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 13 期
总第 665 期
财会月刊(上)
会计考试
1307 会计自测题解

作  者
北大东奥

摘  要

      1. 戴伟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2年发生如下交易或事项:
      (1)2012年2月1日,戴伟公司以1 200万元的价格购入一条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一种产品),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戴伟公司预计其在未来10年内会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戴伟公司计划在使用5年后出售该生产线产,G公司承诺5年后按840万元的价格购买该生产线。假定2012年该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尚未对外出售。
      戴伟公司公司对该生产线购入以及2012年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1 200;贷:银行存款1 200。借:生产成本100;贷:累计折旧100。
      (2)戴伟公司自行建造一厂房,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部成本为6 000万元(全部归集在“在建工程”科目),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2012年12月31日,该厂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且预计20年后该厂房报废时将发生清理费20万元。在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相关期间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基础上确定的折现率为5%[(P/F,5%,20)=0.376 9]。戴伟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6 007.538;贷:在建工程6 000,预计负债7.538。
      (3)2012年12月31日,戴伟公司在对某已经计提减值的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由于市场价格的上涨,该生产线的当前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因此会计人员在已经计提减值的限额内转回减值100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贷:资产减值损失100。
      (4)2011年12月29日,戴伟公司一台设备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已经记入“在建工程”科目的金额为1 010万元,戴伟公司按照1 010万元的暂估价记入“固定资产”科目。戴伟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对其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12年3月28日竣工决算手续办理完毕,实际成本为1 080万元。
      甲公司进而调整了设备的入账价值和设备在2012年1月 ~ 3月的折旧额,会计处理如下:借:在建工程1 010;贷:固定资产——暂估固定资产1 010。借:固定资产1 080;贷:在建工程1 080。借:管理费用1.75;贷:累计折旧1.75(1 080/10×3/12-1 010/10×3/12)。
      要求:请判断甲公司会计人员上述事项的处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2. 2012年7月30日,人民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并同时指定了管理人。管理人接管甲公司后,在清理其债权债务过程中,有如下事项:
      (1)2011年4月,甲公司向乙公司采购原材料而欠乙公司80万元货款未付。2011年3月,甲、乙双方签订一份还款协议,该协议约定:甲公司于2011年9月10日前偿还所欠乙公司货款及利息共计87万元,并以甲公司所属一间厂房作抵押。还款协议签订后,双方办理了抵押登记。乙公司在债权申报期内就上述债权申报了债权。
      (2)2010年6月,丙公司向A银行借款12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甲公司以所属部分设备为丙公司提供抵押担保,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借款到期后,丙公司未能偿还A银行贷款本息。经三方协商,甲公司用于抵押的设备被依法变现,所得价款全部用于偿还A银行,但尚有20万元借款本息未能得到清偿。
      (3)2010年7月,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了一份广告代理合同,该合同约定:丁公司代理发布甲公司产品广告,期限2年;一方违约,应当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20万元。至甲公司破产申请被受理时,双方均各自履行了部分合同义务。
      (4)2010年8月,甲公司向李某购买一项专利,尚欠李某19万元专利转让费未付。李某之子小李创办的戊公司于2010年11月向甲公司采购一批电子产品,尚欠甲公司货款21万元未付。人民法院受理甲公司破产申请后,李某与戊公司协商一致,戊公司在向李某支付19万元后,取得李某对甲公司的19万元债权。戊公司向管理人主张以19万元债权抵销其所欠甲公司相应债务。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管理人是否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甲公司将厂房抵押给乙公司的行为?并说明理由。
      (2)A银行能否将尚未得到清偿的20万元欠款向管理人申报普通债权,由甲公司继续偿还?并说明理由。
      (3)如果管理人决定解除甲公司与丁公司之间的广告代理合同,并由此给丁公司造成实际损失5万元,则丁公司可以向管理人申报的债权额应为多少?并说明理由。
      (4)戊公司向管理人提出以19万元债权抵销其所欠甲公司相应债务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3. 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X公司2×10年度财务报表的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业务实施审计。相关情况如下:
      资料一: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载了与X公司及其环境相关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①为实现以生产为核心的管理目标,X公司董事会决定从2×10年初开始在全公司范围内实行管理人员薪酬随直接人工费用变动的浮动工资制。②2×10年下半年,X公司有20%的普通工人退休,人力资源部门按照董事会要求的“退一个、补一个”的原则完成了熟练工人招聘任务。
      资料二: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获取的X公司合并财务数据,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资料三: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拟实施的实质性程序,部分内容摘录如下:①对各类别员工进行结构比例分析,根据相邻两年间结构比例的变动估算2×10年度应付职工薪酬的变动,与2×10年度实际计提的金额进行比较。②根据生产工人人数的变动幅度估算直接人工费用的变动幅度,与管理人员薪酬总额的实际变动幅度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是否合理。
      要求:
      (1)针对资料一,结合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指出资料一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简要说明理由,并说明该风险主要与应付职工薪酬项目的哪一个认定相关。
      (2)针对资料三所列示的实质性程序,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指出该实质性程序与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否直接相关,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事项(1)的会计处理不完全正确。
      理由:“戴伟公司计划在使用5年后出售该生产线,G公司承诺5年后按840万元的价格购买该生产线”,因此,该生产线相当于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840万元的资产。
      正确的会计处理:该生产线2012年应当计提折旧=(1 200-840)/5×10/12=60(万元)。 借:生产成本60;贷:累计折旧60。
      事项(2)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正确的会计处理:戴伟公司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6 000万元,清理费10万元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固定资产6 000;贷:在建工程6 000。
      事项(3)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固定资产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正确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上升,已经计提的减值不能转回,戴伟公司无需进行会计处理。
      事项(4)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正确的会计处理:戴伟公司只需调整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即可,不调整折旧。
      2. (1)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债务人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在本题中,甲公司将厂房抵押给乙公司的行为发生在2011年3月,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
      (2)A银行不能将尚未得到清偿的20万元欠款向管理人申报普通债权。根据规定,破产人仅作为担保人为他人债务提供物权担保,担保债权人的债权虽然在破产程序中可以构成别除权,但因破产人不是主债务人,在担保物价款不足以清偿担保债权时,余债不得作为破产债权向破产人要求清偿,只能向原主债务人求偿。
      (3)丁公司可以向管理人申报的债权额为5万元。根据规定,管理人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解除破产申请受理时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的,对方当事人以因合同解除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申报债权;可申报的债权以实际损失为限,违约金不作为破产债权。
      (4)戊公司的主张不成立。根据规定,债务人的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取得他人对债务人的债权的,不得抵销。
      3. (1)资料一(1)所述事项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该风险与应付职工薪酬的完整性认定相关。
      理由:直接人工费用比上年上升了25%,但管理人员的薪酬及应付职工薪酬均与上年相同,这与管理人员薪酬随直接人工费用变动矛盾,表明可能存在隐瞒管理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的错报。
      资料一(2)所述事项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该风险与应付职工薪酬的完整性认定相关。
      理由:以相同数量的熟练工人替代普通工人,无论X公司采用计时工资制还是计件工资制,都将导致应付职工薪酬的增加,但X公司的应付职工薪酬与上年相比没有增加,表明可能存在低估应付职工薪酬的情况。
      (2)程序①有效。通过计算可以发现熟练员工比例的上升和普通员工人数比例的下降,进而形成应付职工薪酬总额增加的预期;通过与实际数额的比较,发现应付职工薪酬被低估的情况。
      程序②无效。在“退一个、补一个”的招聘原则下,生产工人人数不会发生变动,由此得出直接人工费用不变的结论,不能发现应付职工薪酬被隐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