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财会月刊(35期)
改革·发展
内部控制、产权性质与环境信息披露

作  者
陈玲芳(副教授)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州 350007)

摘  要

     【摘要】本文以2009 ~ 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并探析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的差异。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均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较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对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着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环境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产权性质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日趋严峻,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监管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与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政策,对部分企业提出强制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增加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部分。新《环境保护法》的配套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进一步明确提出:“企业应及时如实地公开其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披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众多学者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部分学者从企业外部分析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Walden et al.(1997)的研究表明,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陈璇和淳伟德(2010)认为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主要源于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压力。沈洪涛和冯杰(2012)指出媒体的相关报道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崔秀梅等(2009)认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也较高。另一些学者从企业内部寻找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唐久芳和李启平(2011)认为企业规模、盈利状况、财务杠杆等特征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王霞、徐晓东和王宸(2013)发现公司治理是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因素。路晓燕、林文雯和张敏(2012)则发现,在国有上市企业中,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有着相对较高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已有的文献主要从企业面临的外部公共压力和内部治理机制等角度探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至今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同时,鲜有文献从内部控制的视角来考察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鉴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存在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内部控制这一新的视角,研究其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的差异。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内部控制质量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对促进不同类型的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关系
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又颁布了18个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明确提出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方面的相关规定,如果发生紧急、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可见,环境信息披露已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内容之一,内部控制对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确保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基本制度,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合理保证企业对外提供的各种报告具有可靠性,包括财务报告以及社会责任、环境信息等非财务报告。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改善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现有研究表明,在环境保护方面表现优良的企业,更容易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能够更迅速地取得新产品的环保许可,更易于获得低成本的资金,从而使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向外界展示自身环境保护行为和所取得效的重要途径,从这一点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
其二,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的要求,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必须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采取有利于环境的方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充分地向公众披露有关的环境信息,让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制度化,使之成为一种行为常态。可见,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会更加重视自身的环境保护责任,主动对外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其三,风险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是:作为社会型组织的企业,其行为应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遵守包括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披露在内的各项法律法规。反之,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环境造成破坏、污染,或者违反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则可能面临巨额罚款或诉讼,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各种环境风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环境信息披露维护企业的合法地位,因此,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也越高。综上,本文提出假设一:
H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就越高。
(二)内部控制、产权性质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受制于企业的产权性质。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强调政治与社会利益,不可避免地要承担更多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披露的责任。近几年,国家监管部门专门针对国有企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与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定。2007年12月,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见》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0年3月发布的《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中央企业落实节能减排,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来自政府监管部门的压力,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管理层会积极地向外界披露更多与环境有关的信息。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多为家庭控制,其决策行为受政府的影响相对较小,内部控制作为规范企业行为的制度体系和自律系统,在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过程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将会促进管理者按照有利于环境的方式作出相关决策,及时降低并消除污染,主动向社会公众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以证明自己的行为。反之,如果内部控制失效,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导向下,民营企业势必会减少对治污、环保项目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并尽量隐瞒于己不利的环境信息。据此,本文提出假设二:
H2:较之国有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对民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 ~ 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获取初始样本后,按以下标准进行筛选:①剔除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②剔除ST、PT公司;③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样本。最终得到2 462个样本观测值,其中,国有企业1 617个,民营企业845个。本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数据来源于润灵环球责任评级机构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评级结果,内部控制指数来源于DIB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模型所需的其他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21.0。
(二)变量选取
本文主要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1. 被解释变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度量主要有两种方法:①内容分析法(项目评分法),即通过搜集上市公司公开年报及独立责任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构建环境信息披露的指标体系,在对各指标进行评分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反映各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综合指标值(王建明,2008;毕茜等,2012)。②指数法,利用目前社会上的专业评级机构(如润灵环球责任评级机构等)提供的评级数据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进行度量(杨纪军,2010;刘儒昞,2012;刘茂平,2013)。考虑到内容分析法在构建环境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指数法更具公正性和客观性,因此本文采用润灵环球责任评级机构发布的A 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级得分中的内容性评价得分(C 值)作为息披露水平的指标。
2. 解释变量。
(1)内部控制质量。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作为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指标,数据来源于DIB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是综合反映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与风险管控能力的量化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权威性。该指数由基础指数和修正指数两部分组成,基础指数的设计选择了内控目标、内控要素以及与经济效果、财务数据相关的多维评价指标;修正指数主要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角度对基础指数进行修正。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 ~ 1 000,本文取其自然对数,用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2)产权性质。本文参考罗宏、黄文华等(2008)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分类,按照实际控制人性质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分为国有控股股东和民营控股股东,当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控股股东时,Gov取值为1,否则为0。
3. 控制变量。具体见表1。
(三)模型构建
为检验以上假设,本文构建了如下模型:
EDI =β0+β1IC+β2Gov+β3Shr5+β4Msh+β5Pay+β6Indir+β7Size+β8Lev+β9Roe+β10Ind+εi  
利用上述回归模型对全样本进行回归,以检验假设一;同时,将全样本分为国有企业样本组和民营企业样本组,采用分组回归的方式考察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以检验假设二。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见,全样本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EDI)的均值和中值分别为16.924和15.94,最大值为39.59,最小值仅为3.00,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总体水平较低,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且不同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内部控制质量(IC)的均值和中值分别为6.571和6.565,最大值为6.9,最小值为3.42,可见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差异也相当大。
由表3可见,国有企业样本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内部控制质量均显著高于民营企业样本组,这也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假设一得到初步验证。
(二)相关性检验
为了更好地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计算了主要变量的Pearson 相关系数。表4的数据显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EDI)与内部控制质量(IC)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可见,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进一步验证了假设一。产权性质(Gov)与内部控制质量(IC)、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EDI)二者之间的关系均为显著正相关,初步表明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质量上高于民营企业,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也同样优于民营企业。这也为后面的多元回归分析奠定了基础。(三)多元回归分析
1. 全样本多元回归分析。由表5可见,在两种情况下(模型1不包含产权性质变量,模型2包含产权性质变量),内部控制的系数分别为1.744和1.801,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产权性质的系数为0.689,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正相关,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假设一得到验证。从控制变量来看,环境信息披露水平(EDI)与股权集中度(Shr5)、管理层持股比例(Msh)、高管薪酬(Pay)、独立董事人数(Indir)、企业规模(Size)、行业差异(Ind)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财务杠杆(Lev)显著负相关;与权益净利率(Roe)负相关,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2. 分样本多元回归分析。本文进一步对国有企业样本组和民营企业样本组分别使用 OLS 回归检验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从表6可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两个样本组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内部控制质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假设一。国有企业样本组的内部控制质量系数为1.207,在10%的水平上显著;民营企业样本组的内部控制质量系数为5.032,在1%的水平上显著。民营企业组的回归系数与显著程度均高于国有企业组。这表明,较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对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假设二得到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回归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参考李志斌(2014)的方法,将被解释变量(EDI)和解释变量(IC)由高到低排序并进行五等分,分别以1 ~ 5对其赋值,重新进行全样本与分样本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与前文的结论基本一致,这表明本文实证分析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09 ~ 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质量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①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均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②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对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本文的启示:应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进企业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于民营企业,更需要通过加强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把环境保护责任和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制度化,使之成为一种行为常态,进而促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陈璇,淳伟德.环境绩效、环境信息披露与经济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J].软科学,2010(6).
沈洪涛,冯杰.舆论监督、政府监管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12(2).
罗宏,黄文华.国企分红、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08(9).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海水养殖业环境成本最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B13043S);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共资源收益合理共享视角下的国有企业红利分配研究”(项目编号:13CGL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