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2011年 第 33 期
总第 601 期
财会月刊(下)
理论
高管持股与会计稳健性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作  者
吕先锫(博士生导师) 王宏健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成都 611130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成都 611130)

摘  要

   【摘要】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认为高管持股会产生利益趋同和管理者防御双重效应,通过非线性回归得出二者呈倒U型关系。同时,在分析了我国高管持股现状后发现,整体上高管持股对会计稳健性具有正向作用,但由于资本市场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管理层持股计划不仅未得到广泛推行,反而成为部分高管谋利的工具。因此,应对高管持股实行鼓励与约束齐抓共管的方针。
  【关键词】 高管持股   会计稳健性   股权激励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路易斯·凯尔索(Louis Kelso)首次提出股权激励,他认为只有让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或所有者,才能从本质上协调劳资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社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此后职工持股计划逐渐得到美国企业界广泛认同和推行;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已有3 000多家大公司实行了职工持股计划。20世纪80年代后,职工持股计划更多地被作为激励公司高层管理者的一项制度安排。
      我国股权激励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大量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引入了职工持股计划,主要目的不是把职工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而是福利措施。因此,公司高管持股数量很少,股权激励产生的收入在管理层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很低。截至2000年底,纺织业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总体持股比例最高的行业,但持股比例也仅为0.85%。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进行,直到2005年11月,证监会才开始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试行)公开征集意见。由上可知,虽然股权激励在我国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但在实际运作中,因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而受到限制。伴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设计了更大比例的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