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 12 期
总第 664 期
财会月刊(下)
教学之研究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作  者
张新建

作者单位
(哈尔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摘要】出于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弊端的改进,建构主义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本文借鉴经济管理中的价值分析框架,根据教学模式要关注价值创造和教学效果传导机制的基本原则,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研究了建构主义在货币金融学中的教学效果传导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价值分析框架   货币金融学   建构主义   教学效果传导机制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界和学术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被视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包括货币金融学的教学中研究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概述
      1.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建构主义理论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这一理论中他把学习过程看做是不断生成的过程,他的这一观点被喻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随后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发展了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此又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为个体的学习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也就是“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进行学习的方法。
      2. 建构主义的三种主要教学模式。①支架式教学模式:它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帮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和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②抛锚式教学模式:它也称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意义。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成员间的互动、交流,生成学习亲身体验。③随机访取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基于不同目的,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使学习者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多方面理解。
      二、教学模式实施与评价之价值创造观的提出
      实践经验证明,无论何种教学模式,只有它实现了价值创造,才是有效的。因此价值创造成为教学的最佳目标,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
      1. 教学价值创造观的特点与要求。价值创造观注重教学效果的长期效益,而传统的教学任务完成观注重教学效果的短期效应;价值创造观强调价值的创造需要发挥价值创造相关方的主观能动性,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教学任务完成观倾向于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通常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就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教育方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近年来饱受诟病。要使当代大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具备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潜质,教师责任重大。传统教学模式支持教师是价值创造的主体,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支持学生是价值创造的主体。
      2. 价值分析框架。经济学中的价值分析框架比较多,其中,财务报表成为一种最广泛使用的价值分析与评估模型。公司的所有经营与管理活动,具体的业务发展情况和价值创造情况,股权债务关系都可以抽象到财务报表中去。本文借鉴了这一价值分析框架,对教师与学生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如下分析(限于篇幅,我们省略了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用人企业的其他社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将凡是能创造出价值的因素视为该部门的资产,将只有运用这些资源才能创造价值的要素视为该部门的负债。

 

 

 

 

 

 

 

 


      表1中资产因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创造价值的具体因素。而负债因素是指教师运用这些因素帮助学生完成价值创造的过程。资产负债因素中包括一些相对抽象的因素,例如可分配的教学精力和渴望教学成功的强烈愿望。我们在资产因素中加进了三个量化指标以对教师和管理部门实施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既有的价值创造水平与拥有度对应,发挥度是教师实际上实现的教学水平,潜在水平则是指教师经过培养和教学经验积累应该达到的水平。
      我们在负债因素中也加进了三个量化指标用于评价教学效果。根据每一次教学内容具体要实现的目标,可计算应实现目标的平均值来判定教学效果。例如在货币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某一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问题和概念,以及获取学生的信任两个目标,我们就将这两个目标的三项完成度分别求和再除以2求平均值即可。

 

 

 

 

 

 

 

 


      表2中的资产因素我们详细区分了学生创造价值的能力要求。例如,我们区分了学生接触该门课程的初始兴趣和后续兴趣。我们还加入了一些反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例如有的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可能会具有挑战精神去完成自己正常条件下不愿意完成的学习任务。
      负债方面我们正视了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真实问题。例如教学组织的不好,学生可能会玩手机。我们将其视为一种占用学生精力分配的因素,而非简单地不遵守听课纪律,真正从学生角度去考查价值创造的问题。
      三、价值分析框架下货币金融学建构主义教学效果传导机制
      如图所示,当教师选择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后,将给定学生一个情境,使学生的兴趣发生变化。如果情境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变化必定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如果情境能成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学生会主动地将自己的兴趣和精力进行重新选择和分配。如果学生能以更积极的姿态加入到价值创造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中来,则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更积极的影响。这时学生会进一步优化分配学习和其他娱乐活动的精力和兴趣。但如果情境构造不成功,学生即使分配给娱乐活动的精力少一些,也有可能给其他学习目标(如考证)更多的精力和兴趣,则教学效果也不一定能提高。

 

 

 

 

 

 

 


      四、货币金融学建构主义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建议
      1. 将价值创造作为货币金融学建构主义的教学目标。价值创造观要求放弃传统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观点,真正将学生视为价值创造的主体。这种教学观要求将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创造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要正确理解价值创造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成过去是老师教、现在是学生自己学,教师没有什么事了。教师在学生价值创造中应起到引导、组织和示范作用,实际教学经验证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未必会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轻松。
      现在有些教师埋怨学生的素质逐年下降,这其实是一种缺乏教学自信的表现。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必须理解学生的价值诉求,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创造价值。如果教师放弃教学自信,从对教学效果的传导机制来看,最后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放任学生自由地创造价值往往会走弯路,最终也难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价值创造中的引导、组织和规范职责绝对不能懈怠。
      2. 做好货币金融学学科定位,合理使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货币金融学学科定位应立足宏观视角,关注货币、信用和利率三大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分析、探究和评价我国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及其影响。为了使建构主义教学原理在货币金融学教学中得到较好的运用,要适当压缩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新知识,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失去价值创造线索的清晰性,变得无所适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该学科的宏观特点,牢牢锁定该学科的逻辑主线,做好情境创设工作,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如何影响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
      至于资产定价这样的新内容,建议在金融专业的后续微观类课程里再予以安排,这里只是要做好过渡与铺垫。例如讲利率时,可以让学生发现某些结论从宏观视角的结论和微观视角的结论是相反的,这样可为学生今后学习微观金融类课程做好铺垫和打下专业基础。
      从建构主义的三大教学方式并结合价值创造的传导机制来看,笔者认为,“情境”教学适合用来开展建构主义教学过程,“随机访取”教学适合用于进一步扩展学生全方位的价值创造过程,“支架式”教学适合教师最终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价值创造倾向,对教学主题给出一个相对公正的分析和解决框架,规范学生的价值创造活动。
      3. 货币金融学的建构主义教学评价贯彻价值创造标准。一是改革传统的货币金融学教学评价标准和模式。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主要采取由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细化指标并打分的方式。这种模式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机械划一的要求。例如规范的板书、标准的普通话能力、教态和教姿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素质良好的教师未必能取得教学成功,而素质差一些的教师就未必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货币金融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是否成功地帮助学生创造了价值。二是改革传统的分数评教模式。如果将教师看成是评价主体,则评价结论就是“该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的”,反之“该教师的教学是无效的”;如果将学生看成是评价主体,则评价结论就是“从该门课程收获很多”,反之“从该门课程收获有限”;如果老师自我评价,结论可以是“该门课程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反之“该门课程教学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4. 善于引导学生的非理性认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不是万能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非理性因素在主体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某些教学内容,与其教师消耗巨大的成本从正面说服和激发学生进行价值创造,不如采取迂回策略由教师直接示范,这样学生的不同看法自然会统一起来。在教师的示范效应下,学生从不理解和不接受到冷静思考,领悟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成功地创造价值。教师在引导学生纠正非理性认识时要善于发挥举一反三的杠杆作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价值创造。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构主义视角下货币金融学教学设计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对美国“建构主义教学:成功还是失败”大辩论的述评.电化教育研究,2010;10
      2. 谢丽娜.多元智力理论观下课程评价目的的失落与复归.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3
      3. 康立.《货币金融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探索.金融教育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