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 11 期
总第 579 期
财会月刊(中)
借鉴与参考
财政支农资金低效问题研究综述

作  者
钟德仁 刘朝臣(教授)

作者单位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凤阳 233100

摘  要

      【摘要】财政支农资金低效是不争的事实,不同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解释。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农资金低效问题的梳理,指出未来研究可以考虑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探讨财政支农资金体制变迁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制度博弈中要重视农民利益等,为深入研究财政支农资金低效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财政支农资金   资金管理   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支农资金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的制度安排,其使用必须具有效益。然而审计署发布的2009年第4号公告《10省区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低下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通过梳理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研究的相关文献,指出未来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研究方向,以促使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一、财政支农资金及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内涵
  1. 财政支农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是财政支付给农业支出的总和,由两部分支出组成:一是用于国家举办的农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二是用于支援农村发展生产的资金。理论上财政支农资金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国家统计局从《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后,合并列入“支农支出”科目)、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3项费和农村救济费及其他等。随着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财政支农资金项目、渠道和金额逐渐增多,财政支农资金还应包括财政通过其他间接渠道对农业实施的种种支援与补助,如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采用财政补贴办法优惠供应农用生产资料和大型农业机械、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等。中国加入WTO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必须遵循WTO《农业协议》第二部分“国内支持条款”的要求,因此财政支农资金还要包括可免除削减承诺的国内支持(即“绿箱”政策)和要求削减承诺的国内支持(即“黄箱”政策)两个方面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