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财会月刊(20期)
财务·会计
谈管理型财会人才能力框架及培养模式

作  者
王文华1,2(副教授),陈学平1(副教授),赵红梅1,陈玉荣1

作者单位
(1.常州大学商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2.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摘  要

      【摘要】高度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经营迫切需要管理型财会人才,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应由核算型导向向管理型导向转变。本文在分析管理型财会与核算型财会区别的基础上,探讨了管理型财会人才的能力框架,并进一步研究其培养模式。本文研究为高校财会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管理型财会;能力框架;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企业不再是在一个稳定的国内竞争市场中运行,都需要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竞争格局。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和风险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传统核算型财会人才已无法满足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而能够参与企业战略管理、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的管理型财会人才已成为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那么,管理型财会与核算型财会有什么区别?适合企业需要的管理型财会人才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如何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本文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管理型财会与核算型财会的区别
管理型财会人才是指充分利用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具有战略思维和价值创造理念,参与企业战略规划、风险控制和财务协调,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复合型财会人才。管理型财会与核算型财会主要有以下区别:1.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扮演的职能不同。核算型财会的职能主要是为企业记录价值,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其提供的财会信息主要满足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而管理型财会的职能主要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对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除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相关信息,还需要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并对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和财务协调。
2. 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核算型财会遵循公认的企业会计准则,财会人员创造性工作不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核算型财会很容易被计算机所替代,也难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而管理型财会没有标准的财会准则可以遵循,主要依赖财会人员灵活运用企业各种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属于创造性的工作,难以被模仿和替代,因此会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
3. 采用的方法手段不同。核算型财会主要处理的是企业已经发生的财务信息,其方法手段是利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记录,同时也要分析企业市场、产品、人力等非财务信息,也就是要跳出财会分析企业价值驱动的战略因素,其方法手段是利用数据分析、统计预测的方法进行决策和控制,是一种事前和事中行为。下表列示了管理型财会与核算型财会的主要区别。

 

 


二、管理型财会人才的能力框架
管理型财会人才是一种高层次、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企业面临的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对管理型财会人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管理型财会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1. 战略规划与风险管理能力。管理型财会人才应具备战略思维,能够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随时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动态,观察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动向,洞察企业可能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从而从财会角度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决策依据。另外,经济全球化使得大部分企业都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这也加大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因此预测风险、分散风险和规避风险也就成为管理型财会人才必备的职业能力。
2. 学习与创新能力。管理型财会人才不仅要解决企业中常见的财会问题和管理问题,也要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解决以前没有出现的复杂难题。这就需要管理型财会人才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新的方法和技术,并运用于解决企业出现的新问题。总之,管理型财会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沟通协调与组织能力。管理型财会人才一般处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位置,除了需要进行内部岗位设置和组织分工外,更多需要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并学习业务流程相关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沟通协调与组织能力有利于开展企业财务活动,也有利于解决不同部门之间的财务冲突,更有利于从战略高度全面把握企业资金活动,从整体角度进行资金配置和安排,确保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4. 制度设计与控制能力。管理型财会人才需要为企业制定内部财会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从而保证企业财会核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合法合理,避免财会舞弊和资产流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外,管理型财会人才还需要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分析预测,编制企业预算,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运用预算进行成本控制,尽可能减少企业的浪费和损失,提高企业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5. 投融资与税务筹划能力。管理型财会人才需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能力。首先,要能够为企业设计合理的资本结构,为企业筹集缺口资金;其次,要能够科学地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保证企业投资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降低投资风险;再次,在不违背税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法中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对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及经营活动的巧妙安排,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税收利益。
上述五种能力中,战略规划与风险管理能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是一种战略思维和风险理念的具体体现,其根本目的是发现企业价值驱动的有利因素,控制潜在的影响价值创造的不利因素。学习与创新能力、沟通协调与组织能力是管理型财会人才的两种综合能力,而制度设计与控制能力、投融资与税务筹划能力是管理型财会人才两种专业能力,这四种能力是管理型财会人才的基础能力,它们共同支撑战略规划与风险管理能力。
三、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
懂管理的财会人才是企业急需的财会人才,高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设计实施等方面为人才培养打造更好的条件。管理型财会人才作为一种复合型、创新型的中高级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摒弃传统人才培养的弊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从而全面提高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 根据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重新定位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出发地和归宿点,现有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依据核算型财会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使得培养的财会人才专注于企业财会核算,而不理解企业价值产生的动因,更不能从战略角度思考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缺乏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财会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财会专业培养目标,由“核算型财会人才”培养向“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转变,树立管理财会理念,强化财会人员为企业经营管理发挥重要作用的观念,使财会人员不仅为企业记录价值,还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其次,重新构建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一是适当增加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数和课时数,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增强学生未来持续学习与创新的能力。管理学课程尤其需要增加战略管理课程,加深财会专业学生对企业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的理解。二是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会点燃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市场竞争意识和战略思维能力。三是适当减少财务、会计等核算型财会课程,增加管理财会、财务管理、财会制度设计、内部控制、税务筹划等侧重管理的专业课程。扭转当前财会人才沉迷于财会记账而忽视企业管理的局面,提高财会人员为企业进行管理决策的能力。
2. 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管理型财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实际管理能力。我国高校财会专业大部分教师是从毕业之后便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对于财会制度、环境、信息等变化的学习、反应能力相对滞后。因此,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首先,对于现有在校师资队伍,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有组织地鼓励部分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使他们切身体会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再回课堂教学时,教学内容会更加丰富生动,同时也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可以将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中高级财会人才引入课堂,利用他们丰富的实战经验、管理案例来丰富课堂,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补充了在校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不足。例如常州大学财会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每学期都聘请该校毕业、在企业担任中高级财会职务的校友回母校为学生上课,大大活跃了现有的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案例,且学生反映较好。
3. 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财政部制定的《财会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 ~ 2020 年)》中,把推动财会行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作为财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明确指出:各级财政部门要推动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要推广以院校教学为主体、以单位实践为补充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加强与政府、企业联合,通过建立研究基地和实习基地、课题合作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为人才培养搭建教学平台。例如常州大学财会学和财务管理专业,一方面立足校内教学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与行业实践对接;另一方面与地方政府财政、税收、审计等部门深度合作,提升学生专业综合化认知,利于学生了解财经理论与实践。与地方中小企业加强互利共赢合作,扩大实习基地,推动实习实践实质化进程。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带领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强化启发式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目前财会专业课堂教学主要是采用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并加以练习来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但显然与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会计毕业生在各种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但普遍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因此,财会专业课堂教学应该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正确的学习思路,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财会恒等式时候,我们可以以新创一家企业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新创企业首先要考虑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己投入、其他股东投入以及向金融机构借款等,即所有者投入资金和负债资金,从而形成恒等式右边。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资金的使用(去向),新创企业需要购买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剩余资金存入银行或留在企业,所有这些形成的结果即是资产。由于资金来源必然等于资金使用,从而就很容易理解财会恒等式了。这种启发式案例教学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企业转型升级对财会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管理型财会人相对于核算型财会人才更能满足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高校财会专业理应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财会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企业输送更多的管理型财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何传添,刘中华,常亮.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理念与实践[J].会计研究,2014(1).
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4).
【基金项目】常州科教城院校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科教城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K2014201);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面向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JY2014009),“基于政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会计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JY2014032),“协同创新视角下《财务分析》教材体系的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JY2014096),“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JY201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