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 27 期
总第 631 期
财会月刊(下)
研究借鉴
企业非理性投资研究评述

作  者
刘孟晖(博士) 郭家驹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商学院 郑州 450001)

摘  要

      【摘要】随着Markowitz提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且Modigliani和Miller的经典MM理论的出现,关于企业的投资理论的研究不断发展。学者们针对企业的过度投资及投资不足的这种非理性投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行为金融学四个角度梳理了非理性投资理论的脉络,为以后的研究做进一步的铺垫。
      【关键词】非理性投资   过度投资   投资不足

   一、引言
投资活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对于企业至关重要。然而,企业所进行的投资项目并非都是有利的,投资的优劣也直接影响资本市场对其企业价值的评价。正常的投资是公司进行扩张、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但非理性投资却给公司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非理性投资主要有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表现形式,均反映了控制人的私有收益,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本文之所以命名为非理性投资,主要原因在于该种投资体现了控制人的意愿和利益,对公司而言未必理性。一些研究者将该种投资称之为非效率投资(朱磊和潘爱玲,2009;李涛等,2010;郭胜和张道宏,2011),但本文认为非效率投资没有准确把握该类投资的实质,因为非效率体现了一种投入产出关系,难以体现投资活动中“控制人”的因素。在实际企业投资中,投资项目的决策者往往是企业的控制人,控制人投资决策时会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利益、情感、意志等个人因素。非理性投资不仅包含有效率的因素,更加上了控制人个人因素,有利于准确把握该类投资特点。
      本文分析的对象是企业,考虑到控制人的诸多非理性因素,可以认为只要是人为做出的投资决策,就存在对于整个企业的理性与非理性之分。企业的非理性投资区别于理性投资,从定性的角度来看,指的是放弃投资于对企业最有利的项目;从定量的角度来看,是指投资额度超过或者低于企业发展的最优额度。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首先对非理性投资测度模型进行了回顾,接着从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和行为金融学四个视角入手,系统回顾了企业的非理性投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