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 21 期
总第 673 期
财会月刊(上)
参考借鉴
盛和塾的会计原则

作  者
章道云(教授) 邓 青 杜 靖 彭超君 闫瑜婉

作者单位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成都 610039)

摘  要

      【摘要】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创立的经营会计学,设立了7大会计原则(又称盛和塾会计原则),深深地影响了全球实业界。本文对盛和塾会计原则及其应用进行阐释,旨在树立会计管理的社会地位,充分发挥会计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灵活运用盛和塾会计原则。
【关键词】盛和塾   会计原则   应用

稻盛和夫,日本实业家,是京瓷株式会社、第二电电(现为KDDI)株式会社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创始人。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立了“稻盛集团”,为培育新世代经营者不遗余力,其经营哲学被日本企业界奉为圭臬,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
1983年,京都一部分青年企业家希望稻盛和夫先生向他们传授经营知识和经营思想,自发组织了盛友塾,不久改名为盛和塾,取事业隆盛的“盛”,人德和合的“和”两个字,又恰与“稻盛和夫”名字中间两字相一致。盛友塾刚成立时只有25名会员,现在“盛和塾”已发展到70多个分塾,除日本外,美国、巴西、中国都有了分塾,塾生总数已超过7 000名。
2012年,稻盛和夫先生在《懂会计,才能懂经营》一文中,对于用贷款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公司扩大战略是否可行问题,进行了精辟解惑:“只要你认真研究盛和塾的会计原则,然后秉持现有的想法继续努力,你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经营者;只要你认真研究盛和塾的会计原则,然后秉持。”其反复强调认真研究盛和塾的会计原则,那么盛和塾的会计原则是什么呢?又该如何应用这些会计原则呢?
一、盛和塾会计原则及其涵义
稻盛和夫先生创造的京瓷会计学,独创了7大会计原则(盛和塾会计原则)。根据《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与会计)》的解释,其涵义如下:
1. 现金本位经营原则。以现金为基础的经营,是指关注现金的流动,基于事物的本质开展质朴的经营。会计必须服务于以现金为基础的经营。
2. 一一对应原则。不仅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处理方法,还要能够约束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实现玻璃般透明经营,从内至外杜绝不正当行为。
3. 肌肉型经营原则。企业必须能持续发展。如果把企业比作人体,那么就必须使血液循环畅通,全身肌肉紧绷而充满活力。也就是说,经营者必须使自己的企业成为没有丝毫赘肉的肌肉型企业。
4. 完美主义原则。完美就是绝不含糊和妥协,在经营过程中所应采取的基本态度是,对工作的所有细节应该力争完美。
5. 双重确认原则。包括财务在内的企业所有部门,都要维护个人与组织的健全,使之成为一项保护机制。
6. 提高核算原则。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而言,支持公司核算质量提升是最为重要的使命。为了提高核算,必须提高销售额,同时提升产品及服务的附加价值。提升附加价值,就是在通过事业发展来提高员工待遇、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前提下,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出更高的市场价值。
7. 玻璃透明经营原则。京瓷株式会社自创办以来,一直注重开展以心为本的经营,也就是建立在与员工信任关系基础上的经营。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经营者必须与员工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关系,必须团结一致,必须毫无隐瞒地将公司的经营情况向员工公开。
从这些会计原则的涵义中可以断言,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与会计)实质上就是“经营会计学”。
二、盛和塾会计原则的应用
稻盛和夫创立经营会计学,建立盛和塾会计原则,有其特殊背景。他在艰辛的创业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会计学,和京瓷独创的‘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一起,渗透到企业内部,成为京瓷快速成长的原动力之一”。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到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内部情境复杂多变,“企业经营者必须正确把握自己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经营判断。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就是要精通会计原则以及会计处理的方法”。所以,对会计一窍不通的稻盛和夫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不懂会计怎能经营企业?懂会计,才能懂经营!会计原则以及会计处理方法,是经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敲门砖”。
1. 现金本位经营原则的应用。经营者要树立现金流量理念,以手头的现金为基础,努力提升自有资本比率,保证自己的现金流量。会计利润≠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确认的,其确认时间常常与实际收支钱款的时间不一致,从而导致账面数字与实际现金数量脱节,反映在企业实际经营中就是账面有盈利但手头没钱。如果单纯依靠利润表信息做经营决策,可能会导致经营风险。
资金(资本)具有时间价值,同时,“投资有风险,借钱需谨慎”。负债经营是把“双刃剑”,既可能获得财务杠杆收益,也可能发生财务杠杆损失。另外,自有资金也是资本,也有资本成本,要类似负债资本考虑参与经营活动。
现金流量是现代理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现金流量指标是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盈利水平分析、价值评估、破产界定等的判断依据。
2. 一一对应原则的应用。会计管理不仅要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还应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将核算的关键指标(如成本、费用、收入、利润等)事先与企业内部单位及员工挂钩,落实目标责任制,保证内部的玻璃透明经营。
一一对应,实质上就是落实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执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是会计人员的天职,服务企业管理是会计人员的本职。会计部门要做到:严格执行会计法规,科学核算经济业务,主动有善提供服务。
一一对应,就是强调经济责任制,实施目标管理。企业经营中,必须确立责任中心,实施责任会计核算,控制作业成本,兑现目标考核。
3. 肌肉型经营原则的应用。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是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的共同心愿。一个有社会形象、有公众效应代表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其股票一旦上市,为了让股民保持对其股票的信心,经营者就需要维持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人为刻意地装饰企业形象就会衍生出“赘肉”,因此,经营者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克服过分美化企业以从中谋利的诱惑。
肌肉型经营原则在会计核算上就表现为收支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在收入实现后,将那些为赢得本期收入而发生的费用归集到收入发生的会计期间,以收抵支,计算净收益。在会计实务中,收入与费用记入会计期间时应尽可能做到:时间同步,主体一致,数量平衡,质量吻合。
会计反映要真实记录收入和费用;会计控制要求收入合法,支出合理。企业内部单位和个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或活动,其发生的费用都要想到用什么收入来补偿。会计控制并非不准发生费用(支出),相反,当费用(支出)发生后能够带来可观收入时,还要鼓励费用(支出)发生。只有发生费用(支出),才能带来相应收入。会计核算要真实计算收入、费用和利润,各种粉饰利润表的做法最终将会衍生“赘肉”,破坏企业形象。
4. 完美主义原则的应用。完美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所要追求的目标,企业经营也是如此。作为经营者,一方面要了解国家经济、方针、政策,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要准确掌握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情况,对人、财、物、供、产、销以及研究开发项目要做到了解工作的细节,必须100%实现经营目标。经营者自身严格贯彻执行,完美主义原则就会渗透到企业各个角落,成为每位员工的日常习惯。
经济核算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统计信息,经营者要严格审核,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
会计管理在执行完美主义原则时,首先要树立100%完成会计目标的意识。一方面要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讲求经济效益,牢记企业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
会计管理要遵守及时性原则。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编送会计报表。过时的会计报表信息将使其有用性大打折扣,甚至毫无价值。会计核算必须做到及时收集、处理和传递会计信息。
会计管理要遵守重要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会计管理首先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其次才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服务,因而必须及时提供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相关决策所需的重要财务信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区别会计事项的重要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提供重要性财务信息,既要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又要节约会计信息的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
5. 双重确认原则的应用。“双重确认”是指让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互相核实,互相确认,推进工作的一项保护机制。让员工互相检查开展工作,这样可以防止人为错误,并保证企业永远持续地发展。这项会计原则贯彻执行的目的是减少管理漏洞,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流程,保护员工,营造良好的职场环境。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凡是涉及钱物收支(含内部转移)的活动,必须由两个以上人员或部门互相核实、确认数量与金额。如大中型制造企业,工程项目验收计价,由工程部和生产部双重确认;产品完工验收入库,由生产部、质检部和物质部共同确认;生产用材料采购验收入库,由采购部、质检部、物质部和财务部共同确认;产品出库销售,由销售部、物质部和财务部共同确认,等等。凡是涉及货币资金收支、往来款项发生与结算的业务,财务部门都应参与对单价、数量、金额的确认。
双重确认原则,实质上就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的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例如,销售业务控制中,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有:销售业务经办、审核和签发销售通知单三个岗位应分离;财务部门开票、出纳、记账应分离;应收票据(或抵押、质押物)保管与记录应分离;收款、管理应收账款、向欠款人发放对账单三岗分离;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业务岗位应分离等。
会计部门在贯彻执行双重确认原则时,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到内部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坚持钱、票分离,会计、出纳双重确认。
第二,认真履行会计控制职责。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对会计的控制职责做了明确规范,要求对下列业务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①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的收支和保管应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②实物资产。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点进行控制。③对外投资。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通过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等责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的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会计控制。④工程项目。单位应当建立规范和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招投标、质量管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防范决策失误及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的舞弊行为。⑤采购与付款。加强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会计控制。⑥筹资。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选择筹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防范财务风险,确保筹资款的合理、有效使用。⑦销售与付款。单位应在制定商品或劳务定价、信用标准和条件、收款方式等销售政策时,充分发挥会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加强合同订立、商品发出和账款回收的会计控制,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⑧成本费用。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⑨担保。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保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财务状况,防范潜在的风险,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6. 提高核算原则的应用。提高核算就是提高经济核算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公司)经营的最终目标,经营管理的所有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提高经济效益最终表现为利润增加,根据“收入-费用=利润”,则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销量。企业内部各部门、全体员工都要为降低成本和增加产销量而做出贡献。由于这里的“贡献”是指公司整体贡献,因而要求推行公司内部的互相支持和共存共荣。
会计与经济效益存在着辩证关系。会计的产生是基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会计的发展是讲求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经济效益的衡量要借助于会计,经济效益的最佳化需要会计为其服务。
在会计与经济效益二者发展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一方面,会计始终为会计主体实现并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即在一定的会计发展时期,会计必须与当时的经济效益水平相适应,从客观上满足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发展,会计也必定会以经济效益的需要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并经过是否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影响经济效益的变化轨迹。
会计管理在提高经济效益上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从主观上看,会计能够准确地计量企业利润;从客观上看,会计通过全面、真实且客观地反映企业利润信息,对于促进和提高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会计管理在贯彻执行提高核算原则时,必须做好三件事:第一,准确核算会计期间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包括公司整体的、分公司的、车间的、班组的,以及每个员工的,相关指标都要核算准确、确保无误。第二,有效控制企业内部各单位及个人的费用支出,以促进收入增长。第三,切实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为管理部门提供有用措施的建议。
7. 玻璃透明经营原则的应用。玻璃透明经营原则要求企业的经营像玻璃一样透明,必须做到:光明正大的财务,绝不可在财务上做手脚,要做到如实反映;管理高层要知道员工在干什么,员工也要了解管理高层想干什么;企业的现状以及目标要如实告知员工;向社会如实公开信息是经营者的应尽职责。
玻璃透明经营原则下的会计管理应做到:第一,独立核算,定期公布账目,实现全员参与的透明经营。第二,诚实守信,不做假账。遵守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道德规范。第三,贯彻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明了,便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如果会计信息的表达含糊不清,就容易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歧义,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
主要参考文献
      1. 稻盛和夫著.吴辉译.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与会计).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2. 杨绍林.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大众科技,2005;2
3.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运用.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4. 潘莹,齐汉荣.浅谈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