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 10 期
总第 662 期
财会月刊(下)
教学之研究
“校司合作”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训探索

作  者
刘弋茜 陈建西

作者单位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成都 610039 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成都 610106)

摘  要

      【摘要】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会计实训的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与会计代理公司开展“校司合作”,充分利用会计代理公司丰富多样的会计业务资源,改良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会计实训教学模式,以实现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会计实训   校司合作

      顺应社会需求,我国某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已经探索出“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与企业结成“校企合作”联盟,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相比之下,国内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更注重基础知识和会计理论基础的培养,在实践和应用方面能和企业“深交”的例子并不多见。
      当今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为时代潮流,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必须理论基础和实践教育并举,把会计本科教育的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与市场接轨。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课程设置。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普遍采用“专业理论+会计实训+毕业实习”的教学模式。以西华大学为例,其会计学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会计学原理实训采用手工模拟的方式进行,利用“仿真”实训资料,两个学生为一组,分别轮流扮演不同会计角色,通过建账、解读原始凭证信息、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填制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账、对账、编制资产负债表,提交实训报告,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会计记账的流程和技能,基本涵盖课程所学知识。
      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在暑期进行,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去工厂观摩实习,翻看各种凭证与账目,参加厂内安全教育培训,并提交实习报告(自己找单位实习的学生在提交报告时必须附上该实习单位印章)。
      在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讲解完成后,对应不同学科分别开设成本会计学试验、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试验、会计软件运用试验,并进行会计学专业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力求达到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的目的,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ERP沙盘模拟实验,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中担当不同高层职位,充分体会管理的乐趣。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结合了手工会计核算与用友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旨在提高学生会计综合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实训(或实验)成绩由专业综合技能、实习报告质量和综合表现评定,权重分别为0.3、0.5和0.2。专业综合技能的评价关注实验过程中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技能完成实习中各项要求的程度;实习报告质量以实验报告材料的丰富程度、报告的准确度和完整程度为评价依据。综合表现对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出勤及遵守纪律情况进行评价。评定标准设定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与不及格(分数)几个级别,最后折算出学生实训总成绩。
      2.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会计实训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有很大帮助,但在实训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①重理论,轻实践。虽现很多高校都以“理论成绩+实践技能”评定学生,但相较于可以用考试分数定论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的考核标准更为模糊,在评定过程中逐渐变为重理论而轻实践。②教与学的方法需要修正。在最初的会计实训中,学生因刚入门而有很多不解,而教师的讲解又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答案”本身,并没有教给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脑海中的会计知识得不到融通。③学生的会计角色和责任不明确。高校的会计实训大多采用教师对课堂内容提炼模拟出的资料,这虽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上讲的内容,但毕竟是“虚假”的经济业务,不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真正将在社会充当的会计角色,认为做错了也无关紧要,更不会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校司合作”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模式
      基于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会计实践教学及会计实训环节,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需要改变观念,要“开门”办学,放手让学生去接触会计专业社会现实,掌握会计人的生存规则,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社会适应能力。另外,要变实践教学“以理论为中心”为“以社会需要为中心”、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围绕会计专业社会需求自主开展知识更新、能力素质构建的习惯和能力。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建议借鉴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推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会计代理公司的“校司合作”,切实培养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代理记账是指会计咨询、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等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接受独立核算单位的委托,代替其办理记账、算账、报账业务的一种社会性会计服务活动。随着中小企业增多,许多自身无法进行会计核算的公司便成为代理记账公司客户,某个时期(如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业务量的陡增也使代理记账公司异常繁忙,常常出现人手不够的情况,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大学生一般在大二阶段就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为进入代理记账公司实习提供了必要条件。
      1. “学校+企业”模式。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仅停留在参观工厂作业、翻看账簿和安全性教育的阶段,作用不大。 应用型本科院校若与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可在规避商业秘密泄漏风险的基础上,在学生实习期间采用复印的方式提供合作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供学生开展会计核算实习。实习中教师可视真实的经济业务量多少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组内成员分别扮演“会计主管”“记账”“复核”等角色,实习中遇到问题先在小组充分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请教企业内的老会计,在此阶段把理论知识变为会计实务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发现、挑选优秀的会计人才提供条件。
      2. “学校+记账公司”模式。会计作为一门行业偏好较强的学科,没有一本“万能资料”让学生掌握各行各业的会计核算业务,而代理记账公司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的“校司合作”,可在详细、规范的工作综合实训、实习流程和商业秘密保密合同约束、控制下,利用会计代理公司遍及各大行业的丰富业务资源,根据学生的从业偏好提供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实习岗位,采用年级传递方式长期为企业代理记账服务。
      3. “双师”队伍走进校园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或“校司合作”,学校可借此机会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学识与能力,他们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十分熟悉各类企业营运及其会计业务内容和情况。高校一方面可以加大经费投入,安排专业教师轮流进入公司进修和培训,熟练掌握公司会计业务,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会计从业实践能力,从而在教学中有针对地进行实训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从公司聘请一定数量的会计师来校兼职或开展讲座,让学生熟知公司业务,或指导学生代理记账。
      “双师”队伍是学生和企业经济业务之间的“融合剂”,也是学生实践学习的“好帮手”。通过建立“双师”队伍,让学生的实训工作能更快上手,同时学生也和企业会计师建立了师生关系,在课余时间也能向会计师咨询问题,而这种长期合作关系更加深了学校与公司的联系,让双方各取所需、共同发展。
      三、结语
      推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会计代理公司的“校司合作”,不仅可在繁忙期为会计代理公司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使代理记账公司快速有效地完成其会计代理业务,而且可利用代理记账公司手中掌握的大量资源(如多行业、多类型企业的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税务筹划、内部审计、财税咨询等),为学生接触会计专业社会现实找寻一个平台,为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会计代理公司的“校司合作”既能为会计代理公司共享高校优质会计师资的智力资源、发现和储备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提供帮助,又有利于高校教师深入会计社会实践,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潜在就业机会,是一个各方“多赢”的好模式。
      【注】本文为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小企业会计代理体制突破与服务创新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ZR0118)的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爱喜.探究高职会计专业代理记账公司的校外实训模式.企业导报,2012;9
      2. 黄惠,洪志钧.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接中小企业的可行性探讨.人民论坛,2012;9
      3. 刘姝蕙.“走出去”: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战略.职业教育研究,2012;7
      4. 徐琪霞,赵蕊芬.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经济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