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 14 期
总第 666 期
财会月刊(下)
教学之研究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

作  者
李 辉

作者单位
(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徐州 221008)

摘  要

      【摘要】 文章从五年制高职教育基本规律与会计职业发展规律入手,提出了“五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作者通过对该模式的构建与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为下一步的改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五年制   五段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如何增强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吸引力、竞争力,形成办学优势,首要的问题是构建特色明显、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们将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模式与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相结合,就如何使之校本化、专业化、特色化、可操作化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我们从研究五年制高职教育基本规律与会计职业发展规律入手,把握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社会适应度,逐步总结、提炼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经过反复探索、不断实践、理念总结,在合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构建了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五段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
一、“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色
“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化延伸,是将会计专业实践项目课程实施进程按照专业知识应用梯度和学生专业能力积累的规律性,划分为五个逐步递进深化的工学结合实施阶段,不同阶段的工学结合的方式、层面、形式不同,逐步深入推进。其内涵及特色主要概括为:中高融通、集群链路、五段递进。
1. 中高融通:五年一贯、课程一体。应体现五年制高职具有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重属性的特征,用好“五年一贯”,实现中高职融合,突出课程设计一体化。 一是利用“学制长”,统筹安排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系统,使中职和高职相贯通,既能保证高等教育的规格要求,又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二是突出“年龄优势”,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是接受技能训练的最佳年龄段,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实现“现场、综合、反复训练”,使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2. 集群链路:职业集群、两个链路。以职业集群为基础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按照“两个链路”设置专业课程(项目)系统。
“两个链路”专业课程系统为:一是“知识——能力”链路的专业课程系统。“以会计职业入门资格为基础,以初级会计师水平知识、能力水平准备为标志,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引领,以理实一体化为载体”,遵循“知识——能力”教学链路主线,构建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系统。这一课程系统的教学实施运作,主要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课堂教学或校内实训基地等教学路径完成。 二是“技能——知识”链路的专业课程系统。“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项目课程为载体”,遵循“技能——知识”教学链路主线,构建“会计认知实训——基础性训练——出纳岗位训练——会计综合岗位训练——会计顶岗实习”的专业实践项目课程系统。这一课程系统的教学实施运作,主要是在合作企业的经营、生产、服务环境中,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路径完成。
3. 五段递进:工学结合,逐步递进。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推进主要集中在专业实践项目课程系统的实施上,将专业实践项目课程实施进程按照专业知识应用梯度和学生专业能力积累的规律性,划分为认知性实训、基础性训练、出纳岗位训练、会计综合岗位训练、会计顶岗实习等五个逐步递进深化的实施阶段。五个阶段的递进,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项目在校企合作的状态下在校外进行,不同阶段的校企合作方式、层面、形式不同,逐步深入推进。
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一)研究思路
从研究五年制高职教育基本规律与会计职业发展规律入手,把握五年制高职教育与会计教育的吻合度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社会适应度,以制定和实施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案为载体,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模式校本化、目标标识化、课程功能化、运作情景化、教师团队化、评估开放化为研究与实践路径,构建符合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基本规律、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反复探索、不断实践、理念总结,形成示范。 (二)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 开发“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方案。该方案的突出特色是:
“打好一张牌”——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放在首位,并成为专业的品牌标识。
“构建两个链路”——以职业群集课程模式为基础的两个链路课程系统,具有“有梯度、有层次、有系统”的鲜明特色。遵循“知识——能力”教学链路主线,构建以“理实一体化”为载体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系统;遵循“技能——知识”教学链路主线,构建以项目课程为载体的专业实践项目课程系统。
“定位三个标识”——以职业入门资格为基础(从业资格),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指向(技能型),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格为标志(高职)定位培养目标。既有低端定位(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又有高端定位(为达到初级会计师水平做好知识、技能的准备)。
“开发四个模块”——构建了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指向的职业素养课程模块系统、以会计从业资格为基础、提高专业知识为指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系统、以提升专业技能为指向的专业实训项目课程模块系统、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指向的拓展课程模块系统等四个较为完善、层次分明、相互独立、相互融合的课程模块体系。
“突出五段递进”——利用学制时间长的优势,多次安排阶段性的“跟岗”实训,不断地进行在校学习与“跟岗”训练,彰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优势。
2. 重构工学结合“五段递进”的实践项目课程体系。在会计专业“一个品牌、两个链路、三个标识、四个模块、五段递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中,我们在完善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重点突出学生实践项目课程的构建和开发,形成了会计专业“五段递进”的实践项目课程体系,如下图:

 

 

 

 

 

 

3. 设计“五段递进”教学运行实施方案。深化校企合作,为每位学生引进企业师傅,这是“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在新生入学后的专业引领教育阶段,我们与企业合作,聘请了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人员作为新生的“师傅”,使每一位学生都与对应的一位“师傅”建立“师徒”关系。“师傅”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答疑”、“指导”、“引领”、“关注”。在此基础上将实践项目课程的实施进程划分为五个逐步递进深化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为认知性训练:时间为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重点安排学生进行企业岗位流程实训(校内4天)和会计环境认知实训(企业1天)。通过校内实训室和到企业进行参观来深化学生对企业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企业各个岗位的流程和资金及单据的传递,明确会计在中间的主要任务,使学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企业的师傅为学生讲解企业的文化以及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时间安排为1周。在这一阶段学生还要完成拜师的任务,即分别在校内和企业各拜一个师傅,企业师傅的选择可以是学生自己解决,也可以由学校帮助解决,主要为后续学生的学习指定责任人。
第二阶段为会计基本技能训练:时间为第二、三学期,重点安排学生进行点钞、传票翻打、会计数字书写、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与报表编制的训练(校内1周)和收银岗位的实践(校外1周)。通过本阶段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必备的职业基本技能。校内的训练通过会计基本技能和基础会计两门课程及停课一周的项目实训来完成,校外跟岗一周的收银岗位实践由学校联系超市与商业企业的收银岗位来完成,一般安排为培训1天、跟岗2天,在师傅的指导下操作2天。通过该阶段训练,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从事会计职业必备的讲诚信、重操守、负责任的职业素质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都将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为出纳岗位训练,时间为第四、五学期,重点安排学生完成会计岗位项目实训(校内2周)和出纳岗位企业跟岗实践(校外1周)。通过本阶段的训练,重点让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校内训练主要通过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两门课程及停课2周的会计岗位项目实训来完成;校外出纳岗位企业跟岗实践主要通过学生校外的师傅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企业出纳人员的言传身教,掌握会计基础工作岗位——出纳岗位的工作职责及流程,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检验,并把自己不熟练的业务及操作步骤反馈给企业和学校的师傅,有利于教师深化教学改革,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
第四阶段为会计综合岗位训练,时间为第六、七、八学期,重点安排学生完成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校内2周)、ERP项目实训(校内1周)和会计跟岗项目实训(校外2 ~ 3周)。通过本阶段的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将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初步具备了从事会计各个岗位的理论能力,然后通过校外会计跟岗训练,使自己的岗位技能得以强化,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会计职业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逐步适应各会计岗位的工作。不同的学生锻炼的岗位可能不同,这主要应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联系,学校师傅和企业师傅共同解决学生在跟岗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每天按照企业的时间上下班,严格遵守企业对员工的各项规章制度,初步成为一个职业人。
第五阶段为顶岗实习阶段,时间为第九、十学期,重点安排学生完成会计沙盘项目实训(校内2周)和顶岗实习(校外6个月)。校内会计沙盘项目实训,让学生全面体验企业各会计岗位的操作流程及职责,熟悉各岗位的业务知识,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以及精确核算、善于管理的意识,为学生顶岗实习奠定基础。校外的顶岗实习,可以全面检验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可进一步强化综合职业技能的训练。
(三)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 建立了“三圆同心、层次分明”的校企合作教育体系。校企合作是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色,能够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先后与10余家单位签订“核心型”合作协议,校企双方整体渗透、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双生互赢,企业全面参与学生的培养、共同开发实践项目课程、接受学生跟岗训练、顶岗实习与就业;与20余家单位签订“紧密型”合作协议,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企业部分参与学生的培养,接受学生跟岗训练、顶岗实习;与50余家单位签订“松散型”合作协议,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接受学生认知性训练、顶岗实习与就业。不同层次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同的,核心层的企业全面参与企业的培养,有优先选择毕业生的权利。
2. 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建成了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省级示范性财经商贸实训中心。学校建成了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专业文化环境为一体的财经商贸实训中心,开发建设了模拟企业经营实训中心、模拟银行实训中心、纳税申报实训中心、社会审计模拟实训室、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金蝶与用友软件实训中心、ERP实训中心、ERP沙盘实训室、审计电算化实训中心、会计文化展示厅、货币票据陈列室、会计考试培训中心、三维演示厅、电子商务实训中心、证券投资实训中心、物流实训中心等,使我校会计专业实训实习基地系统、完整、先进,为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两支教学队伍。一是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学校长期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切实加大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占55.76%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00%。高级职称教师占42.31%,“双师型”占91.18%。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职教名师1人、正高级职称1人、省职教领军人才2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二是“师傅”团队的建设。会计专业“五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离不开“师傅”这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师傅”团队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工学结合、跟岗训练、顶岗实习的教学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师傅”团队的建设特色和创新,也正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校本化、专业化的特色创新。
三、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理论创新成果
1. 构建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与区域经济、五年制高职教育基本特征、会计专业教育基本规律相结合,即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地区性、专业性、教育特色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探索、创新和总结。
2. 提出了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两个课程链路系统,其中,以“技能——知识”教学链路为主线,遵循以项目课程为载体的专业实践项目课程系统的教学实施运作,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烙印。
3. 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与会计教育的吻合度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社会适应度,研究、总结、提炼构建了“一个品牌、两个链路、三个标识、四个模块、五段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 结合会计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特点,提出了认知性实训、基础性训练、出纳岗位训练、会计综合岗位训练、会计顶岗实习等五个逐步递进的教学实施体系,这五项训练具有“三圆同心、层次分明”的特征。
(二)实践创新成果
1. 促进了教学和课程的改革。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并邀请企业专家和教学实践研究专家召开跟岗实践专家研讨会,以核心理念为指导依据,最终形成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技术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目前已经形成5门具有我校会计专业特色的专业实践课程,开发了7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该模式能紧扣会计专业职业综合素质高、知识系统性强、职业面向范围广的职业规律性,强化“现场、综合、反复训练”的教学要求,实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
2. 促进了学生技能的全面提升。我校近年来,在财会竞赛项目中取得了优秀成绩。四年来,取得省级技能大赛奖项一等奖 24 个、二等奖33个、三等奖15个;近两年,在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会技能大赛中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我校已经连续四年被评为“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业优胜奖”(财会类)。
3. 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兼职“师傅”队伍。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校企双方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现知识共享和行动协同的团队工作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选择。这样既能积极促进学校与企业在各种层次上的沟通与交流,也可以调整学校教师的专兼职结构,还可以对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与实践情况进行监控,保证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
4. 促进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各个阶段都要求学生先在校内进行仿真性实训,然后去企业进行跟岗实践和顶岗实习。因此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规模和质量要求较高,在这种模式的引领下,我校已经建成江苏省示范性财经商贸实训基地,该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的需要。
5. 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保证了就业的质量。在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各个阶段都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跟岗实践或顶岗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师傅培养了良好的师徒关系,也使企业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和后续发展。
四、结束语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为学校的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们将做好如下工作,以全面完善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1. 学校准备再联合十几家公司做强“鹏程财经职教集团”,具体负责学生的跟岗实践与顶岗实习工作。鹏程财经职教集团的做强做大,为企业及其会计管理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的设计,负责学生的现场教学与实习,为“双师”教师提供培训基地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为企业培养和培训各类人才,提供场地和服务,为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与企业共同开发和完善综合生产性实训案例库和企业跟岗实训指导教程,保证跟岗实践的质量。
3. 进一步加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我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空间和品质都有提升的要求。我们将在调研的基础上和企业共建校内“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全景体验中心”,保证学生实训的需要。
4. 进一步明确学校、企业、家庭在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承担的责任,尤其是对师傅的选拔与监管应从制度上加以规范。
【注】 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 ~ 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会计专业五段递进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0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