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2011年 第 33 期
总第 601 期
财会月刊(下)
理论
中小板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与可观测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  者
皮 羽 皮若涵

作者单位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武汉 430074)

摘  要

      【摘要】 本文以中小板上市民营企业2010年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民营中小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其业绩的影响,以及外部投资者行为对其融资结构的影响。分析发现,民营中小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整体治理效应显著,债务治理效应可以形成可观测的财务绩效。同时,公司绩效变化可以影响公司融资结构:在公司业绩良好时,首先考虑内部融资,使用公司内部的利润盈余;其次利用无风险或低风险负债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这种融资顺序也符合融资优序理论。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结构   公司绩效

      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生力军,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民营中小企业运营资金短缺,直接影响民营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以我国民营中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民营中小上市公司融资的特殊背景,通过经验分析说明民营中小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经济效果以及融资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反作用。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2005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为中小企业迅速壮大提供了直接融资来源。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缺乏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从而难以获得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同时也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在这一背景下,外界普遍缺乏有关中小企业财务和其他决策信息,民营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会使银行等资金供给方提高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风险控制和贷后监管。负债正是通过最小化“自由现金流”来限定管理者的自主使用权力,形成有效的债务治理机制。因此,我们提出假设1:企业账面价值财务杠杆比率具有负向治理效应,它与公司可观测绩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