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 34 期
总第 530 期
财会月刊(上)
改革探索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剖析

作  者
刘国峰   刘国军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河北保定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本文从经济学视角透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本质,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的确存在着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6年9月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 157)。为实现会计准则的趋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06年以SFAS 157为基础,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讨论稿)》,我国财政部也曾派出工作人员参与了该项会计准则的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曾一度要求广泛运用公允价值,以充分体现会计信息相关性质量要求。而我国强调在企业会计准则中适度、谨慎、有条件地引入公允价值,主要是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尚不成熟,许多资产还没有形成活跃市场,会计信息相关性固然重要,但是应当以可靠性为前提。尽管如此,我国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涉及公允价值的具体准则仍然达到17个。就在我国和其他各国积极研究和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关键时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受到了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