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财会月刊(17期)
财务·会计
生态经济建设下我国省际工业环境财务绩效评估

作  者
徐沛勣1,袁广达2(教授)

作者单位
1.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211100;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44

摘  要
      【摘要】为加强生态经济建设监督机制,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估中存在的缺陷,将财务思想融入环境管理之中,构建了较为全面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评估体系的理论框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份2008 ~ 2013年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我国工业环境财务绩效总体上呈由东向西逐步下降的地域特征。要想实现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必须建立全面系统的环境财务绩效评估体系和严格的执行机制。
【关键词】生态经济;环境财务绩效;绩效指标;工业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17-0031-5

一、引言
随着我国各地工业生态经济建设战略的不断开展,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投资不断加大,人们越来越关心这些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因此,目前急需对工业环境财务绩效状况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以帮助相关主体(如政府、企业)审时度势、有的放矢。众所周知,环境绩效是指相关主体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环境治理与保护成绩,它主要站在单纯的环境角度来考量环境问题,反映的是纯粹的环境质量情况。而本文研究的环境财务绩效是站在财务角度来讲的,指相关主体过去和现在的环境行为对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财务成果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关主体环境管理行为直接体现的外在结果和成效。
与传统的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相比,环境财务绩效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更加强调自然再生产与社会经济活动再生产的相互协调,能够有效地反映相关主体是否实现了环境与财务双赢的目标,而非单纯地仅仅反映环境或经济单方面的绩效,在现代环境会计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
因此,要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解决当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二者双赢的局面,单纯地关注环境绩效或财务绩效已远远不够,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环境财务状况的综合效益,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环境财务绩效的研究既是当代社会进行环境保护与管理的要求,也是现代会计主体进行财务管理的需要。然而,至今为止,我国尚未形成一套统一而规范的环境财务绩效评估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相关主体进行生态经济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
二、文献综述
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会计学者就开始研究环境保护与会计处理技术相结合的问题,先后提出了“环境污染会计”的概念和“生态会计”的构想(比蒙斯,1971;马林,1973)。到了90年代,西方已初步形成了环境会计的理论框架,并开始关注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的融合(Bennett等,1998;Epstein,1996),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1998)还专门发布了文件《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与此同时,葛家澍等(1992)将西方绿色会计的思想引入我国,并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这成为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在此之后,李祥义(1998)提出了增设适当绿色财务管理评价指标的构想。
21世纪以来,随着财务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大量研究发现,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密切相关(吕峻,2011;Hiroki Iwata,2011;Nicola Misani等,2015),国内外学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将环境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的重要性,环境财务会计思想得到了发展。Rob Gray等(2004)提出,当财务和环境标准发生冲突时,最有效的方法是明确地将环境融入奖励系统;在进行投资评估时,环境道德和财务因素都应予以特别关注。李心合提出将财务环境理论纳入整个财务环境体系(2001),公司财务理论应突破主流的社会责任外生型理论,将社会责任内生化(2009),并提出了“绿色财务绩效”的思想(2015)。秦春玲(2008)、郭海芳(2011)先后对绿色财务管理和绿色财务绩效的相关概念、内容体系、实施策略、现阶段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环境财务及环境财务绩效理论框架的发展下,一些学者具体针对环境财务绩效评估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两大内容。在评估的指标体系方面,陈璇等(2010)从资源消耗、治理和投资三个方面设计了一套包含制造企业环境财务绩效和环境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估体系。评估方法方面,袁广达等(2008)证明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进行环境财务绩效评估时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由上述文献可知,目前有关环境财务绩效的研究仍处于初探阶段。就研究内容来看,大多只是关于环境财务绩效评估方面的理论研究,其他方面的研究极少。就研究成果来看,虽然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估方法都很多样化,但大多都只是基于纯粹的理论基础和自己主观设想的未来理想财务报表,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很难落实于当下对具体地区、行业或企业的评估;即使有极少数进行了实证研究,但由于数据的可得性较弱,所选取的评估指标单一且多为绝对数,分析结论易片面化,并不具备对被评估对象较大的指导和激励价值。此外,大多数研究在构建评估指标时忽视了被评估对象的发展潜力和对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能力;在对评估结果进行研究时,仅局限于静态分析而缺少动态分析。
基于现有研究并针对环境财务绩效研究中遇到的实用性、导向性和激励性等瓶颈问题,本文将财务思想合理地融入环境绩效研究之中,确立了一套较为全面且具有实用性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评估体系,并对目前我国各省份的环境财务绩效状况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剖析。
三、我国省际工业环境财务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理论分析
随着人们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以及绿色GDP思想的出现,生产经营主体的外部不经济性逐渐受到关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在提出可持续发展观时就初步指出了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规模[×]产出结构[×]排污强度=环境质量。遵循该理念,投入产出理论指出,在评估一个主体的整体效益时,不能仅仅关注系统内部的消耗与产出,而应该也有必要将环境因素加入投入产出模型中,构建可以反映资源、环境和经济关系的投入产出评估体系;在考虑“投入”和“产出”时,必须考虑经济系统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影响,将“投入”的概念从单一的经济生产过程中对各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使用扩展到包括经济、资源和环境三部分的全部社会成本范围,并将经济系统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加入“产出”概念之中。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物质均衡理论还明确指出了“循环利用”在经营生产中对提高环境绩效的重要性,然而恰恰是“循环利用”这一点,在现有的环境绩效研究中常常被忽视,却又极为重要。此外,生命周期评估理论也详细阐述了环境经济综合效率评估的具体内容,例如:原材料提炼和加工、再利用和维护、废旧物处置等。除了评估的基本思想和具体内容,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提出的生态经济效率理论还给出了生态经济效率指标的计算公式:生态经济效率=产品或价值服务/对环境的影响。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在构建环境财务绩效评估体系时以投入产出理论为基本思想,在确定具体评估内容和指标时以被评估对象的“投入——产出”流程为主线,并加入物质均衡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估理论中提出的“循环利用”等内容,将环境与财务因素相融合;在构建具体指标公式时,以生态经济效率理论为指导思想,并对其原始公式进行合理改进,以确保环境因素与财务因素相结合的合理性。此外,在构建评估体系时,本文不仅遵循了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等传统原则,还秉持了环境管理理论中的环境管理过程全控制原则、双赢原则以及国际上的CERES原则(《环境责任经济联盟原则》)等,并考虑了被评估对象的发展潜力,以充分考察被评估对象的环境财务综合效益。
(二)评估体系的构建
按照上述思路,本文构建如下几类工业环境财务绩效评估指标:
1. 能耗指标。能耗指标也称为能源效率指标,是站在生产节约和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的,用来考核能源的利用效率。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来看,能耗属于投入要素,那么势必需要了解这些投入所带来的产出、经济效益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本文设计了如下二级指标:
(1)能耗产值率。该指标用来反映能耗的产值效率。在能耗一定的情况下,较多的产值意味着投入的减少和产品成本的减少,最终导致财务效益的上升和竞争能力的增强。因此,该指标值越大,环境财务风险越小,环境财务绩效越好。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能耗产值率=总产值能源消耗总量×100%]
(2)能耗收益率。该指标用来反映被评估对象的能耗收益能力。在能耗一定的情况下,较多的利润意味着收益能力的增强。因此,该指标值越大,说明环境财务绩效越好。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能耗收益率=利润总额能源消耗总量×100%]
2. 排污指标。与能耗指标相比,排污指标反映的是有害于环境系统的废弃物(即通常所说的“三废”,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用来考核生产活动中产出的废气有害物质的排放水平,是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与财务效益之间内在相关性的表征值,属于产出指标。同能耗指标的原理相似,本文对排污指标设计了如下二级指标:
(1)废弃物排放产值率。该指标反映废弃物排放带来的产值效率。在废弃物排放一定的情况下,产值越高,说明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越小,生态经济效率越高。因此,该指标值越大,环境财务绩效越好。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废弃物排放产值率=总产值废弃物排放量×100%]
(2)废弃物排放收益率。该指标反映废弃物排放带来的收益情况。在废弃物排放一定的情况下,利润越高,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越小。因此,该指标值越大,环境财务绩效越好。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废弃物排放收益率=利润总额废弃物排放量×100%]
3. 治理指标。治理指标反映的是被评估对象环境治理情况对环境系统和财务系统的综合影响,其站在环境保护角度来考查被评估对象的环境治理水平。工业行业的环境治理主要体现在治理投入和治理成效两个各方面,其中,治理投入可以通过环境治理投资和费用来反映,治理成效可以通过治理投资回报率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情况来反映。因此,治理能力指标可以分为如下四个二级指标:
(1)环境治理投资率。该指标反映被评估对象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用来考查其对环境治理的态度是否积极、为治理环境污染占用了多少资金。工业环境治理投资包括环保设备投资、环境治理工程投资、环保项目投资等。因为这些被投资对象最终都属于被评估对象的资产,所以本文将用环境治理投资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即环境治理投资率)来反映环境治理资金投入情况。该指标值越大,说明环境治理资金投放比例越高,治理态度越积极。其计算公式如下:
[环境治理投资率=环境治理投资总额资产总额×100%]
(2)废弃物治理设施运行成本费用率。该指标反映被评估对象在环境治理中发生的资金消耗情况。工业行业的环境治理资金耗费主要体现为各项废弃物治理设施的运行费用,且在会计上具有成本和费用的性质,因此,本文用各项废弃物治理设施本年运行费用与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之比(即各项废物治理设施成本费用率)来反映环境治理资金的耗费情况。该指标值越小,说明环境治理成本越小,治理水平越高。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3)环境治理投资收益指标。该指标反映被评估对象环境治理投资的收益率,是环境治理投资率指标的必然发展和延伸,是对其的必要补充。在环境治理投资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其带来的利润越高,说明投资越有效。因此,该指标值越大,环境治理投资的成效越好。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环境治理投资收益率=利润总额环境治理投资总额×100%]
(4)废弃物循环利用成本率。该指标用来反映被评估对象的资源回收再利用能力。虽然该指标常常在环境效益研究中被忽视,但与对废弃物的处理相比,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是一种更好的环境资源节约行为。因此,有必要将该指标加入评估体系中,使评估体系更加全面系统。在废弃物循环利用量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越高,生态经济效益越差。因此,该指标值越小,说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能力越强。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废弃物循环利用成本率=营业成本废弃物综合利用量×100%]
4. 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也称为成长能力指标,指被评估对象在环境财务管理中所表现出的增长能力。如果说能耗指标、排污指标和治理指标三大类指标是静态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则属于动态指标,主要反映被评估对象在能耗、排污及治理方面的好转情况,是这三方面指标的扩展和延伸。发展能力的分析有助于预测未来的环境财务效益,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且长期的政策制度和管理决策方案提供依据,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环境损失。因此,虽然目前绝大多数研究在构建环境财务绩效评估体系时未考虑发展能力,但本文认为加入这类指标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二级指标如下:
(1)能耗收益变化率。该指标反映本年度能耗收益效率的变化情况。因此,该指标值越大,说明能耗收益能力越强。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废弃物排放收益变化率。该指标反映本年度废弃物排放收益率的变化情况。因此,该指标值越大,说明排放带来的经济效益越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3)环境治理投资变化率。该指标反映本年度环境治理投资力度的变化情况。因此,该指标值越大,说明治理力度越大,治理态度越积极。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较为完整且具有实用价值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评估体系,其框架如下图所示。(三)评估方法的确定
工业环境财务绩效评估指标数量较多,且量纲不一、意义不同。因子分析法能够深刻地反映出指标的综合效用价值,比专家经验评估等方法更具可信度,适合对多元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工业环境财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估,主要步骤如下:
(1)建立指标体系和原始矩阵Z,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X。
(2)计算所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检验所选数据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本文采用的方法为KMO检验法)。
(3)解特征方程|R-λE|=0,计算相关矩阵的特征值λi。若λ1≥λ2≥λ3≥…≥λp≥0,则根据方差累计贡献率(一般取值在85%以上)确定因子的个数p,前k个因子的累计方程贡献率公式为:

 

 
(4)计算初始因子矩阵和公共因子方差,用方差极大法进行正交因子旋转或斜交因子旋转,求得正交或斜交因子载荷矩阵,然后再根据正交或斜交因子载荷矩阵相关系数,确定公因子。
(5)计算各因子得分。第j个因子在第i个样本上的值可表示为Fij=􀅼j1x1i+􀅼j2x2i+􀅼j3x3i+…+􀅼jpxpi,其中,􀅼j1、􀅼j2、􀅼j3…􀅼jp分别表示第j个因子和第1、2…p个原有变量间的因子值系数。可见,它是原有变量线性组合的结果,因子得分可看做各变量的加权总和,权数的大小表示变量对因子的重要程度,于是有:
Fj=􀅼j1x1+􀅼j2x2+􀅼j3x3+…+􀅼jpxp(j=1,2,3,…,k)
(6)计算被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
[F=ω1F1+ω2F2+ω3F3+…+ωkFki=1kωi]
其中,ωi(i=1,2,3,…,k)表示第i个因子的贡献率。
四、评估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是我国各省份2008 ~ 2013年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所有指标数据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整理和计算得出。由于部分数据的可得性较弱,本文做了如下处理:①由于西藏的能源数据未完整披露,故在实证研究时将该地区剔除;②工业行业循环利用的废弃物主要指固体废弃物,因此本文用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量来反映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量。据笔者调查分析和专家经验估计,这些处理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
(二)计算结果
首先,由于能源和废弃物的相关数据都是按能源和废弃物的种类分项披露的,各项的单位、量纲均有差异,故本文先采用熵值法对各项能源和废弃物的指标值进行计算整合,然后采用计算整合后的综合值作为能源和废弃物相应的最终指标值,以避免过分夸大某类指标的作用,使评估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每一年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各省份每一年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得分和排名;最后,再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年得分进行整合计算,得出六年的综合得分和排名。在每一次使用因子分析法时,结果都能通过KMO检验,即每一次使用因子分析法都是适合的。具体排名结果如表所示。
(三)结果分析
1. 静态分析。逐年分析各年的情况以及六年的整体情况可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整体较好,东北和中部地区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较一般,西部地区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相对较差,即:我国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具有极强的区域性,总体上呈由东向西逐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就区域特征来看,我国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特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征相符,而与环境污染特征相悖。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虽然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但经济的发展程度总体上是大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的。
2. 动态分析。由评估结果可知,在2008 ~ 2013年这六年中:①北京、天津、江苏和上海这4个地区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始终较好,每年都排在前10位;②甘肃、宁夏、云南和新疆这4个地区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始终不乐观,每年基本都排在最后10位;③陕西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总体呈好转趋势;④内蒙古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总体上不断下降;⑤青海、湖南和广西这3个地区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先逐渐好转然后又有所恶化;⑥湖北、福建、吉林、辽宁和河北这5个省份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先逐渐恶化然后又有所好转;⑦其他12个省份的工业环境财务绩效起伏不定。
四、小结
本研究表明,环境财务绩效并不是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简单加总。环境财务绩效评估可以通过货币量化和财务数据分析的方式有效地揭示被评价对象的环境财务综合效率,用来准确判断被评价对象是否实现环境与财务双赢的目标。目前,为加强生态经济建设,政府部门已尝试开展了一些绩效评估工作,但大多仅停留在纯粹的环境质量层面,并没有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进行生态经济的综合评估,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和规范。环境财务绩效评估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制度体制问题。因此,应将环境财务绩效考核纳入科学政绩制度,建立全面系统的区域环境财务绩效评估机制,系统学习和借鉴各国际组织在区域环境财务绩效评估领域的研究基础和成功经验,并加强区域生态经济建设交流,以增强评估的科学性、高效性和规范性。为保证区域环境财务绩效评估制度运行的长效性,在实施层面上,要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地方政府环境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等先期工作基础,促使环境财务绩效评估工作协调、有序地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葛家澍,李若山.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J].会计研究,1992(5).
吕峻,焦淑艳.环境披露、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
李心合.嵌入社会责任与扩展公司财务理论[J].会计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