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 4 期
总第 656 期
财会月刊(下)
改革与发展
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我国GDP生产函数模型分析

作  者
李生杰 苏明华

作者单位
(中共广西梧州市委党校 广西梧州 543002)

摘  要

      【摘要】 本文以C-D生产函数为依据,利用我国1980 ~ 2010年期间序列数据,结合城乡二元结构,引入社会总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之比、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之比、城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变量,研究我国的生产函数。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资扩张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过于偏重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过快,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GDP生产函数   固定资产投资   劳动力

      一、理论依据
1. 国外相关研究。经济增长(发展)理论源远流长,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国家财富和经济增长的源泉。进入近现代之后,经济学者相继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其中,美国经济学家科布(C.W.Cobb)和道格拉斯(P.H.Douglas)开创了用生产函数解释经济增长的先河,他们通过对美国1899 ~ 1922年经济发展资料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投入——产出”(C-D)生产函数,得出美国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资本与劳动要素替代弹性为常数的结论。
此后,Dulaner(1937)、Solow(1957)等经济学者先后对C-D生产函数进行了改进,提出包含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而Arrow、Chenery、Mihas和Solow(1961)对C-D生产函数进一步拓展,提出了两要素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模型(CES生产函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Sato与Hoffman(1968)、Revankar(1971)分别提出了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模型,认为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与样本点有关。至此,用生产函数解释经济增长的理论,已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