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 4 期
财会月刊(4期)
参考借鉴
会计处理后台化: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作  者
王剑盛(副教授)

作者单位
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摘  要

      【摘要】本文分析了从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会计信息化的各个阶段,会计业务处理后台化的历程。本文认为,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伴随着信息壁垒的不断突破,会计业务日益转向后台智能化处理,而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就必须进一步提高会计处理的后台化程度。
【关键词】会计处理;后台化;信息化;XBRL

一、单项事务处理阶段会计处理后台化
在单项事务处理阶段,企业已研发出了模拟手工记账方式为主要功能的、相互独立的会计核算程序,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首批进入后台处理的会计业务主要有:
1. 算账业务后台化。在“记账”、“算账”、“报账”、“用账”这些会计工作中,算账是最早被后台化的工作。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最初在会计工作领域应用时,企业最主要是用于代替部分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重复性高的手工劳动,以降低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为主要目的。分类统计、汇总经济业务数据是首批进入后台处理的会计事务,这一变化对会计实务及会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由于专业人才及设备的缺乏,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程度低,因而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传统计算技术的珠算对会计人员来说是一项必备的业务技能。其频频出现在金融、商贸等行业的技能比武项目中,大、中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更是将珠算列入重要的专业技能着力培养,学生考取能手级珠算等级证书的人数比例也成为评判专业教学水平的标杆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会计电算化普及率的快速增长,传统计算技术的辉煌不再,算盘这一计算工具从会计人员的案头淡出,珠算作为基础技能课程也纷纷在各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消失。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中初级会计电算化和珠算五级可选考一项,但绝大多数报考者选择了考取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
2. 记账业务后台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在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方面,记账业务无疑是排在前列的,一般企业一个月的记账工作量在电算化下一分钟内可全部完成。现代信息技术在模仿手工会计将会计记账、算账业务后台化的同时,凭借自身优势向传统会计核算方法发起了挑战。
首先,淘汰了错账更正法中的划线更正法。划线更正法是会计人员在记账过程中因发生记错账户、记错行次、记错方向、记错金额等差错而使账簿记录出现错误的情况下使用的错账更正方法,这些低级错误在合格的会计核算软件中是较少发生的。
其次,归并了账务处理程序。手工会计下,根据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形成了三种账务处理程序,即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记账依据不同,需要核对结果以保证准确性。电算化下,会计业务数据的唯一入口是记账凭证,各种账簿的数据来源相同,只是在统计汇总的角度和详略程度不同而已,凭证和账簿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全对、一错全错。
再次,科目汇总表不再作为记账依据,而仅仅是查询工具。其不但能快捷地生成手工会计下要求的上旬、中旬、下旬汇总表,还能按指定日期、指定凭证类别、指定凭证起讫号、指定金额范围进行灵活查询。
3. 结账业务后台化。手工会计下,在本期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核对相符的基础上,期末需要结出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月末划单红线、年末划双红线以示结账。电算化下结账的处理与手工结账完全不同,实际上是封账,即封锁日常会计业务数据的唯一入口——填制凭证功能,封账后凭证的一系列后续处理功能无法进行,从而达到了结账的目的。
二、部门级信息集成阶段会计处理后台化
计算机技术带来的良好的操作界面和人性化的设计风格使企业越来越多的部门运用计算机,这种应用达到一定程度后,为了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避免差错、明确责任,就产生了对各部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集成的需求,集成的结果形成了会计信息系统。这时的会计信息系统数据被动地依赖于业务部门,数据采集的范围仅限于对企业会计要素产生影响的经济事件,数据处理也只能是事后的统计分析,系统的功能局限于会计核算,会计数据共享壁垒重重,形成了财务部门信息孤岛。在这一阶段进入后台处理的会计业务主要有:
1. 期末结转业务后台化。核算型会计软件已经能将大部分期末转账业务通过转账定义事先设置好需要结转的会计科目及其数额的取数方法,在期末时选择相应的结转项目生成机制凭证。如各项费用的分配、分摊、计提,部门、个人、项目、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几项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结转,汇兑损益的计算结转,期间损益的结转等等。期末结转业务的后台化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及准确性无疑是有益的,但这类功能属于可选功能而非必选功能,是否使用及使用的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2. 报账业务后台化。为了查1 分钱差额而挑灯夜战赶做财务报表的景象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一去不复返了,在做好对外财务报表的格式及各指标的取数公式定义工作的情况下,编制报表要做的仅仅是在软件中调整好编报日期而已。按数量、按外币、按金额、按部门、按个人、按往来单位、按指定日期、按指定凭证号等多渠道取数方法对企业内部管理报表的编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企业级信息集成阶段会计处理后台化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推出,标志着信息系统进入企业级应用集成阶段,其主要内涵是“打破企业的四壁,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上、下游,管理整个供应链”。这一阶段进入后台处理的会计业务主要有:
1. 审核业务后台化。审核业务主要包括原始凭证审核和记账凭证审核。手工核算环境下,原始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原始凭证是否具备基本内容,有否应填未填或填写不清楚的现象,在计算方面是否存在失误等情况在电算化环境下是不会出现的。各种原始凭证中,哪些栏目是必填项,哪些栏目是选填项在软件中就定义好了,缺少必填项内容的原始凭证在生成环节是无法被保存下来的。而数量乘以单价不等于金额、各行金额合计不等于合计金额之类低级错误更不可能在合格的会计软件中发生。由此可见,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审核在电算化下已经被后台化处理。
记账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审核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在经济内容和金额上是否一致;二是审核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和金额是否正确,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清楚;三是审核记账凭证中的有关项目是否填列齐全,有关人员是否都已签名或盖章。电算化环境下,制单人员签单在凭证保存时是自动完成的,而前两项凭证审核内容随着电算化的发展进入信息化阶段,记账凭证入口前置到原始凭证环节,自然而然就变成后台处理了。
2. 常规业务处理后台化。部门级集成阶段的会计系统表面上与手工会计系统有很大的不同,但基本上是对手工会计系统的模仿,并没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业务重组理论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优化和革新,依然保留着过多的手工会计痕迹:先由会计人员手工收集数据,然后进行分类和编制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尔后由计算机自动登记账簿,生成会计报表。其数据处理的起点与手工会计完全相同,均是从会计凭证开始手工编制和录入凭证,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自动转账的功能。
会计信息数据处理起点从记账凭证前置到原始凭证,是会计电算化提升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在会计软件突破部门壁垒完成企业级信息集成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普通采购业务为例,采购业务前期采购部门填制请购单、采购订单,货物到达时采购部门填制到货单并传递给仓储部门据以填制采购入库单,采购发票到达时采购部门录入采购发票并传递给财务部门审核并据以支付货款或登记债务。在处理采购业务的过程中,采购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在各自的终端协同处理,货物在途及到货、应付货款的确认及清偿等需要编制会计凭证的事项,预先在往来管理模块和存货核算模块中设置好入账科目,当相关原始单据完成其在业务部门的流程转入财务部门处理时,系统即可执行凭证生成功能生成采购业务相关的记账凭证,实现凭证填制的后台化处理。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以记账凭证为数据起点的情况下,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是高度简化的,企业管理者只能获得有限的数据-日期、数据和科目,其他的业务细节都忽略了。这种传统的做法能满足对外财务报表编制的要求,但不利于企业进行决策。数据入口的前置到原始凭证使企业的商务流程变得非常重要,购销业务产生的各种原始单据在各个部门不同终端录入到会计信息系统后,所提供的各方面信息是之前的系统无法比拟的,完成财务处理只用到其中小部分信息,重要的是它能提供大量的、对决策有用的、非货币性的交易信息,并且各部门都可以访问和理解这些数据,获取有用信息来加强企业管理,从而破解财务部门信息孤岛难题。
3. 成本计算后台化。在手工会计核算环境下,企业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准确的汇集和分配并非易事。在教学环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交互分配、产品成本分步计算及其成本还原等成本会计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困扰着一批批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使生产费用的汇集和分配变得无比简单:只要做好成本计算模块的各项设置,繁杂的计算全部由核算软件在后台完成。随着部门壁垒的打破,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会计信息化阶段,生产成本计算所需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数据,均能准确可靠的从库存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相关模块取得。成本计算的重点不再是如何计算,而偏向于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成本计算的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等,而是拓展到更有利于成本管理的作业成本法。折射到教学领域,也必将导致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变革。
四、网络信息集成阶段需要推进后台化处理的会计业务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更多的新技术、新功能被应用到会计信息系统中,不仅是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其他企业和个人也能通过Internet访问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取得相关决策有用信息。企业内部也因为更多的信息集成和处理,能更快捷地调整内部作业,合理安排供应、生产、销售等各个相关环节。当众多的企业都完成了这种程度的信息集成,企业信息化就大大地推进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在网络信息集成阶段需要推进后台化处理的会计业务主要有:
1. 非常规交易业务处理后台化。常规的购销业务在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中已经成功地将数据入口前置到原始凭证环节,实现了会计处理后台化,而非常规的购销业务却并未纳入购销系统。以销售管理系统为例,销售业务及视同销售业务的功能都有待拓展。销售业务方面,按照税法的规定,自产、委托加工或外购的产品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属于销售行为,会计上需要确认收入,同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相关债务要进行处理,这就要求在销售模块与固定资产模块之间构建业务处理通道。
视同销售业务方面,在《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8种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中,用于非应税项目(如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和捐赠这两项业务不能产生可准确计量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在会计上不能确认收入,可按成本转账,其他情况应一律确认收入,而当前的销售系统能够处理的只有委托代销和受托供销业务。要使所有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转向后台化,首先要在货物出库凭证的出库类别、用途方面进行全面设置,如捐赠、赞助、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投资、利润分配等等,然后根据不同的出库类别和用途设置应列支的会计科目,需要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业务还要保证其是能够增设相应的销售类型。
2. 非交易业务处理后台化。由于历史的原因,除了子系统生产并传递到总账系统的记账凭证之外,总账系统自身的数据入口,正常情况下只有填制记账凭证这一入口,还有部分业务可通过转账设置生成机制凭证,在此基础上进行凭证的修改、删除、出纳签字、审核、主管签字、记账等一系列后续工作。
在信息化下,各种非购销交易的资金收付,如贷款的取得及偿还、期间费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支付、税费的缴纳等,都需要和购销业务一样,将数据入口前置到原始凭证。
这就要求对原有总账系统进行较大的改变,增加原始凭证录入及取得功能模块,按业务类型设置各种不同的原始凭证处理界面,由经办人在各自的系统终端录入原始单据经相关负责人复核审批后由财务部门会计人员进行处理,设置好各种原始凭证的入账科目和审核规则,在生成凭证功能中由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实现会计业务的后台化处理。
3. 全面普及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编报财务报告。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基于互联网、跨平台操作,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是财务信息交换的最新公认标准和技术。企业基于XBRL的标准架构,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从企业目前的数据现状和业务发展需求出发,以及外部社会化财务信息的需求,搭建企业未来数据管理框架,制定合理的数据编码体系,从而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落实财务业务一体化。企业也可以应用XBRL技术,将原本需要进行书面财务报表报备、网络财务信息的发布或上传至相关主管单位的工作都可由专门的格式转换应用程序,一次完成XBRL的格式转换,不需要分多次进行数据处理作业。
在证监会的推动下,沪市、深市交易所在2004年即开始了XBRL的推广和应用。但在通用会计软件研发上,绝大部分软件没有集成XBRL技术。2010年,《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和《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信息化步伐由此加快。2011年,财政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批试点单位推进实施XBRL。2012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在14个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为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促进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软件推广应用,2013年11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对开展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软件认证工作提出了实施意见,并据此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推动XBRL软件认证活动。XBRL技术的加速普及应用也必将引起会计教育领域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重大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胡波,郭双.我国沪深交易所XBRL项目现状调研[J].财会月刊,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