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 8 期
总第 684 期
财会月刊(下)
教学之研究
会计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问题症结与对策

作  者
曹 越(副教授) 伍中信(博士生导师) 黄 灿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长沙 410082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长沙 4102053.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长沙 410005)

摘  要

【摘要】 我国会计研究生包括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形成了二元培养模式。本文通过调研财务总监、任课教师和会计研究生,发现二元培养模式的问题症结在于培养目标含糊、课程设置欠科学、师资配备与激励失当、混淆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差异以及实践教学形同虚设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术型和专业型两个维度提出了会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 会计研究生   学术型   专业型   问题症结   改进方案

一、问题缘起
我国会计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设立的普通类型的硕士学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已由先前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各高校会计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这归因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端应用型会计研究生的迫切需求。
传统的会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学术研究,但实践表明这些研究生的毕业去向绝大部分是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学术研究导向的培养目标跟应用实务的就业去向形成了矛盾,其结果是培养的会计研究生既不能满足科学研究所必要的研究能力,又不能满足实务界对应用型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很多高校将原本的学术研究导向培养目标改成学术研究和应用实务双重导向,并按统一模式进行培养。
针对这种现状,为加快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4年批准了21家研究生培养单位为首批试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又称专业型会计研究生),面向社会具有本科学历的且具有一定年限实践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招收在职MPAcc,从而将会计研究生划分为传统的学术型和新兴的专业型两类,形成二元培养模式。
2008年金融危机时,高校会计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增大,为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满足应届本科生提高学历和专业水准、增强就业竞争力的要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9年3月批准MPAcc试点单位招收全日制会计硕士。财政部制定实施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 ~ 2020年)》,强调以培养高端会计人才为突破口,其主要政策措施就包括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建设工程,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加大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以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为导向,促进会计学研究生教育逐步向以应用型专业学位教育为主转变;稳步扩大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规模,促进会计专业学位系列加快发展,实现会计专业学位教育与会计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双向挂钩”,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会计教育的实务导向。
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MPAcc培养单位由之前的25家增加到105家,实现了大规模扩容,迎来了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传统的会计研究生被称为学术型研究生,其招生规模不断压缩,培养方案也在不断调整。MPAcc教育如何在培养目标、能力框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以实现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目标,显得尤为迫切。
在会计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学者们的讨论并未形成系统性成果,尤其缺乏将学术型和专业型会计研究生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成果。当前形势下,学术型和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症结是什么?如何改进二元培养模式存在的难题?具体的改进方案是什么?这都是本文力求回答的重大现实难题。
二、会计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的问题症结
1. 本文以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我们选取了50名大中型企业的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分别对学术型和专业型会计研究生的能力框架(技术能力、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评价。
调研发现:①对于技术能力(知识结构)而言,学术型非满意率达44%,专业型非满意率为46%,表明当前学术型和专业型会计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基本接近,两者差异并不明显,二元培养模式过程中课程设置方面与传统模式存在同一性。二元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突出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是一个重大缺陷。②就职业技能而言,学术型非满意率为40%,专业型非满意率为38%,稍低于学术型。这表明在职业技能方面,二元培养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③就职业价值观而言,非满意率中学术型占6%,专业型占4%,表明我国会计研究生职业价值观很不错,体现了当前高校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这个优势要继续保留。④就实践经验而言,非满意率中学术型占60%,专业型占48%。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学术型会计研究生在实践经验方面远不如专业型研究生,这可能是由其培养目标不同所导致;二是不管学术型还是专业型,实践经验方面的培养还需大力推进。
2. 我们还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调研了部分国内会计名校的任课教师。这些任课教师均既从事学术型会计研究生教学,也从事专业型会计研究生教学。这也表明了当前各培养单位的一种现状,对大部分培养单位而言,二元培养模式的师资基本上是一套人马。本次调研内容是开放式调研,因为这样可以跳出问卷调查的设定缺陷。访谈的内容是:请分别针对学术型和专业型会计研究生提出当前培养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经归纳总结,被访谈对象认为,当前学术型会计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按人数支持高低排序有:
(1)培养目标欠明确。学术型会计研究生须减少招生比例,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学术研究,以为博士阶段培养优质生源。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未转变传统会计研究生的培养观念。
(2)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学术型会计研究生应强化研究方法类课程,例如计量经济学、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统计软件应用、经典文献阅读与学术讨论等方面的课程。而当前课程体系中研究方法类课程较少,相反实务类课程则偏多,这不利于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
(3)师资配备与激励问题。对于学术型会计研究生而言,师资配备应以教学科研型教师中科研能力强和研究成果丰硕的教师作为备选师资。但当前这类师资一方面较为稀缺,另一方面也缺乏激励措施。比如,计量经济学任课教师只讲计量经济学理论,统计软件教师一般只讲该软件如何运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则教学生实证研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可供选择的方法,并没有从会计研究的角度让这些课程相互关联。但是,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的完成,则需要经历选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稳健性测试和结果解释等多个环节,且一环扣一环,是一个连续的综合体。而课程设置则人为将其割裂开来,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复合型师资,即懂计量经济学、统计软件、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和具体数据处理技巧的教师非常稀缺。这导致学术型会计研究生学习这些课程后,无法融会贯通,不会写学术论文。对于文献研读和学术讨论课程,任课教师要投入很大精力阅读英文文献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但在教学成果考核方面却与普通老师一样,这降低了任课教师投入的积极性。
(4)学生素质和社会风气问题。目前,有许多学术型会计研究生心态浮躁,难以静心思考学术问题,以到企事业单位就业为目的将时间投放在考证和实习上。因为当前学术型研究生绝大部分还是选择去实务部门,而不是科研院所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归根结底还是培养目标存在问题所导致的。
3. 此次访谈我们也针对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同时进行,其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按被访谈支持人数高低排序有:
(1)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尽管专业型会计硕士培养目标定位于“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会计人才是清晰明确的。但其培养过程中的课程体系基本上与学术型会计研究生课程相重合,理论导向较强,而实务导向的课程相对较少,难以实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能力框架。
(2)师资配备与激励问题。目前大部分培养单位规定给专业型会计研究生授课的教师须具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资格。这使得很多实务经验丰富的讲师(或助理教授)却不能走进MPAcc课堂。一般而言,在985高校、211高校中,当前职称晋升条件越来越高,年轻教师若能上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身就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这类教师一般选择教学科研型教师岗位,其考核的主要指标是科研而不是教学。而实务经验较为丰富、教学水平高的讲师往往因为科研能力较差,其主要精力投放在教学上和校外兼职上,而对于科研的投入较少。这类教师深知实务中高端会计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应具备哪些能力。这类教师是MPAcc最适宜的师资来源,却因规章制度被排除在授课教师之外,这不禁让我们心寒。一位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侧重科研一般会轻视教学;重视教学一般会忽略科研。如何激励实务经验丰富、重视教学的老师,这是高水平大学的领导须深思的重大难题。
(3)学生素质和社会风气问题。专业型会计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因招生规模较大、初试全国联考、复试专业考试难度有限等影响,导致专业型会计研究生的专业素质普遍低于学术型。课堂教学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比例的专业型会计研究生是跨专业考入的,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调动这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导致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授课的难易程度。若增加难度,对综合性较强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式讲解与讨论,这部分学生反映难度太高,难以接受;若降低难度,简化综合性,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则反映过于简单。另外,被访者反映,部分学生逃课到校外实习,也体现了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心态浮躁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与其面临的就业形势和世俗的社会风气有关。
(4)课外实习的组织问题。专业型会计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以真实企业为对象展开研究,研究其财会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深入参与企业财会管理过程中,去寻找问题,并运用所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大部分高校并没有统一组织专业型会计研究生的实习工作,而是将这个任务推给了导师。负责任的导师会切实组织学生实习,但不负责任的导师将实习交由学生自己负责。这样实践课程很可能被大打折扣,无形中降低了专业型会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我们还通过电话访谈形式调研了五所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湖南大学)的部分学术型会计研究生和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归纳学生反映普遍存在的问题,按人数高低排序,对于学术型会计研究生而言,问题在于:①课程设置方面,研究方法类课程太少,难以为真正的学术研究提供坚实基础。②师资方面缺乏文献研读类和复合型会计师资。大部分高校学术型研究生没有英文经典文献研读与讨论课程,这是缺乏相应的师资所致。学习完计量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之后,感觉是两张皮,仍然不知经典学术论文的结果具体是如何做出来的,缺乏完整呈现学术论文写作过程的复合型师资。
对专业型会计研究生而言,问题在于:①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课程基本照搬学术型会计研究生课程,实务类课程较少;②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③大多受访者认为,学校并未统一组织实习,实践课程有点走过场;④未区分全日制与在职学生的差异,而按统一的模式培养。
三、会计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的改进方案
1. 学术型会计研究生培养模式改进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就是学术研究,将学术型研究生班建成博士预科班形式。学术型会计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应强化研究方法类课程,重视经典文献的研读和讨论,着重立足学术论文写作环节进行一体化式培养。配备科研能力强的师资进行讲授,培养既懂计量经济学理论,又懂软件操作、数据处理,具备深厚经济管理知识和扎实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师资,真正使学生对学术研究产生浓厚兴趣。根据课堂教学投入工作量,在基本课时的基础上吸纳学生意见,合理确定课时系数,激励任课教师从事文献研讨、研究方法和学术讨论,从而为教师和学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也便于教师与学生开展合作研究,切实提高学术型会计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2. 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培养模式改进方案。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实务。借鉴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IAESB)关于高端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技术能力、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和实践经验四个维度来设置课程体系。专业型会计研究生的课程应主要为实务类课程,可以参考职业会计师资格考试来设置相关课程。如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高级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英国特许会计师(ACCA)考试,财务分析师考试(CFA)和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因为这些资格考试涉及的课程都是实务中常用到的财会类核心课程。同时,为了使得专业型会计研究生未来成为经营管理者,我们可以将MBA课程体系中与企业经营流程相关的课程纳入到选修课范畴。此外,建议教师配备应由实务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非研究型教师来担任,破除MPAcc任课教师必须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的不合理规定或潜规则。建议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教学为主,传统讲授为辅,增加讨论课时。
此外,应区分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两种类型。对于全日制学生而言,其实践经验匮乏,案例教学主要是模拟现实情境由任课教师来推动,并融会贯通相关领域知识进行引导。而对于在职研究生而言,其实践经验丰富,这样任课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先简要讲解理论知识,再演示典型案例,最后要求学生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程的内容自制案例,并在课堂上陈述,供全班学生讨论,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建议增加专业型研究生实践课程的时间,并由学校统一组织实习。各培养单位要有意识地与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机构达成联合培养MPAcc的协议。可采取的方式有: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实习基地财务负责人担任校外合作导师,学生免费在实习单位实习,这对于学校和企业双方而言都是双赢。对于学校而言,该方式可以达到培养人才和拓展就业渠道的目的;而对于实习单位而言,该方式可以获得学生免费的实习劳务并提升企业品牌声誉,还能为企业从实习生中选拔优秀人才。
【注】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资助项目“会计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及改进研究”(项目编号:XJK011QGD005)和湖南大学青年人才成长计划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盛明泉,王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机制:问题与对策.会计研究,2010;12
2. 董延安,唐子惠.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综述.会计研究,2011;11
3. 王秀芬等.会计学专业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会计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