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 08 期
总第 504 期
财会月刊(中)
财税与金融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新货币现象”研究

作  者
王文胜 徐建卫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兰州 730000

摘  要

      【摘要】近年来,人民币出现了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的“新货币现象”。这对宏观经济的平衡和货币政策的制定构成新的挑战。本文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分析了“新货币现象”的成因,以便能从更广阔的视角认识这一现象。
【关键词】人民币   对内贬值   对外升值

      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应该一致,对内价值是对外价值的基础;通胀率与本币汇率的变动方向是互逆的,即通胀率上升,本币汇率就会下降,反之也成立。然而,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逐渐加快。2005 ~ 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2.56%、3.35%、6.9%,2008年上半年为6.5%。汇改以来至2008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0.66%。在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国内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也出现了一个较快的上升势头。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涨幅高出2006年3.3个百分点,也远超政府确定的3%的涨幅。2008年,物价水平上涨趋势被进一步强化,上半年CPI同比上涨7.9%,比2007年同期高出4.7个百分点。
  可见,我国的高通胀并没有引起通货对外贬值,反而引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并且升值态势强劲。这一经济现象违背了传统的经济学原理,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民币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却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日趋下降?为什么经典经济学理论中关于通胀率与本币汇率互逆变动的理论描述发生变形,出现了所谓的“新货币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