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 17 期
总第 669 期
财会月刊(上)
参考借鉴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  者
尹世芬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北京 100070)

摘  要

      【摘要】现行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在模式、内容、管理等方面已显现出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相脱节的问题,本文在对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综合素质   综合能力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又被称为会计人员后继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国家为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准,掌握和运用《会计法》、会计准则等会计法律法规,促使会计人员更快、更好地适应会计工作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措施,它是目前我国学历教育的延伸、扩大和发展。
为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使其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实现会计人员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财政部先后颁发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1998)》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2006)》,多次修订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这些法规的颁发与执行,起到了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积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在模式、内容、管理、登记等方面,已显现出与当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相脱节的问题,亟需完善。
一、现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培训管理体制缺乏规范性。
首先,会计人员培训机构不规范,培训的教学质量不高。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有的不符合财政部门的资质要求,承担培训工作的教学场所、设施、师资队伍、管理团队等缺乏规范性,导致培训计划不科学、师资队伍阵容不符合要求、授课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和质量。
其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分层次,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会计人员的能力差异,往往将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混在一起,也不划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即使是企业也不划分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更不划分高级、中级和初级不同职称级别的会计人员。这种混合型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严重脱离了实际,使得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再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时间有限且受限。据调查,我国每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时间大多为2 ~ 3天。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税收法律法规等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希望会计人员在短短的两三天内真正理解、掌握这些政策变化,并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灵活运用显然不现实。笔者认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应随时进行,不受时间的限制。
最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单一,考评不严,形式化严重。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大多采用面授培训方式,而且培训者不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培训结束的考试形式有开卷和闭卷两种。采用闭卷形式的,由于监考不严,往往造成了实质上的开卷考试,形成造假的不良风气,使继续教育“走过场”。
 2.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够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仅限于会计准则涉及的相关法规和会计实务的变化,而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重视不够,这也是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在一些企业出现会计人员违反财经法纪、贪污挪用公款、偷漏国家税款,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高智能违法犯罪等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无疑反映出了现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制的重大缺陷。
3.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缺乏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培训。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只重视会计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而对会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法律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智力素质以及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的教育严重缺乏,没有纳入继续教育计划。
二、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改进建议
1. 将会计人员分类分级,并设定相应层次的继续教育的主要目标。应将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分开进行继续教育,在此基础上企业再按规模和所执行的会计准则分为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并按会计人员职务技术资格划分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分别安排继续教育的内容,并规定继续教育各层次应达到的能力要求。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应是树立会计人员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断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些既是各层次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也是会计人员以此进行职业判断、更新和补充职业知识、拓展和提高职业技能的基本前提。但职业知识的更新和补充、职业技能的拓展和提高应根据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而定。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是突出提高职业判断、预测、决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和水平;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是突出提高处理会计综合业务的能力;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是突出提高处理会计基本业务的能力。
2. 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有所侧重。应根据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制定其继续教育的内容,各层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是会计理论继续教育,包括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两个方面。培训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时效性和信息量,使会计人员能够真正受益,提高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二是政策法规继续教育。培训时,应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提高依法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三是业务知识继续教育。培训时,应结合会计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会计人员已有的知识,使其与时俱进,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四是技能训练继续教育。培训时,应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会计档案管理、会计信息化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五是职业道德继续教育。培训时,应结合实际案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成为会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的自律标准和行为准则,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各层次会计人员在深刻理解和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各层次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对高级会计人员,应重点进行经济法、《会计法》、税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所执行的会计准则等现状、变化、完善和发展趋势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各种综合能力;对中级会计人员,应重点进行《会计法》、税法及会计准则的具体应用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会计复杂业务和特殊事项的处理能力;对初级会计人员,应重点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实务操作结合的应用能力。
3. 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鉴于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式单一,且培训者不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笔者建议,各地财政部门在组织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之前,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分别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需求调查,根据各层次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安排、调整继续教育的内容。这样有利于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并学以致用。
为调动会计人员的自学积极性,可积极探索开发网络课堂教学等现代化培训手段,也可充分发挥会计学会等职业团体或单位的组织作用,采取面授、组织案例研讨的形式。比如,将执行会计准则比较好的企业和比较差的企业分别做成案例,让学员总结这两类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状况,从中寻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采用面授方式的可组织学员现场讨论这两类企业的案例,采用网络课堂方式的可把这两类企业的案例做成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让学员从中找出答案。这样可使会计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有所收获,更好地执行会计准则,并不断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根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将会计人员参加财政部组织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或高、中、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参加会计领军或高端人才培训或考试,以及参加会计知识大赛等,都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中,并确定每种形式的学分标准。不仅如此,参加编写公开出版的会计类书籍或在公开发行的经济管理类报刊上发表论文等,也不妨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考核中。
4. 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并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指南。在继续教育制度和指南中应明确规定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的、内容、学分、形式和考核要求等。具体来说,财政部应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必须完成的继续教育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内容及相应的学分做出统一规定。继续教育可采取面授培训和网络课堂等现代化培训方式,允许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岗位和层次需要选择培训方式和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会计人员修满课程就可以参加考试,只要考试合格,就能获得学分,而不管其耗用了多少学时。按《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并参考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征求意见稿)》(2013年4月3日)的规定,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应采取学分制管理制度,每年的学分总要求不得少于24学分。
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将其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循环轨道是提高会计人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因为如此,有必要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分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提高各层次会计人员的素质、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以适应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征求意见稿).财会办[2013]12号,2013-03-27
2. 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2012-12-06
3. 王孝芳.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09;18
4. 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06]19号,200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