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财会月刊(16期)
改革探索
信息化环境下管理会计应用探讨

作  者
吴花平1(博士),周 蕾1,范群林2(副教授)

作者单位
(1.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重庆 400054;2.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重庆 400054)

摘  要

      【摘要】在企业管理中,作为科学管理手段的管理会计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分析在信息化大环境下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软件;信息共享

一、管理会计概述
20世纪初,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且广泛应用于国外企业中。管理会计是会计学与管理学的结合,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方法的运用,确认、计量、整理、对比和分析会计信息,使企业管理层能够更好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更合理地配置资源。
20世纪3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出现在美国。其实务发展由60年代以前的侧重于内部成本管理与财务控制,选用全面预算管理和实施成本会计系统的方法;到60 ~ 80年代青睐于安东尼的管理控制框架,重视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再到 80 ~ 90年代有侧重点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流程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最后到 90年代以后的更加重视价值创造,出现了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以及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
直到20世纪70 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学者在吸收了西方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后,结合国内经济现状,才将管理会计的研究本土化。李天民教授认为,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 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各责任单位和整个企业的日常和未来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评价和考核,并帮助企业管理部门做出最优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孙茂竹教授则认为管理会计从属性上看属于管理学中会计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从上述管理会计的定义来看,绝大多数观点认为管理会计是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和方法,或者是一种信息系统。在本质上,这两者是相通的,即通过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从而形成信息系统。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 起步晚,应用程度不高。管理会计自20世纪初萌芽,虽然出现得较早,但我国在70年代才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在一些地区、少数大型企业里管理会计才得到某种程度的应用。虽然如今不少企业都采用了诸如全面预算、变动成本法等一些传统管理会计方法,但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等先进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情况却不太乐观。
2. 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未紧密结合。管理会计相比财务会计而言,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的假设、对象、目标、原则等基本问题尚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其理论体系缺乏明确的中心和清晰的主线。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教材内容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交叉重复,内容之间缺乏实质性联系,这些内容陈旧的教材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知识的更新。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大多通过单纯的理论推导和对西方管理会计的模仿进行,并没有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很多方面往往只作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分析。研究者很少做到研究成果的充分实践和运用,实际工作者往往也未能了解和运用这些研究成果,造成了理论研究与会计实践的严重脱节,管理会计的发展受到制约。
3. 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度不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我国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普及程度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企业经营决策者并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同时我国尚未统一规范管理会计的工作组织和机构设置, 财务部门和成本部门几乎承担了管理会计的所有任务和职能,多数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目前管理会计师这个职业在我国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我们也没有完善的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事实上,管理会计的应用相比财务会计而言需要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会计人才的紧缺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4. 国家的相关法规不够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反垄断法》等经济方面一系列法律的先后颁布,规范了我国的市场行为,但是这些法律制度并不健全,管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相关性仍有待提高,同时执法的不规范也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缺乏相关法律依据。
5. 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减少了行政干预,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环境,让企业拥有了更多自主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缺乏管理会计应用的企业文化,政府职能的错位导致政企不分、权责不明,企业会计人员是领导者的附庸,在进行决策时他们往往更重视一些行政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 忽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从而造成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不到普遍应用。
6. 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不高。管理会计的作用因计算机参与程度的不够而大大削弱。在我国开展会计电算化应用的企业中,会计人员和经营决策者不能有效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而是受传统做法和习惯的影响,常常重核算、轻管理。
三、信息化环境下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
1. 企业不够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目前,我国只有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完善,构建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的匮乏、制度的不完善、管理手段的落后、管理层的不重视,与大型企业差距较大,许多企业并不实施或极少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而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6%以上,这意味着管理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阻碍颇大。
2. 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经营机制不匹配。如今,国内外缺乏对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具体应用、实施策略研究的重视。企业类型众多、规模大小不一,其自身经营理念和机制的设计也大相径庭。企业的责、权、利并没有真正统一,缺乏相应的激励、监督和约束。部分企业只重视眼前效益,忽略长远目标。因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程度与企业管理水平相关,所以管理水平较差的企业即使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也难以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3. 管理会计软件发展不成熟。现有的管理会计软件的功能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差,许多管理会计的公式和模型无法应用于信息化,法规对于软件技术开发上的规定也限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使软件很难在企业推广。研究现有的ERP系统,可以发现管理会计软件功能满意度明显差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4. 管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管理会计软件的生产厂家研究数据保密问题的屈指可数,大多只是对自家软件本身的加密,用户口令、用户权限的设置并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网络化的运营环境让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成为企业最担忧的问题,系统瘫痪、病毒入侵或者突然断电可能会导致企业的重要材料、数据遭到破坏和丢失,并且不能恢复。
四、信息化环境下管理会计应用的措施
1. 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由全面预算管理模块、成本控制模块、预测分析模块以及绩效评价模块等不同模块有机地集成到一起的智能决策系统,通过不同模块所具有的功能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过程。它主要通过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企业业务活动过程中的相关信息,预测经济运行产生的后果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使企业各级管理层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对企业资源的配置、风险的管控、信息的共享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决策层做出专门决策,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因此,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为企业提供智能决策支持的关键措施之一。
2. 规范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信息标准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一整套综合的信息标准处理系统,而信息标准处理的前提是会计信息标准化。只有会计信息实现标准化,才有可能保证企业高层据以做出即时、有效的决策。如果没有会计信息的标准化,企业内各个部门针对同一现象或情况传递到高层的信息有可能出现不一致,致使做出的结论相差甚远,从而严重影响高层的决策能力。
3. 重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匮乏,不仅表现在我国财务人员普遍缺乏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上,更多地表现在国内企业和财务人整体对管理会计缺乏了解。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更多地倾向于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严重忽视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同时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缺乏完善的培养机制,从而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想在信息化环境下发展管理会计,加强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是首要条件。
4. 推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建立。清华大学教授于增彪曾指出,当前,企业不缺乏管理会计的实践方法,但缺乏系统的管理会计体系。由于我国的国情与西方不同,因此,直接将西方成熟的管理会计体系套用于我国企业是不合适、不恰当的。在我国,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使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来激发管理活力。2014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由“4+1”体系组成,即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加咨询服务。同时,对每一个体系的建设都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案。因此,要积极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
5. 实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现有ERP的高度集成。ERP是将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所有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对各部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使企业得到最高的效益。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信息高度集成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已有信息进行剖析,并根据当前形势,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和效益做出判断和预测。因此,如果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能够高度集成于ERP系统中,那么,将会使得管理会计的思想、财务会计和经济业务流程合于一体,完全实现信息的一体化。
6. 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间管理会计信息共享机制。长期以来,管理会计被认为是对内的报告会计,它主要向企业内部高层人员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会计信息不仅需要提供给企业内部人员,同时也要提供给企业外部人员,甚至在一个特定的价值链范围内需要对各个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共享,才能够保证整个价值链和各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由于管理会计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面向未来,根据所掌握的管理会计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规划。如果没有整个价值链上各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共享,高层管理人员很难从片面的数据中得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因此构建企业间管理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势在必行。
7. 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共享风险防范。关于如何构建企业间管理会计信息共享机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风险防范问题。管理会计信息共享是企业将各自重要的会计信息暴露给其他企业利用,其中包括了企业自身有价值的商业机密。如果企业将信息提供给其他企业,而企业本身却得不到真实可靠的管理会计信息,甚至得到的是虚假的信息,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有可能是致命的打击。此外,由于风险防范措施的不规范,推进企业间共享管理会计信息将受到严重的阻碍。由于利益的冲突,各企业不会轻易将自己的管理会计信息共享给其他企业。因此,建立规范的风险防范措施是管理会计信息迈向共享的第一步。
主要参考文献
潘飞,陈世敏,文东华等.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研究框架[J].会计研究,2010(10).
孙茂竹.管理会计理论思考与架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张继德,刘向芸.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21).
杨美丽.管理会计知识与方法运用状况调研[J].财会月刊,2013(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4YJC630032);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4-GX-108,2013-KS-017);重庆市基础与前沿项目(项目编号:cstc2013jcyjA90022);2014年重庆理工大学青年科研项目星火支持计划;2014年重庆理工大学实验创新基金;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14Z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