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 4 期
总第 680 期
财会月刊(下)
教学之研究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讲解

作  者
柳秋红

作者单位
(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  要

      【摘要】本文针对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分别引入归纳法与演绎法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以归纳法为主、演绎法为辅进行教学,是一种既有侧重点又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归纳法   演绎法   所得税会计   教学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所得税会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我们试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以归纳法为主、演绎法为辅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归纳法与演绎法概述
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同演绎推理相对,即由特殊推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归纳法即是让学生在学习归纳推理过程得出结论并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常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归纳法的实质是启发学生从现实世界具体事物出发,探索发掘新的知识和理论。其主要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局限,鼓励其发挥自己的新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该方法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可能会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学习中走弯路。
演绎法又称演绎推理,同归纳推理相对,即由一般推到特殊的推理过程。用演绎法施教要求教师从已知最抽象最高深的大原则、大定理开始,进行一步步的深入推演,它常与演讲式、灌输式相联系。演绎法的实质是依靠人类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去认识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其主要特点是基于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形成思维的条理性、层次性、逻辑性,系统地把握知识,夯实基础。但是演绎法中纯理性抽象的成分多,容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到一般的认识过程,而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性的认识过程。归纳推理的结论一般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完全归纳推理除外),而演绎推理的结论和前提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其结论不会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一个演绎推理只要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正确,那么其结论就必然真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具和方法,它们是对立统一的,既各有侧重、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互相依赖。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演绎推理通常来自于归纳推理概括和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归纳推理也就没有演绎推理。而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归纳的分析、综合过程所利用的工具(概念、范畴)是归纳本身所不能解决和提供的,这需要借助于理论思维,依靠人们先前积累的一般性理论知识的指导,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演绎活动。
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教学方法选择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属于整个所得税会计教学章节中的核心内容。从往届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掌握它有较大的难度。为了摸索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本学期教学中将会计班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班级即会计一班(69人)和会计二班(73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教学,然后对比学习效果来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了上述较为成熟的归纳法与演绎法。教学中对会计一班学生主要采用演绎法进行讲解,从所得税会计定义入手,重点介绍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我们认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演绎法下整个教学过程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程序→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可抵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账务处理。
我们对会计二班学生主要采用归纳法进行讲解,首先提出学习目标是计算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纳税的问题,同时说明现行会计准则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税务处理。由此引入所得税会计的定义即“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和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研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纳税的问题”。然后由所得税会计定义引入“什么是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资产负债表的观念出法,分析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的差异,推导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应引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分析中引导学生探讨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条件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推论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总结归纳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以及具体的账务处理。
归纳法下整个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是:资产负债表债务观→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可抵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程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账务处理。
三、归纳法与演绎法的教学效果对比
在运用归纳法与演绎法的教学方法讲解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后,对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发放会计一班问卷69份,回收问卷69份,有效问卷69份;发放会计二班问卷73份,回收问卷73份,有效问卷73份。问卷设计分为三个版块,即对相关概念定义的理解、相关项目计算及账务处理。
1. 相关概念定义的理解程度对比分析。在第一板块相关概念定义部分,我们重点考察了学生对所得税会计定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资产及负债账面价值定义、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定义等几个方面。问卷结果显示,归纳法下学生对所得税会计定义的理解显明优于演绎法,在归纳法下58.9%的学生完全理解此定义,完全不理解的学生为1.4%,但是演绎法下仅有44.9%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理解此定义,与归纳法相比低了14个百分点,而完全不理解的学生达到7.2%,比归纳法高了5.8个百分点。出现这一差别的原因是,在归纳法教学下,学生对于所得税会计定义的学习领会,基于了对以前所接触过的应付税款法及利润表的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总结归纳,从而加深了对推导概念的理解。
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的理解,认为完全理解此定义的学生在归纳法下和演绎法下均达到50.7%,在归纳法下基本理解此概念的学生达到42.5%,演绎法下基本理解此概念的学生达到46.4%。可见,两种教学方法,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解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于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理解,演绎法均略高于归纳法。比如对于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理解,演绎法下69.6%的完全理解,没有完全不理解的学生,而在归纳法下64.4%的学生完全理解,而还有4.1%的学生觉得自己完全不理解。在演绎法下对于资产计税基础的理解67.6%的学生完全理解,4.4%的学生完全不理解,而在归纳法下对资产计税基础完全理解的学生有60.3%,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5.5%。对于负债计税基础的理解,演绎法下58.8%的学生完全理解,2.9%的学生完全不理解,归纳法下完全理解的学生有56.2%,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5.5%。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理解,演绎法下教学效果稍微优于归纳法,究其原因,主要是演绎法下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分解的讲解,结合相关概念讲得深入浅出,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2. 相关项目计算的理解程度对比分析。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计算、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两种方法下对于相关项目计算的教学效果差别不大,演绎法教学效果相对略好于归纳法。例如对于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计算,归纳法下完全理解的学生有68.5%,而演绎法下完全理解的学生有69.6%。完全不理解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计算的学生归纳法下少于演绎法,归纳法下有1.4%,演绎法下有2.9%。对于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归纳法下完全理解的学生有57.5%,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2.7%,演绎法下对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完全理解的学生有58%,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1.4%。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归纳法下完全理解的学生有50.7%,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5.5%,演绎法下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完全理解的学生有52.2%,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4.3%。
3. 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的理解程度对比分析。我们深深体会到,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最后集中在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和账务处理的把握上。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归纳法下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演绎法。如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程序,归纳法下完全理解的学生达到43.8%,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5.5%,而在演绎法下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程序完全理解的学生只有29%,低于归纳法14.8个百分点,在演绎法下完全不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程序的学生有11.6%,高于归纳法6.1个百分点。其原因是,演绎法下讲解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后就引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学生对于定义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这时转入探讨核算程序,必然导致学生对该内容难以理解。而在归纳法下,引导学生在自主推导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后再自行归纳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所有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努力参与推导,因此在理解方面更加深入透彻。
再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账务处理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归纳法的教学效果同样明显优于演绎法。归纳法下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账务处理完全理解的学生占39.7%,完全不理解的学生占4.1%。而在演绎法下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账务处理完全理解的学生占26.5%,低于归纳法下13.2个百分点,完全不理解的学生占7.4%,反而高于归纳法下3.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归纳法下学生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账务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演绎法明显逊于归纳法。
四、结论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对比表明,对于概念和计算的理解两种方法不相伯仲,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和账务处理方法这两个难点和重点,归纳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演绎法,这和两种教学方法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归纳法更多地倡导研究性的、自主思考能力强的学习方法和效果,因此对于字面理解比较难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言,这种相应的探究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最终更容易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
当然,归纳法和演绎法施教应该相互渗透灵活掌握,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教学是创造性劳动,它本身就该因人因材、因时因地而变,就一门课程而言,有的章节可用归纳法,有的章节也可用演绎法,就一堂课来讲归纳与演绎也可交叉运用。因此笔者建议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教学方法选择应以归纳法为主,同时辅以演绎法强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这种既有侧重点又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才会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注】本文系攀枝花学院会计学省级特色专业(项目编号:ZY68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邹毅,杨发建.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施教的比较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4;11
2. 李金泳,刘钢.从培根的哲学批判看归纳法与演绎法的统一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