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 12 期
总第 387 期
财会月刊(理论)
理论
浅议股利政策

作  者
金 枫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

      【摘要】 自米勒和莫迪格利尼提出著名的“股利政策无关论”以来,股利政策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面对现实中多种多样、纷繁复杂而在某种程度上又似乎矛盾的股利政策,本文旨在从中归纳出一条线索或者说是一种思考方法,期望对理财者们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 股利政策   投资者偏好   信号传递原则   股东价值最大化

      股利政策决定了股东收到的现金股利和企业留存收益用于投资的数额大小,从而向股东及社会公众传递关于公司经营业绩的信息。现在,股利政策不仅在实务层面上存在差异,而且在理论层面上也存在着诸多学说,由于这些学说的各自独立甚至相互排斥和否定,使人们陷入了两难境地,公司财务管理者面临类似于“两面派律师”的困境。一方面,大量的学说和实证研究认为公司应该发放低额股利甚至不发放股利;另一方面,又有许多的财务学家和实务工作者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公司应该发放高额股利。本文试图从众多互斥的股利政策中归纳出一条线索,或者总结出一种思考方法,以此指导和影响理财者制定股利政策。
  一、股利政策主流理论——股利政策无关论的失灵
  1961年10月,美国经济学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尼在《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的文章。该文采用普通代数形式论证了投资者对股利政策毫不在乎的假设,即著名的“股利政策无关论”。他们认为在完美市场的假设条件下,股利政策的变化不会影响股票的价值,因为任何投资者都可以根据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来进行“自制股利”,即可以通过股利再投资或出售部分股票而使相应的股利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失去效用,从而得到该投资者所期望的股利额。该股利学说被西方主流财务学视为公司股利政策的经典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