业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为各使用主体的决策提供支持(张新民、王秀丽,2005)。企业扩张性作为经营情况的一部分,属于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
财务报表分析内容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可按财务报表类型、会计要素类别进行分析;也可以按照经济活动的类型从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角度进行分析(Subramanyam和Wild,2008);还可依据财务质量分析方法,以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和现金流量质量等类别为基础进行分析(黄世忠,2007)。但无论怎样进行分类,各会计科目的财务数据(值、比率)始终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是进行企业扩张性评价的基础。
因此,根据上述分析,可对以企业扩张性评价为目标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进行如下解析:
评价目标层:主要包括对企业扩张性等经营状况的总体评价。
报表要素层:包括资产类、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和现金流量类,此三类并非并行。
级别层:包括高级别和低级别两类。高级别指标主要指与总资产、总负债等有关的、包含多重信息的财务指标,低级别指标主要指包含信息更加具体、直接的财务指标;在同一报表要素层中,高级别指标在会计核算上包含低级别指标。
具体科目/项目层:即各财务报表中各会计科目、项目的财务信息。以企业扩张性评价为目标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是在各会计科目、项目的财务数据(值、比率)基础上构建的;具体科目/项目层作为其最为基础的一层,包含各类研究中普遍认同的,与企业扩张性有明显相关性的总资产增长率等基本指标。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指标选取的原则。考虑到企业扩张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目标,为了增强指标体系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指标体系的选取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任何指标的选取都应当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指标与企业扩张性评价目标在逻辑上有可靠的相关关系,应当充分考虑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2)客观性:为了在权重判断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在基本指标的选取上,同一维度的基本指标应当仅包含高级别指标和低级别指标两个级别的不同指标;从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看,同一级别指标在重要性上应当是基本无差别的。
(3)一般性:指标选取应当具有一般性,基本指标应当是相对指标(如增长率)而非绝对指标(如增长额),且应尽量少带有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
(4)全面性:在一般性的基础上,指标不应当有明显遗漏,理论上对综合评价目标有较强解释力度的指标都应当被考虑。
(5)可操作性:指标数据应当易于提取和计算。
2. 指标体系的建立。依据前述分析,参考Subramanyam、Wild及黄世忠等关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经典文献,基于选取原则和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相对应地建立包含4层、12个基本指标的企业扩张性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中指标内容说明如下:
X1:总资产增长率指当期总资产相对上一期总资产的增长率,与当期企业扩张性正相关。一般而言,处于扩张期的企业会不断扩大经营、筹集资金,总资产规模增长较快。
X2:现金等价物总额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代表企业的流动资金。当期现金等价物总额相对前一期的增长率越小,表明企业用于扩张的资金越多,因此该指标和当期企业扩张性负相关。
X3:长期投资项目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则是主要的长期经营性资产,二者是企业扩大投资与经营规模的主要对象。当期长期投资项目和固定资产总额相对前一期的增长率越高,当期的企业扩张程度越大。
X4:当期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相对前一期的增长率和当期企业扩张性正相关。处在扩张期的企业会刺激销售,实行宽松的信用政策,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规模会扩大。
X5:总负债增长率反映了总负债规模相对前一期的增长,与总资产增长率相类似,该指标与企业扩张性正相关。
X6:非强制性流动负债包括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其相对前一期的增长率与当期企业扩张性正相关。非强制性流动负债由于一些原因不必当期偿付,处于扩张期的企业会尽可能占用这部分资金。
X7:这一指标反映了非流动负债相对前一期的增长,与企业扩张性正相关。非流动负债是长期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非流动负债增长越快,企业扩张性越强。
X8:扣除净利润增长率的对股东分配额增长率=对股东分配额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1,处于扩张期的企业倾向于将利润留在企业用于扩张,对股东的分配较少,扣除净利润增长率的对股东分配额增长率与企业扩张性负相关。
X9:现金流入总额增长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入的总和相对前一期的增长率,与企业扩张性正相关。企业扩张需要增加现金的筹集,同时业务、投资规模扩大也会增加现金流入。
X10:现金流出总额增长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的总和相对前一期的增长率,与企业扩张性正相关。企业扩张需要支付大量现金,扩张性越强,现金流出总额越多。
X11: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额增长率反映了筹资活动的扩大,企业扩张时通常会筹集更多资金,该指标与企业扩张性正相关。
X12: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额增长率反映了投资活动的扩大,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额增长率反映了经营活动的扩大,该指标是企业扩张的直接反映,与企业扩张性正相关。
需要指出的是,在X9 ~ X12四个现金流量类指标中,应当对非金融企业报告期内因购买或收回委托理财而形成的现金流出或流入予以扣除。当主营业务发展环境较为恶劣时,企业通常会对主营业务的扩大再投资缺乏意愿,反而会购买大量委托理财获得保证收益;显然该部分现金流量与企业扩张并无关系,对其予以扣除可以有效控制评价结果的偏差。虽然该部分信息不属于财务报表表内信息,但由于该部分可能对相关数据造成重要影响,且也属于要求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因此也应当被考虑。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1. 建立判断矩阵。基于表1的层次递阶结构,考虑指标选取遵循前述客观性原则,结合以往研究和专家打分结果可以认为:对一般的财务信息使用者而言,标准层2中同一级别的从属指标两两之间基本同样重要。而对于标准层2中的层级比较,由于低级别指标包含更加具体、更具针对性的信息,较之高级别指标反映的信息更具指向性,没有将过多干扰信息囊括在内,可见低级别指标比高级别指标重要。但由于要考虑评价结果的综合性,不宜过度轻视高级别指标,因此可视为低级别指标较高级别指标略为重要。标准层1中考虑解释的直接程度,可以认为现金流量类指标反映信息比资产类指标略为直接,资产类指标反映信息比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略为直接。此外,在C6层中,考虑投资活动是扩张的直接反映,而筹资不一定用于扩张,故可以认为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额增长率指标比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额增长率指标略微重要。则可以建立如下判断矩阵:
A=[a11a12⋯a1na21a22⋯a2n⋮⋮⋱⋮an1an2⋯ann],(aii=1,aij=[1aji],aij>0)
aij表示相对于A而言ai和aj的相对重要性。通常依据1 ~ 9标度法取1,2,…,9及它们的倒数作为标度,如a1与a2同样重要,则在其相交位置即a12的值为1。建立判断矩阵的1 ~ 9标度见表2。

 

 

 

 

2. 确定层次排序的权重。指标权重的确定首先应当计算层次单排序权重,即下一指标层相对于与之相关的上一指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排序。首先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值,w1,w2,…,wn为各因素相对重要性排序数值:

 

其中:i=1,2,…,n;W=(w1,w2,…,wn)T。
在此基础上,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1n][i=1n(AW) iwi][(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然后计算一性指标CI=[λmax-nn-1],继而计算随机一致性比值CR=[CIRI]。一般地,若CR<0.10,则说明矩阵的一致性可以被接受;否则就需调整判断矩阵,使其一致性可以被接受。

 


在完成全部判断矩阵的建立后,则可应用公式WXK=wAwBiwCjwXK(i、j、k为B、C、X各层的指标下标)逐级相乘确定每一指标相对总目标的排序。
(四)层次权重赋值结果
由于遵循前述客观性原则,同一从属的基本指标层的指标权重相同,则仅需根据前文重要性排序分析的情况构建A-B,Bi-C,C6-X三个判断矩阵,见表4 ~ 表6,即可计算出全部指标赋值结果,详见表7。

 

 

 

 

 

 

 

 

 

三、应用分析
(一)数据概况
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文选取近年来发展波动性较强的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对模型进行验证。数据全部从国泰安CSMAR金融经济数据库、万得Wind资讯金融终端及相应公司年度报告提取,提取的是按证监会行业分类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2014年末总市值排在前10名的企业,而数据完整且不存在借壳上市等重大资产重组事件的仅有6家企业,基本情况见表8。

 


本文涉及6家企业2009 ~ 2014年的各项指标数据和拿地数据。各家企业之间规模差异较大,有助于验证模型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二)结果分析
将数据代入模型进行计算,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各企业2009 ~ 2014年各年度的企业扩张性评价相对水平;对各企业各年拿地面积增长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企业各年度的拿地扩张相对水平,详见表9。由表9可知,使用企业扩张性AHP评价方法得出的各企业不同年度的扩张性评价结果与其各年度的拿地面积增长率水平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反映出两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由表10可知,除2014年因两组数据各自的离差过小造成较大误差外,各年度不同企业的扩张性评价结果与其拿地面积增长率水平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两者也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由于拿地面积反映了房地产企业未来开发、销售的规模,被认为是房地产行业内最能代表房地产企业扩张程度的指标,因此这一结果表明,对于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模型评价结果与事实情况基本符合,且对于不同规模企业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同时,从总体上看,6家企业在2009、2010、2013年的扩张性较强,而在2011、2014年的扩张性较弱,这与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整体景气程度相印证。另外,由于拿地情况不能反映企业非主营业务的扩张,因此呈现出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扩张性AHP模型评价结果与拿地面积增长水平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这一偏差值得注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受。而且由于现金流量类指标在指标体系中占据较大权重,这一结果也可以与企业经营情况评价中现金情况重于资产负债情况的一般原则相印证。
四、结论
本文基于AHP模型从财务报表出发开发了一种对企业扩张性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的新方法。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由于在指标选取上严格遵循了科学性、客观性、一般性、全面性等原则,未设立带有明显行业或企业特征的指标,并且在权重确定过程中,以客观逻辑为基础充分综合了专家意见。因此,前文构建的企业扩张性AHP综合评价模型在理论上应当是有效的,无论对于不同企业之间的相对扩张性评价,还是对企业不同时期的扩张性评价都应当可以应用。
从应用分析的结果来看,使用企业扩张性AHP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得出的各家房地产企业2009 ~ 2014年的企业扩张性评价结果,同其他代表扩张程度的公开信息基本可以相互印证。由于模型选用的全为一般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财务报表指标,且在建模过程中并未基于数据的特殊性而对指标进行任何特殊处理,因此在理论上可以认为这一模型在各类企业的扩张性评价上具有普适性。当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业特征是否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通过当前的研究难以认定。若要更好地证明该方法的外部有效性,则需要大范围地选取多种类型的企业样本进行评价和验证。
普适性较强的、在综合性与可量化方面具备双重优势的企业扩张性AHP综合评价方法在企业经济研究方面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替代现有方法,更加有效地对企业扩张进行度量,使得这一变量能够更加真实、可靠地代表现实情况,进而提高基于这一变量相关研究(如对企业扩张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的可靠性。同时,由于该方法是从易于取得的财务报表信息出发,其应用可以使得相关研究中企业扩张评价的过程更加方便和简化。
在企业经营实践的相关领域,企业扩张性的综合评价应当得到重视,企业扩张性AHP综合评价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此类问题的可用工具应当受到关注。在实践中,以单一企业为对象的研究主体,可以使用这一方法比较清晰地了解这一企业发展、扩张的历程,并可以结合其他信息对该企业扩张的效益进行分析,从而对其发展前景和潜在风险进行预测。而以多企业为对象的研究主体,则可以应用这一方法对某一行业、某一市场不同企业的扩张程度进行可比评价,进而对该行业、市场内企业地位、绩效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把握行业、市场的动向;尤其是对于一些指数发布机构而言,该方法还为其制作新的产品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新工具。
另外,在应用中需要注意,企业扩张性AHP综合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中性的,企业的扩张程度是一种基础信息,在实践中应当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与其他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王朝辉.企业扩张理论的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5).
姜付秀,张敏,陆正飞,陈才东.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J].经济研究,2009(1).
肖兴志,何文韬,郭晓丹.能力积累、扩张行为与企业持续生存时间——基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生存研究[J].管理世界,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