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财会月刊(14期)
金融·保险
供应链网络内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

作  者
段 姝1(副教授),杨方梅1,张 帅2

作者单位
1.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  要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与其受到的融资约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基于供应链网络中观视角,根据网络化成长活跃的江浙沪地区中小企业的实地调研和问卷数据,对供应链网络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关系进行考察,探究声誉资源在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声誉资源获取在中小企业嵌入供应链网络缓解信贷融资约束中起中介作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贷具有替代关系。
【关键词】供应链网络;声誉;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结构方程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14-0108-6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国家就业渠道,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岗位。同时中小企业在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形成产业集群、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根据普华永道在《2011年中国企业长期激励调研报告》中的统计,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5年,超过80%的中小民营企业在10年之内倒闭。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外来资本的进入,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市场全球化加大了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需要资本的不断注入,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其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及加大人才等生产力因素投入的力度受到制约,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生产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竞争市场上跨国公司和上市公司存在规模优势,这就使得中小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在中国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内源性融资占总融资额的比例高达90.5%,中小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都严重地依赖内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额仅占融资总额的9.5%,其中银行贷款占4.0%,来自非金融机构的资金占2.6%,其他渠道资金占2.9%。外源性融资渠道有限,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股市和债券市场融资,更多地依赖于银行信贷,然而当前银行贷款金额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以民间金融为代表的非正式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具有较大的风险,同时融资成本过高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从金融市场获取的少量融资资金很难满足中小企业发展要求。由此可见,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却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制约,融资约束就是其中之一。
二、文献回顾
根据制度理论,网络关系提高了企业的合法性,同时合法性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可获性(Ahlstrom 和Bruton,2006)。在缺乏有效市场制度的国家,网络关系在传递公司有效信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企业学习正确的管理方式,从而获得股东和投资者的支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网络关系可以替代缺乏有效性的市场机构(Hoang和Antoncic,2013;Peng,2011),为中小企业提供获得外部融资的有效途径,包括银行贷款。但是由于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很难或者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才能获得信贷融资。为了满足发展的资金需求,企业需要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支持,比如商业信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此外,这些替代的资金来源往往更方便,成本更低(Hussain,Millman和Matlay,2006;McMillan和Woodruff,2010、2012)。
显然,网络关系提供了相互矛盾的力量,并影响着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获得和使用。一方面,良好的网络关系可以使企业获得信息优势和知识优势,从而提高银行信贷的可获性。另一方面,良好的网络关系可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减少对银行信贷的需求。网络关系最常见的类型是社会关系,包括与其他企业的关系、与政府的关系。因此,为了检验不同类型的网络关系对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本文将网络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即:与政府的关系、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与行业协会等中介平台的关系。
从中小企业与政府关系的角度来看,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与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机制并存,并且市场机制受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机制的影响,政府仍然对企业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经理人与政府的关系即政府网络关系也就成为一种特殊的管理资源,能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效率(Chung,2012;魏锋和罗竹凤,2011;张敦力和李四海,2012)。与此相反的观点表明:与政府建立网络关系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政府支持的项目,从而减少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政府会推出一系列的支持项目去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商业银行的贷款相比,政府支持的项目的贷款利率会低于市场利率,并且没有严格的抵押品要求(George和Pradu,2010)。因此中小企业更愿意获得和利用这些“软融资”。
从中小企业与行业协会的关系来看,Hoang和Antoncic(2003)认为,与行业协会等中介平台的关系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行业协会等中介平台建立起关系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获得各种资源,包括资金、信息和建议,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可(Coleman,2008;Granovetter,2012;司玉娟,2014)。中小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中小企业管理者自身网络关系所带来的资源,管理者的社会资源可以提升企业的合法性水平。与政府关系相类似,与行业协会等中介平台建立关系有助于传递企业的经营信号和声誉信号。从这个角度而言,与行业协会等中介平台建立联系可以促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可获性的提高。同时这种关系也能帮助中小企业获得非正式的融资渠道以及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Ahlstrom和Bruton,2012)。
从中小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关系的角度来看,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的供应链网络关系可以提高企业的合法性,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通过供应链网络,企业可以向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和大众传达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公司的经营状况在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时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在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申请的时候,为了弥补中小企业信息缺乏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家经常依赖一些非正式渠道去了解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O"Conor,2010)。从不同渠道获得关于中小企业持续和正面的信息对于贷款的审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中小企业的经理人与更多的上下游企业的经理人建立网络联系,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几率就更高(Nguyen等,2010;戴淑芬、郝雅琦,2014)。然而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理论观点并没有得到实践的支持。虽然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关系网络可以提高企业的公共合法性,但是并不能表明这样的关系可以增加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Gonzal Guillen,2011)。
从企业声誉的角度来看,声誉是一种无形的抵押品,良好的声誉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拥有良好声誉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资金支持(Pietro Mazzola,2006;MacGregor,2010;Larsen,2012;曹敏、何佳、潘启良,2003),降低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贷配给可能性。声誉较差的中小企业既缺乏充足的抵押品等硬信息,也缺乏较好的软信息,很难获得外部资金支持。投资者或者银行出于风险规避和获得更高利润的考虑,偏向于将资金投入声誉良好的企业,在规风险的同时,也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从政府行为层面出发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的研究较为薄弱,同时也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持。从政府角度出发的研究往往偏向于宏观层面的研究,在短期内,如果仅仅希望通过政府行为来改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太现实。考虑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环境,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更具有现实作用。与上下游企业关系研究为中小企业融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大部分关于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关系和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供应商和顾客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方面,并没有深入探讨处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融资的特殊性质和融资机理。在既定的金融市场条件下,基于供应链网络中观视角,通过对影响中小企业经营的各因素进行研究,探究声誉机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充分考虑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与各成员互动产生的关系,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网络、当地政府等渠道向江浙沪地区的中小企业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实际回收问卷233份,回收率为58.25%。在这233份问卷中,经过筛选,有效问卷为193份,有效回收率为48.25%。问卷的回收率高于20%,是可以接受的。
(二)样本问卷的基本描述
表1 ~ 表4是本研究中193份有效样本的基本资料,包括对企业年龄、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企业所属行业等进行的基本描述。

 

 

 

 

 

 

 


2. 政府关系、发展潜力与信贷融资效率模型分析。图2为政府关系、发展潜力和信贷融资效率三者的结构模型分析。政府关系对发展潜力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γ=0.612,p<0.001);发展潜力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0.739,p<0.05);在控制了发展潜力这一中介变量以后,发展潜力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的影响不再显著(γ=-0.104,p>0.05)。模型自由度为2.528,小于最高上限严格的标准3,CFI、NFI、IFI均大于0.9的验证性标准,RMSEA为0.053,不高于最高上限0.080,因此本部分的结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度。

 

 

 

 

 


3. 政府关系、社会责任与信贷融资效率模型分析。图3为政府关系、社会责任和信贷融资效率三者的结构模型分析。政府关系对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γ=0.459,p<0.05);社会责任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0.780,p<0.001);在控制了社会责任这一中介变量以后,社会责任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的影响不再显著(γ=-0.201,p>0.05)。模型自由度为2.408,小于最高上限严格的标准3,CFI、NFI、IFI均大于0.9的验证性标准,RMSEA为0.061,不高于最高上限0.080,因此本部分的结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度。

 

 

 

 

 

 

4. 上下游企业关系、盈利性与信贷融资效率模型分析。图4为上下游企业关系、盈利性和信贷融资效率三者的结构模型分析。上下游企业关系对盈利性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γ=0.670,p<0.001);盈利性对提信贷部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0.578,p<0.001);在控制了盈利性这一中介变量以后,上下游企业关系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的影响依然显著。模型自由度为2.168,小于最高上限严格的标准3,CFI、NFI、IFI均大于0.9的验证性标准,RMSEA为0.078,不高于最高上限0.080,因此本部分的结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度。

 

 

 

 

 


5. 上下游企业关系、发展潜力与信贷融资效率模型分析。图5为上下游企业关系、发展潜力和信贷融资效率三者的结构模型分析。上下游企业关系对发展潜力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γ=0.692,p<0.001);发展潜力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0.730,p<0.05);在控制了发展潜力这一中介变量以后,上下游企业关系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的影响不再显著(γ=-0.254,p>0.05)。模型自由度为2.238,小于最高上限严格的标准3,CFI、NFI、IFI均大于0.9的验证性标准,RMSEA为0.035,不高于最高上限0.080,因此本部分的结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度。

 

 

 

 

 


6. 上下游企业关系、社会责任与信贷融资效率模型分图6为上下游企业关系、社会责任和信贷融资效率三者的结构模型分析。上下游企业关系对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γ=0.599,p<0.001);社会责任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0.780,p<0.001);在控制了社会责任这一中介变量以后,上下游企业关系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的影响不再显著(γ=-0.302,p>0.05)。模型自由度为2.518,小于最高上限严格的标准3,CFI、NFI、IFI均大于0.9的验证性标准,RMSEA为0.062,不高于最高上限0.080,因此本部分的结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度。

 

 

 

 

 

 

7. 行业协会关系、盈利性与信贷融资效率模型分析。图7为行业协会关系、盈利性和信贷融资效率三者的结构模型分析。行业协会关系对盈利性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γ=0.702,p<0.001);盈利性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0.3582,p<0.001);在控制了盈利性这一中介变量以后,行业协会关系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的影响不再显著(γ=
-0.275,p>0.05)。模型自由度为2.082,小于最高上限严格的标准3,CFI、NFI、IFI均大于0.9的验证性标准,RMSEA为0.060,不高于最高上限0.080,因此本部分的结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度。

 

 

 

 

 


8. 行业协会关系、发展潜力和信贷融资效率模型分析。图8为行业协会关系、发展潜力和信贷融资效率的结构模型分析。行业协会关系对发展潜力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γ=0.651,p<0.001);发展潜力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0.740,p<0.001);在控制了发展潜力这一中介变量以后,行业协会关系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的影响不再显著(γ=-0.148,p>0.05)。模型自由度为2.209,小于最高上限严格的标准3,CFI、NFI、IFI均大于0.9的验证性标准,RMSEA为0.058,不高于最高上限0.080,因此本部分的结构模型是具有显著性标准的。

 

 

 

 

 


9. 行业协会关系、社会责任和信贷融资效率模型分析。图9为行业协会关系、社会责任和信贷融资效率的结构模型分析。行业协会关系对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γ=0.713,p<0.001);社会责任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0.782,p<0.001);在控制了社会责任以后,行业协会关系对提高信贷融资效率的影响不再显著(γ=-0.062,p>0.05)。模型自由度为2.262,小于最高上限严格的标准3,CFI、NFI、IFI均大于0.9的验证性标准,RMSEA为0.047,不高于最高上限0.080,因此本部分的结构模型是显著的。

 

 

 

 

 

 

四、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供应链网络内中小企业声誉融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来探索供应链网络中不同网络关系的具体融资路径。在“供应链网络关系——声誉资源获取——信贷融资效率提高”的理论模型中,供应链网络关系的三个维度——政府关系维度、上下游企业关系维度和行业协会关系维度并不是直接作用于企业信贷融资效率的提高,而是通过声誉资源的获取(盈利性、发展潜力、社会责任)影响企业的外部融资效率。不同的网络关系通过影响企业的盈利性、发展潜力、社会责任,最终影响企业的融资效率。不同的环境也会对企业利用供应链网络提高外部融资效率产生影响。本文的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 声誉资源的获取可以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效率。基于供应链网络成员之间互动所形成的企业声誉,是企业的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同时,良好的声誉可以向投资者传达积极的信号。当声誉效应发挥作用时,会对融资企业形成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使得融资企业避免机会主义,融资企业可以在供应链网络内部继续与其他成员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当中小企业进行信贷融资时,基于供应链网络成员的共同声誉和网络内的惩罚机制,中小企业会选择守约,因此声誉机制降低了企业违约的概率和银行对于企业的监督成本,提高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能力,可以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同时声誉代替了传统的财务报表、抵押品,表达了企业的信用能力和还款意愿。相对于传统企业财务信息的获得,声誉信息的获得成本更低。中小企业声誉的建设依赖于供应链网络关系,因此,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网络中的声誉机制,提高了信贷融资效率。
2. 在盈利性、发展潜力、社会责任方面表现良好是供应链网络内中小企业提高信贷融资效率的具体路径。中小企业通过嵌入供应链网络获得了与网络内部成员互动合作的机会,供应链网络为中小企业学习更高层次的企业管理知识和获得更多市场资源、信息提供了平台。更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水平、更多的市场资源意味着中小企业有了更多的发展资本,利用供应链网络内部提供的资本,中小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显著的声誉信号,可以向投资者传达还款能力方面的信息。通过在网络中获取的资源,中小企业可保持良好的盈利性,增强了企业的还款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资金环境,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融资能力的增强能进一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企业良好的运营提供保障。
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不仅仅依赖于融资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还决定于投资者对于融资企业的未来预期即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判断。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可以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往往是投资者所青睐的投资对象。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利用从供应链网络中获取的资源提升企业的发展潜力是获得资金支持的有效途径。
在与行业协会、政府的互动过程中,企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回馈社会也是企业的一项职能。企业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还需要对利益相关者负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更容易被其他企业接受,这样也反过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声誉,加强其同利益相关者的联系,进而为中小企业带来信息优势,对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产生影响。
3. 中小企业盈利性在上下游企业关系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效率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未通过实证检验。这个实证检验的结果取决于在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贷的关系。石晓军和李杰(2009)、刘康兵(2011)、谢诗蕾(2011)等认为,盈利性较强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灵活多变,对资金需求的周期一般较短,且对时间的要求比较高,在资金流动上有更大的灵活性,上下游企业间能够提供和得到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贷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王喜(2011)等学者认为,商业信贷和银行信贷是互补关系,银行可以根据企业商业信贷的使用情况对企业还款能力进行测评,把商业信用作为放款的考虑指标之一。通过问卷回访及理论研究发现,基于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自身条件,相比于繁琐的银行信贷手续,中小企业更倾向于简单快捷的商业信用融资。所以,商业信用和银行信贷之间具有替代性。

主要参考文献:
Ahlstrom D., Bruton G. D.. Venture capital in emerging markets: Network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2006(30).
Hoang H., Antoncic B..Network-based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cal review[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3(18).
于蔚,汪淼军,金祥荣.政治关联和融资约束: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J].经济研究,2012(9).
张敦力,李四海.社会信任、政治关系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J].会计研究,2012(8).
George G., Prabhu G. N..Development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catalyst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emerging economi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0(3).
Hoang H., Antoncic B.. Network-based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cal review[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
Coleman J. S..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8(94).
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