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 2 期
总第 678 期
财会月刊(下)
理论与探索
审计委员会、总经理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

作  者
高 晶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  要

      【摘要】本文运用2009 ~ 2010年我国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公司审计委员会、总经理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总经理权力的滥用削弱了审计委员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正向作用,形式上有效的审计委员会未必能起到实质上有效的监控作用。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   总经理   内部控制   财务专家   独立性   公司治理

一、引言
接二连三的会计丑闻和公司欺诈案件促使各国监管机构越来越关注利用审计委员会来监控财务报告的有效性,提出应解决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两个关键问题。为此,我国财政部2008年会同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又联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尽管有了这些行政法规,但人们仍然担心这些法规能否完全确保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进行实质有效的监控,因为审计委员会真正发挥监控效能还依赖于公司治理环境,形式上有效的审计委员会未必能自动转化为实质上有效的监控。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质量
从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和专业性在提高财务报告质量、降低内部控制风险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美国萨班斯法案颁布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减少了公司异常收益、负债成本、重述发生率(Klein,2002;Bedard等,2004;Anderson等,2004;Abbott等,2004),增加了审计费用、审计师发表持续经营意见的概率(Abbott等,2003;Carcello 和Neal,2000),这表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提高了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
Kalbers和Fogarty(1993)认为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提高了审计委员会成员识别财务报表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改善监控效能。与此一致,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与审计费用增加、会计保守主义、收益重述、会计欺诈、内部控制问题、权责发生额和债务融资成本的减少显著相关(Abbott等,2003;Krishnan和Visvanathan,2008;Abbott等,2004;Agrawal和Chadha,2005;Farber,2005。
国内学者对于审计委员会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看法尚不一致,但多数持肯定观点,认为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能提高会计盈余质量(翟华云,2006;刘力和马贤明,2008;洪剑峭和方军雄,2009)、降低财务重述发生率(兰艳泽和邓晓婧,2011)、改善内部控制(白羽,2007;董卉娜和朱志雄,2012)。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可以降低公司通过会计估计变更控制利润的可能性(颜志元,2006)、降低财务重述的概率(兰艳泽和邓晓婧,2011)、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董卉娜和朱志雄,2012)。
(二)审计委员会、总经理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
Cohen等(2008)认为管理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可能会严重影响审计委员会实质上的监控效力。Beasley等(2009)研究发现高层管理人员决定了审计委员会最终的有效性。Cohen等(2010)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在解决财务报告争议和管理问题时通常处于被动地位,管理者在决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师沟通时具有关键驱动作用。Beasley等(2009)、Cohen等(2010)、Carcello等(2012)研究发现高层的责权管理是影响公司治理透明度和审计委员会监控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Hermalin和Weisbach(1998)研究发现董事监控的强度与总经理权力负相关。Zajac和Westphal(1996)研究发现权力强大的总经理更倾向于选择以前在董事会中有“消极”经历的董事,排斥在董事会中有“积极”经历的董事。Adams和Ferreria(2007)研究发现经理们不太愿意与董事分享信息,因为他们担心董事会利用这些信息来增加他们的监控管理。Adams和Ferreria(2007)指出“拥有极少的信息,即使审计委员会是独立的,也不能实施有效监控”。Harris和Raviv(2008)研究表明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可以降低管理者对独立董事隐瞒信息的概率。Beasley等(2009)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议程是由自身制定还是由管理层制定对于审计委员会监督的有效性很重要。当总经理权力强大以致滥用时,审计委员会往往难以有效控制其会议议程设置,其监控效力会减弱(Carcello等,2011)。Zajac和Westphal(1996)、Hermalin和Weisbach(1998)、Cohen等(2012)研究发现,总经理权力强大时董事会的勤勉监控往往会减少。同样,审计委员会监督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对信息的监控功能。通常,权力强大的总经理可能提供较少的信息或者提供低质量的信息(Adams和Ferreria,2007;Harris和Raviv,2008)。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总经理权力削弱了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正向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09 ~ 2010年深市主板A股941家已经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剔除以下样本公司数据:①金融、保险业公司;②内部控制信息模糊的公司;③总经理已经变化的公司;④数据缺失的公司。为了减轻潜在离散值的影响,本文对处于0 ~ 1%和99% ~ 100%之间的样本进行了winsorize处理。
本文的总经理任期数据、审计委员会有关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年报的手工收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来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整理分析,其他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和色诺芬数据库。本文的数据处理采用STATA 11.0完成。
(二)对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的定义
借鉴Hoitash等(2009)的研究思路,本文使用财务专家在审计委员会中的比例来度量财务专家在审计委员会的地位。已有文献表明,财务专家往往与会计稳健性联系在一起。详细定义财务专家伴随着更高的会计稳健性(Krishnan和Visvanathan,2008),但是市场只会对会计专家做出积极的反应,而不会对监管专家做出积极的反应(DeFond等,2005)。所以本文将财务专家定义为:现在或者过去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或实践的注册会计师、首席财务官、财务经理、总会计师以及财务总监。
(三)总经理权力的度量
本文借鉴Finkelstein (1992)的思路,从八个方面、四个维度度量总经理权力:①结构性权力,包括总经理的薪酬补偿、总经理是否兼任董事长;②所有制权力,包括总经理是否持有本公司的股份、总经理所在公司是否为股权分散公司;③专家权力,包括总经理任期、总经理是否具有高级职称;④声望权力,包括总经理是否在外兼职、总经理是否具有高级职称。具体内涵如下:
1. 两职兼任情况(DUAL)。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时,说明公司权力过于集中,总经理权力也越大。总经理兼任董事长时取1,否则取0。
2. 总经理薪酬补偿(RELCOMP)。相对较高的薪酬补偿表明总经理拥有更多的权力。当总经理的总薪酬占高管前三薪酬总额的比例超过行业中位数取1,否则取0。
3. 总经理是否持有本公司股份(SHAREOWN)。若持有本公司股份,则总经理会增强其对董事会的影响力。总经理持有本公司股份时取1,否则取0。
4. 是否为股权分散公司(EQUITYDIS)。股权分散公司中,股东对总经理的权力制约较弱,总经理对公司的经营决策的控制权更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除以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小于1时取1,否则取0。
5. 总经理任职时间(TENURE)。总经理任职时间越长,对公司及行业的经营情况越熟悉,越有能力指挥本公司的经营。总经理任期超过行业中位数时取1,否则取0。
6. 总经理是否具有高级职称(TITLE)。本文定义的高级职称包括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高级国际商务师、国际商务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建筑师、律师、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中科院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总经理具有高级职称表明其专业技能较强。总经理具有高级职称时取1,否则取0。
7. 总经理是否在外兼职(CORP)。Finkelstein (1992) 认为,总经理在外兼职就多了一份外部资源,他会利用企业间的关系进行组织间的管理,或建立并维护在社会交易中接触的其他重要人,以树立良好的声誉,增强自己的领导能力。总经理在其他单位任职时取1,否则取0。
8. 总经理是否具有高学历(ELITEEDU)。总经理的高学历表明其具备较高的学识,可提高其声誉。总经理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时取值1,否则取0。
(四)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
本文使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来度量内部控制质量。本文认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依据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与对策”、“进一步完善的措施”等部分是否有对内部控制否定语句的陈述,诸如公司治理机制缺乏对公司决策层关键人员的有效制约能力、独立董事履职不到位、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和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缺陷等语句,如果存在此类否定叙述,则认定为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对于报告涉及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或提升的内容,诸如存在内部控制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尚需不断深化、需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继续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等语句,本文不将其认定为内部控制缺陷。
(五)模型设计
根据上文的研究假设,本文借鉴Doyle et al.(2007)的研究思路,设计了如下模型:CDFs=α0+α1ACAFE+α2POWER+α3ACAFE·POWER+α4LOGAGE+α5LOGASSET+α6LOSS+α7GROWTH+α8MA+α9ACSIZE+α10ACMEETING+ε   
式中:ICDFs是哑变量,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为1,内部控制不存在缺陷的公司为0;α0代表固定变量;ACAFE代表财务会计专家在审计委员会中的比例;POWER代表总经理权力;ACAFE×POWER代表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与总经理权力的交叉项。
根据Ge和McVay(2005)、Krishnan(2005)、Doyle等(2007)、Hoitash等(2009)等的研究成果,并考虑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公司上市年限、公司规模、公司是否亏损、业绩增长率、公司是否涉足并购或重组活动、审计委员会规模和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各变量的定义和取值情况如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①样本公司中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占11.23%,标准差为0.276 4。②样本公司总经理权力的均值为3.561,标准差为1.492,说明总经理权力普遍较大,而且不同公司之间差距较大。③样本公司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所占比例平均值为53.87%,这与我国公司内部治理规范的要求相一致,但也不排除是上市公司为迎合监管部门要求而刻意做出的安排。
表3描述了总经理权力的分布情况,总经理的权力范围从0到8。总经理权力分布在0 ~ 2区间的公司有211家,累计百分比为26.675 1%;总经理权力为3的公司有195家,占总样本的24.652 3%;总经理权力为4的公司有196家,占总样本的24.778 8%;总经理权力分布在5 ~ 8区间的公司有199家,占总样本的23.893 8%。总之,总经理权力呈橄榄形分布,大多处于中间值。

 

 

 

 

 

 

 

 

 

 

 

 

 

 

 

(二)单变量分析
表4列出了审计委员会、总经理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关系的单变量检验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公司的总经理权力大于内部控制不存在缺陷的公司,并且这种差异性在1%的水平上显著;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公司的财务专家比例大于内部控制不存在缺陷的公司,并且这种差异性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些证据结合在一起为本文假设的成立提供了初步证据。 
(三)回归分析
在单变量分析中,我们仅采用虚拟变量分组的方式描绘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的权力,但难以观察到总经理结构特征所蕴涵的不同作用机制,也无法控制其他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5描述了内部控制质量的回归结果。

 

 

 

 

 

 

 

 

 

 

 

在表5的(1)列中,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与内部控制质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的比例越高,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低,越能更好地监督公司财务活动,更容易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这一发现与Krishnan(2005)、Zhang et al.(2007)和Hoitash et al.(200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在(2)列中,加入总经理权力变量POWER后发现,总经理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总经理权力越大,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高,这验证了本文对总经理权力度量的恰当性。
在(3)列中,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与总经理权力交叉项ACAFE×POWER的系数交叉项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总经理权力的滥用削弱了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正向作用,本文的假设得到验证。
在控制变量方面:①公司上市年限与内部控制质量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是因为上市年限长的公司有更多的时间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该结果与Ge and Mcvay(200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②公司资产规模与内部控制质量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资产规模越大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小,这与Doyle(2007)和Ashbaugh(2007)的研究结论相一致。③财务状况与内部控制质量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财务状况良好公司的内部控制也较好,而当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或陷入财务困境时,公司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关注会减少,内部控制运行和维护的资源也会减少,内部控制更容易出问题,该结果与Krishnan(2005)和Doyle等(2007)的研究结论相一致。④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与内部控制质量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审计委员会会议是一种“灭火器”,只在公司出现问题时才召开,频繁的会议只是为了事后解决问题,没有提前主动地去履行职责,这一结果与王雄元和管考磊(2006)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表6列出了(3)列中当总经理权力一定时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ACAFE对内部控制质量ICDFs总效应F的检验结果。当总经理权力处于0到4范围时,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ACAFE对内部控制质量ICDFs的总效应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当总经理权力处于5时,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ACAFE对内部控制质量ICDFs的总效应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而随着总经理权力的增强,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ACAFE对内部控制质量ICDFs的整体影响会减弱;当总经理权力达到6及以上时,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ACAFE与内部控制质量ICDFs不再显著相关。这一结果与Krishnan(2005)、Zhang等(2007)等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这表明当总经理的权力滥用时,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不会减少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

 

 

 

 


五、稳健性测试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与不存在缺陷的公司其特质本身可能就不同,换句话说,总经理权力对审计委员会效力的削弱是由于没有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变化实施有效控制造成的。为此,本文采用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变量与公司治理指数的交叉项ACAFE×CGI作为额外的控制变量,重新检验审计委员会、总经理权力和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水平受公司财务政策、独立董事出席会议次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借鉴Vyas(2011)的研究思路,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主要指标进行排序,建立度量公司治理水平的指标体系,最终运用公司财务政策、独立董事出席会议次数、近三年董事长和总经理更换次数、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这六项指标作为测度公司治理水平的主要指标,采用AHP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对上述六项指标进行加权得到公司治理水平的度量值。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变量与公司治理指数的交叉项ACAFE·POWER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在控制了公司治理之后,总经理权力依然会削弱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缺陷发生率的正向作用,与本文的假设相一致,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由于篇幅限制,ACAFE·POWER测试过程已省略。
如果有某种因素同时决定了总经理权力和内部控制质量,那么这个因素就是本文分析所遗漏了的,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就可能存在偏差。为了解决这个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借鉴Nikolaev(2010)的研究方法,采用两阶段回归对表5的结果重新进行了检验,发现研究结论基本上没有变化。由于篇幅限制,两阶段回归过程已省略。
Ge和Mcvay(2005)对 SOX 法案生效后披露重大控制缺陷的261家公司进行了研究,他们将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分为公司类内控缺陷和会计类内控缺陷两种。Doyle等(2007)认为,公司整体范围的内部控制弱点比具体的会计控制缺陷更为严重。当一家公司有无效的控制环境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如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健全、内部控制缺乏执行力度、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完善和尚未对子公司实行有效控制时,便认定该公司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取值为2;当一家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仅仅涉及具体事项的缺陷,如独立董事人数不足、独立董事履职不到位、董事任职超期、内部审计存在薄弱环节、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控制存在缺陷、授权审批存在缺陷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时,本文便认定该公司内部控制只存在一般缺陷,取值为1。
在本文791个观察值中,有11.23%表明内部控制有缺陷,其中3.547%是全公司范围内的,7.683%是具体账户的。本文将模型的ICDFs替换成ICDFs_COM_LEVEL,回归结果发现,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与总经理权力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不管是公司层面存在重大内控缺陷的公司还是会计层面存在重大内控缺陷的公司,总经理权力都会削弱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正向作用,这证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
六、结论与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运用2009 ~ 2010年我国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公司审计委员会、总经理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经理权力的滥用削弱了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正向作用,形式上有效的审计并不会自动转化为实质有效的监控,这取决于总经理权力配置是否合理、权力运用是否得当。
未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改革方向是,既要加强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以提升其在实质上的监控效力,又需要改进和营造有效运行的治理环境、增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减少公司总经理对董事会治理机制的干扰。
本文着眼于公司治理,考虑了总经理权力内生性和内部控制缺陷严重性,但是未能完全排除不存在任何剩余内生性的可能性。此外,本文的样本受制于2009 ~ 2010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主要基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此外,本文仅考虑审计委员会委员的专业性,没有考虑审计委员会委员的独立性、教育背景、偏好和经历等因素,因此本文的实证结果难免有局限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洪剑峭,方军雄.审计委员会制度与盈余质量的改善.南开管理评论,2009;4
2. 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3
3. 叶建芳,李丹蒙,章斌颖.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审计研究,2012;6
4. 张丽萍,杨兴全.管理者权力、管理层激励与过度投资.软科学,2012;10
5. 朱雅琴,姚海鑫.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与信息透明度——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6. Carcello J. V., T. L. Neal, Z-V. Palmrose, S. Scholz. CEO Involvement in Selecting Board Members, Audit Committee Effectiveness, and Restatement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1;28
7. Hoitash U., R. Hoitash, J. C. Bedar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mes.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