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 22 期
总第 674 期
财会月刊(下)
理论与探索
上市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
李寿喜(博士) 王 沈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

摘  要

【摘要】 本文采集中国上市公司2008 ~ 2011年连续4年的年报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对上市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发生并购、资产重组以及业绩高增长公司以及经营亏损企业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企业更容易出现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重点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管。
【关键词】 会计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会计监管   会计信息质量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决定了股票价格的有效性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因此各国政府均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作为资本市场监管的核心。2010年由于部分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欺诈行为,引起美国做空机构和美国证监会的追杀。2011年有 24 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的财务问题,19 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财政部和证监会的联合调查发现,在2012年67家公司披露的2011年内部控制报告中,仅有新华制药被出具内部控制无效的审计报告,所占比例不到1.5%,其他公司均被出具内控有效的审计报告。这表明中国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外部监管机制可能存在系统性的失灵。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为探究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本文将从公司治理、公司经营复杂性、公司经营效率与效果、审计机构特征及其他角度进行分析。
1. 公司治理角度。国有控股企业较私人控股企业,由于委托代理问题,可能会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而导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更容易导致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故我们提出假设1: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当股权相对分散时,大股东对经营者监督的积极性不高,容易产生经营者操纵公司业绩及信息的现象。而股权相对集中时,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的利益关系更密切,更可能关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以规范经营者行为。故我们提出假设2: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负相关。
若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一方面易造成权责不明晰,角色混淆,另一方面会削弱董事会对管理当局的监督与约束,导致分权制衡的治理机制失效。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上市公司越可能存在会计内部控制缺陷。由此提出假设3: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
2. 公司经营复杂性角度。上市公司子公司或产品业务分部数目越多,其经营范围越大,所处的经营环境就越复杂,,面临的各类风险就越多,更可能导致公司原有内部控制制度失效而出现缺陷。此外子公司数目的增多,会增加合并会计编制难度与风险。Chen(2002)和Bushman(2004)等发现:公司的子公司数目越多,公司的经营范围越大,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就会越复杂,越可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本文用上市公司子公司数目及公司产品、业务分部数目作为经营复杂性的代理变量。由此提出假设4:子公司数目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假设5:公司分部数目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
3. 公司经营效率与效果角度。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需要时间及资源的不断投入,公司的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内部控制建设的资源投入情况。GeandMcVay(2005)发现企业对会计控制的资源投资不充分易导致内部控制薄弱。Ahbangh-Skaife等(2007)发现,经常亏损企业和处于财务困境的企业更可能揭示内部控制缺陷。田勇(2011)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可能性越小。由此提出假设6:公司经营亏损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
资产负债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同时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本文选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替代变量,并认为债务风险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本文提出假设7:公司资产负债率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
公司若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或是选择扩张的公司发展战略,将会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激烈的行业竞争,也会给组织结构和公司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出现公司人员与公司规模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导致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适应新的业务和环境,并出现诸多缺陷。由此提出假设8: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
4. 外部审计机构特征角度。由于国际四大事务所具有较高的声誉和较强的话语权,故其在审计市场具有较充分的客户选择权,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四大审计事务所更可能选择会计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陷可能性较小的企业。由此提出假设9:四大国际所审计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负相关。
5. 其他角度。
(1)公司规模。一般规模越大的公司,越有充分的资源投入到内部控制的建设中,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从而降低了会计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可能性。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规模则相对较小。本文选取公司期末资产总额作为公司规模的替代变量。
假设10:公司规模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负相关。
(2)公司上市年数。随着监管制度与规则的不断完善,上市时间较早的公司也会不断调整与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以满足制度的要求,从而比上市较晚的公司有更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我国上市公司成立的时间越长,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好。这说明,内部控制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地发现缺陷和弥补缺陷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假设11:公司上市年数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负相关。
(3)兼并或重组。重要的组织变化是影响内部控制漏洞披露的因素(Leone,2007)。公司发生兼并或重组往往伴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企业文化的改变或人员与资源的重组,这些不确定因素增加了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导致处于兼并或重组中的企业内部控制薄弱,其会计内部控制也更容易出现重大缺陷。本文选取公司近三年是否发生兼并或重组作为组织发生变革的替代变量。假设12:公司近三年发生兼并或重组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
(4)交叉上市。交叉上市是指既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又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较仅在境内上市的公司而言,交叉上市的公司处在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中,受到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监管和外部审计监督,在这种双重或多重市场监管情况下,其会计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陷的可能性就越小。由此提出假设13:交叉上市的公司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负相关。
二、样本选择和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本文选取2009 ~ 2011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制造业是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1年4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划分的标准确定。
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消除异常样本对最后研究结论的影响,本文对样本进行如下筛选:①为更合理地研究会计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认为当年采集的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受上一年各自变量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错年”数据进行研究,即所采集的因变量数据所属期间比各解释变量晚一年。②将数据不全的样本剔除,剔除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等数据缺失的样本公司。最后得到2009年至2011年各年相同的81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2. 数据来源。关于上市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通过下载上市公司在证交所披露的年报,从年报中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或单独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中查找出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此外还要通过其他渠道,如国泰安数据库中的《中国上市公司违规处理研究数据库》及“新浪财经”中“重大事项”下的“违规记录”等收集上市公司违规处理数据,从中采集上市公司的会计内部控制缺陷的数据。
本文基于前述文献研究及财政部会计司对会计内部控制指引的解读,运用迹象识别的方式收集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并结合会计业务流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包括编制阶段、对外提供阶段及分析利用阶段的七个环节)进行归类汇总,分别是会计政策类、结账与收入确认类、特定账户类、期末报告类、授权与职责分离类及其他。
3. 变量设计与说明。本文因变量是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当存在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时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不足,所以应当综合考虑其他的外部信息,具体而言,上市公司存在以下任一项问题,则认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缺陷:①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公司治理结构”等部分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②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违规并受到相应处罚。③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报告。根据前文的假设,本文的解释变量共有13个,如表1所示:

 

 

 

 

 

 

 

 

 


4. 实证模型的构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取值为0或1的虚拟变量,选用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如下:
financial_report_deficiencies=β0+β1Control_owner+β2Percentage_control_owner+β3CEO_Chairman+β4Lnsub_Company+β5Lnsegments+β6Operate_Loss+β7Debt_to_asset_ratio+β8Sale_grow_rate+β9Topfout+β9Lnassets+β11Lnage+β12M_R+β13Ceoss_list+ε
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13为各解释变量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三、描述性统计及其分析
1. 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总体状况分析。从表2中可知,存在会计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其中以2009年较2008年的下降最为显著,降低了11.19%。

 

 

 

2. 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分类状况分析。具体见表3:

 

 

 

 

 

 

 

 

根据表3中数据分析得出,各年各类缺陷中都以期末报告类缺陷为最多,各年占比分别达到了80.28%、77.95%、81.03%和82.73%,期末报告类缺陷具体表现为:提供虚假会计,误导会计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②报表数据不完整、不准确;③合并报告范围不完整;④合并内部交易和事项不完整;⑤合并抵销分录不准确;⑥对外提供的会计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一致;⑦未能及时对外报送会计;⑧披露不及时、信息不完整等缺陷。其次是结账与收入确认类缺陷,各年占比分别达到了31.65%、44.88%、47.41%和40.91%。此类缺陷具体表现为:①账务处理存在错误,导致账证、账账不符;②虚列或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③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④结账的时间、程序不符合相关规定等缺陷。其余依次是会计政策类缺陷、特定账户类缺陷、其他及授权与职责分离类,且占比都相对较小。
3. 各年描述性统计及其分析。从表4可知,81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出现经营亏损的由2008年的22%逐年下降至2010年的8%,发生并购行为或重大重组的上市公司由2008年的31%逐年上升至43%,收入规模及收入增长率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在2009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减少与降低,2010年随着我国政府继续坚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市公司的收入规模及资产规模都有所增加。其余变量在2008年至2010年间较为稳定,其中产品或业务分部数量各年都约为7个,控股子公司数量各年都在8个左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各年都在35%左右变化。

 

 

 

 

 

 

 


4. 实证结果及分析。从表5可知:企业发生组织变革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连续三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经历并购或重大重组的企业更可能出现会计内部控制缺陷。交叉上市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连续三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表明相对于仅在境内上市的公司,交叉上市的公司存在会计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小。企业经营亏损及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于2009年和2011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上市年数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于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控股股东类型等变量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关系不稳定。

 

 

 

 

 

 

 


5. 稳健性检验。本文在控制年度变量的前提下,将2009年至2011年三年数据合并进行逻辑回归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变量中存在资产规模变量,为排除通胀等因素的影响,以2008年为基期,运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指数进行了换算,得到如表6所示的回归结果。

 

 

 

 

 

 

 

 

 

从表6中可知,将三年数据合并用模型回归基本没有影响实证模型的回归结果。企业经营亏损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各年回归结果相比,其显著性有所提高,这可能是因为样本量有所增加。交叉上市公司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组织发生并购或重大重组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三年的回归分析结果相一致。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企业上市年数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在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可能是三年合并样本量的增加提高了显著性水平。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资产负债率及营业收入增长率与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在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实证回归结果都与预期符号相同,表明本文的实证研究模型较为可靠,实证结果也比较稳定。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实证研究模型的可靠性及实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本文将各年变量中的资产规模分别替换为收入规模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模型回归的结果在方向变化及显著性水平上都基本一致,说明实证模型及其回归结果是较为稳定的。我们也对各变量的多重共线性进行了检验,未发现有显著的多重共线性。
四、启示
首先,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缺陷以期末报告类内控缺陷和结账与收入确认类内控缺陷为最多,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在IPO的材料审核和常规信息披露的监管方面应重点关注这类缺陷,同时上市公司和外部审计机构也要投入较多的资源纠正和评估这类控制缺陷。
其次,本文的研究还表明,经历过并购或资产重组的公司以及业绩高成长的公司,其会计也更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因此,政府应加大关于企业并购或资产重组以及业绩高增长公司信息披露内容及形式的监管,并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和纠正其中的内部控制缺陷,以及时抑制股价泡沫化膨胀。
第三,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也可能导致公司会计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因此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的现实,监管部门应严格禁止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以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最后,交叉上市的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较低,因此我国应尽量鼓励企业实施交叉上市,提高企业的透明度,促进企业持续健康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汉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证券时报,2010;6
2. 陈丽蓉,周曙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实证研究——基于审计师变更视角的经验证据.当代财经,2010;10
3. 田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研究.金融市场,2011;2
4. 王惠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构建.审计研究,2011;2
5. 杨德明,冯晓.银行贷款、债务期限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8
6. Chen, S.,Sun,Y. J. and Wu,D.. Client Importance,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s,and Audit Quality in China:An Office and Individual Auditor Level Analysis.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