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 23 期
总第 591 期
财会月刊(中)
业务与技术
IASB对金融工具减值预期损失模型的完善

作  者
杨焕云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 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

      【摘要】2011年1月31日,IASB和FASB联合发布了IASB 2009年11月的征求意见稿ED/2009/12《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的补充文件《金融工具:减值》。该文件最重要的贡献是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了完善,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   可收回账   呆账   

      一、征求意见稿ED/2009/12中的预期损失模型
      2009年11月5日,IASB发布了IFRS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建议对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损失模型”取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规定的已发生损失模型。预期损失模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①预计信用损失将纳入资产的实际利率即确认利息收入时考虑包括预计信用损失在内的现金流量,避免了利息收入的高估。②在金融资产存续期间,通过预测不断修正预计信用损失,继而确认金融资产损失准备,充分反映信用风险的变化,可以有效避免已发生损失模型确认金融资产损失准备时的不确定性、滞后性和隐秘性。③利用预期损失模型进行减值确认不要求有“触发事件”,这表明金融资产有证据证明已发生减值,从而可减少“触发事件”在会计实务中的差异性、避免会计人员出现误判、增强金融资产减值信息的可比性。
  预期损失模型较为复杂,就其实际应用而言,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实施成本。比如,为获取必要的数据,其实施要依赖于一个稳定、有效的新软件系统支持,目前很多金融机构尚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虽然实施预期损失模型还存在种种困难,但是,掌握预期损失模型对于改善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 增强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二、ED/2009/12补充文件对预期损失模型的完善
  2011年1月31日, IASB和FASB联合发布了IASB 的征求意见稿ED/2009/12《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的补充文件《金融工具:减值》(下称“补充文件”)。补充文件进一步完善了预期损失模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